左边“月”字旁,右边上下结构的“天”和“韭”,音sà。这个字字典中查不到,据传为纪晓岚所创。
传说乾隆下江南经过俑桥郡(今安徽宿州)这一带的时候,又饥又渴,这时喝到民间一位老妇一碗冲了鸡蛋的鸡汤,感觉美味异常,于是问老妇这叫什么汤,老妇年龄大耳朵不好,于是反问“啥汤?”。乾隆问纪晓岚:老妇说什么?纪晓岚灵机一动说:“老妇说这汤叫sà汤。”乾隆再问:“这sà字如何写?”纪晓岚说:“这sà字是月字旁边一个天,然后下面一个韭字。”其意取:月下天字救(与“韭”字谐音)命汤。
笔者所住小区,唯一一条商业街上,一家卖sà汤的,售价7元一碗,而相隔一个十字路口,小区东南另一农民拆迁安置回迁小区农贸市场内也有一家卖sà汤的,只卖3元一碗。
价格何以如此悬殊?通常的解释是因为房租不同:门面好的位置,房租高,转嫁到消费者头上,自然售价也高。
这解释似乎天经地义,可如果认真推敲,会发现,房租高固然是一方面,可问题绝不是房租这一个因素使然。市口好、客流量大的门面自然房租高,可也势必带来生意兴隆,既然如此,房租可以被巨大的销量大大地摊销掉啊,怎能一方面享受巨大的销量,一方面又把售价高全赖到房租头上?
很多人们习以为常的事,仔细考量却都有不尽合理处。
比如我所住小区一家牛肉拉面馆,30多年来,从路边摊3元一碗到后来终于买了店面卖18元一碗。这么些年来,笔者多次看到其店前“近期由于面粉涨价,拉面每碗涨价1元”之类的“温馨提示”。从3元到18元,正是这么“按揭式”潜滋暗长温水煮青蛙般涨上来的。
如果面粉原料涨价1元,一碗牛肉拉面就不由分说应该涨价1元,甚至以此为借口,搭车涨价一块五?“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不论市场风云如何变幻,面馆利润就该雷打不动甚至只涨不跌?按买卖双方属于“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来看,面粉涨价1元,一碗拉面涨价5角,让食客与店家各承担一半,是不是才是真正商业友好型的“温馨”呢?
有人会说,你用脚投票,不吃他的面好了。如果这么说,毒品有市场,任人吸食好了,那还有什么“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
当然,“有为政府”之外,消费者“投票”之前也确实应当慎重抬起自己“神圣之脚”,以最大程度实现“有效市场”。而这当从多琢磨些日常习非成是的商业伦理“启蒙”开始。如此,也可倒逼店面业主降低房租,避免“食利”太过。只有多向发力,才能助力商业友好型社会建设,与“共同富裕”目标相向而行。
(作者:陶余来;来源:昆仑策网【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