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看不懂胡锡进,大概因为胡锡进是个很“聪明”的人,他总是把他的观点包裹在又臭又长的废话中,为了说一句他想说的话,往往会用十句甚至一百句废话隐藏起来,那么,胡锡进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这与胡锡进对舆论环境的判断有关。胡锡进抱怨舆论环境“包容度低”不是一天两天了,还说很多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声越来越小心了,或者干脆不发了”。那么问题来了,他们到底想说什么,需要这么小心翼翼的,要是他们发点撸猫又或带娃的信息,有什么好担心的?
说白了,他们之所以不想说,又或不敢说,源自他们的风险研判,他们比谁更清楚他们的言论会给他们带来麻烦,所以他们才会动不动就说“这个现在不方便说”,至于为什么“现在不方便”,无非他们害怕有法律风险罢了,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样的言论才会有法律风险呢?
就算没有法律风险,社交媒体也不是想说什么就能说什么的。社交媒体是公共领域,既然是公共领域就有公共领域的规则,至少要注意别人的感受。
这就好比,唱歌是自由,你在家爱唱什么歌就唱什么歌,但你要是在别人婚礼上唱《分手快乐》,又或在别家丧礼上唱《今天是个好日子》,就是给别人添堵,别人不揍你,就是对你最大的善意了。同样的,既然社交媒体是公共领域,你说什么就要顾及到别人的感受,你“发声越来越小心”或者“干脆不发”,只能说明你很清楚,你的“发声”会给别人添堵,至少很不合时宜,要不然你怕什么呢?
实话实说,我们的网络环境够开放了,比方说,就俄乌冲突,你可以说“乌克兰死定了”,也可以说“俄罗斯死定了”,但在美国,你说“以色列死定了”看看?你要真这么说了,以色列死不死我不知道,你肯定死定了,这才叫“群体性噤声”。所以,我们的舆论环境已经够宽容了,尤其比美国宽容,胡锡进还别不服,查理·柯克死了,美国人在社交媒体上连发个微笑的表情都成了罪过,这么一对比,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胡锡进把有人在社交媒体上越来越小心归结为“社会的宽容度变低了”,其实,这不是社会的宽容度变低了,而是社交媒体的管理机制更完善了。别的不说,中美贸易战刚开打,公知就哭着喊着“现在投降还来得及”,在古代,谁说这种动摇军心的言论是要被斩立决的,而公知不仅不用担心被“斩立决”,还能靠此类言论赚得盆满钵满。敢问胡锡进,这社会宽容度还低?
同样的言论,不同的人听着感受是完全不同的。那种哭着喊着“投降”的言论,或许胡锡进觉得很顺耳,但别人也有觉得很刺耳的权利,有对这种“个性化发声”表达不满的权利吧?要是对这种言论连表达不满的权利都没了,那才是真正的悲哀。
实话实说,他们抱怨“社会包容度低”,不代表他们的“包容度”就高了。谁要说了他们不符合他们“价值判断”的言论,他们会分分钟给你扣“仇恨教育”“破坏营商环境”的大帽子,要你“克制仇*情绪”。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他们能要别人“克制仇*情绪”,别人为什么不能要他们克制仇华情绪呢?
所以,他们只谈“社会包容度变低”,而不谈对什么言论“社会包容度变低”,这本身就是在混淆视听。据报道,截至2024年,中国全职和兼职自媒体从业者总数预计已突破3000万人,要是真像胡锡进所抱怨的那样“社会包容度变低”,这三千多万人吃什么喝什么,总不可能这三千多万人都在做所谓的“爱国生意”吧?互联网上恨国言论多了去了,胡锡进该不会看不见吧,还是选择性看不见?
话说,你说胡锡进真不明白这些道理吗?他可太明白了,他只是假装不明白罢了,说白了,他在装糊涂,但愿他的装糊涂,别变成真糊涂。以胡锡进的影响力,一篇文章的流量和收益,少说也够我一个月的了,要是这他还真知足,还觉得“社会包容度低”,那我不得不怀疑他有更大的不能说,更不敢说的图谋。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奉劝胡锡进珍惜中国的舆论环境,少点牢骚,少点抱怨,因为他绝对找不到比中国宽容度更高的地方了。
来源:林爱玥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