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繁斌|寻找高传遴 - 昆仑策
-
曾繁斌|寻找高传遴
2025-10-22
1932年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全体人员的合影
他是古田会议最年轻代表之一,是模范少先师政委,曾担任红军总政治部青年部部长。他叫高传遴,来自井冈山地区,他将热血洒在三明这块热土。在泰宁县,有一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革命烈士陵园,他的人生经历却鲜有人知——寻找高传遴。
作为井冈山时期就参加革命,长期在红四军和红军总政治部工作的高级政工干部,高传遴的介绍在各种文献中却极为简略,他的生平和从军经历也鲜有人知。为了解开这个谜,笔者联系上他的后人,又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革命先辈回忆录,终于寻觅到高传遴较为清晰的人生经历。
寻访后人
高传遴的家乡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2025年3月,笔者与杨唐达(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老干部)来到泉江镇四苏村寻找高传遴的侄子高芳柳。因这几年他在北京生活,只问到了他的电话。2025年7月20日,高芳柳和妻子冯招香从北京回到遂川。7月26日,笔者来到他家走访,从他们口中了解到了高传遴的一些往事。
由于高传遴没有留下相片,家中也没有留下与相关他的文字材料,他们对高传遴的回忆,都来源于一个对高传遴念念不忘的女人——方井秀。方井秀曾是高传达的童养媳,从小就来了高传达家,比他小五岁,和高传达、高传通两兄弟一起长大。参加革命以后,高传达改名为“传遴”,家人们还是叫他“传达”,他曾多次写信及带口信回来,有一次还骑马从莲花县回来看家人。1931年后,高传遴再无音讯,坊间都传他牺牲了。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派人来到家里,说高传遴牺牲时是师长,还送来一块“光荣烈属”木牌匾和18块钱的慰问金。70年代,政府又送了块白漆铁皮的“光荣烈属”小牌匾。方井秀将换下的木牌匾放到大厅的神桌下,还在向阳的山坡前堆了座小的“坟”(其实里面什么都没有),“坟”前立一块小的板石。逢年过节,她一个人到“坟”前去烧香纸祭奠,对着“坟”抹泪。后来“坟”被人推了,板石只剩半块,她便把半块板石捡回神桌下,每逢祭奠祖先时,她也在板石前烧点香纸。后来,老屋被征收做航运站,房子拆了建,建了拆,经过一次次倒腾,家里的信件、木牌匾、板石都找不到了。懊恼过后,方井秀交代家人们不能再把白漆铁皮的小牌匾弄丢,还有家中仅存的几个老物件,都要好好留着,留个念想。在信息闭塞的年代,家人们不知道高传遴牺牲在哪里,又葬在了何处。最终,方井秀带着遗憾离世。
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遂川县委党史办和福建泰宁县等地的党史专家寻来,家人才知道高传遴生前是少先师政委,泰宁县政府还为他建了墓地。近年来,政府又为他建了陵园,古田会议纪念馆也有他的姓名简介,家人们甚是欣慰。
参加革命
高传遴,原名高传达,1911年出生于泉江镇四苏村。父亲叫高礼谦,家中还有一个指腹为婚的童养媳方井秀以及弟弟高传通。高传遴长得白净俊朗,脑瓜子也灵活。父亲见他伶俐,便送他去读了七年私塾(小学)。1926年,他辍学到雩田墟学裁缝。1926年冬,陈正人回遂川建立了中共遂川特别支部,遂川县城成立了十多个行业工会,雩田也成立了墟镇工会和农协,高传遴目睹了风起云涌的革命运动。1927年,国民党右派镇压革命,工会、农协被解散,陈正人等人领导革命力量坚持与敌人进行顽强的游击斗争。
《福建中央苏区纵横·泰宁卷》(中央党史出版社 2009年11月第1版)
高传遴又是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呢?
由于陈正人等遂川革命先辈回忆录中没有提起他,笔者想到了在遂川参加革命的万安籍中将王辉球。果然,在他的《从徒工到红军战士》等回忆文章中找到了高传遴的身影。据万安县党史研究者说,他还写过一篇《革命征途结识的第一个好友高传遴》,只是找不到原文了。笔者后来找到《我的爷爷王辉球》一书,书中详细记录了王辉球和高传遴一起参加革命、在井冈山战斗的经历。
1928年1月4日(农历1927年底),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向遂川进发,后攻克了遂川城,8日组建了中共遂川县委,指定陈正人为书记。在县委领导下,遂川的工农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谭震林等人在县高等小学组织召开了工人、店员大会,成立了总工会。高传遴和王辉球等一百多人当场报名参加了店员工会。他们跟着工农革命军到街上向群众进行宣传,调查查封土豪的财产,参加群众大会、分发土豪浮财等革命活动。在此期间,高传遴秘密加入了共青团,不久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月24日,遂川县工农兵政府成立大会在李家坪召开,毛泽东委员在台上讲话,还亲手将政府大印交给王次淳。会后,高传遴、王辉球等30余名工会成员参加了工人赤卫队,编入遂川县赤卫大队的一个中队。群众还举行了游行活动,店员工会组织了踩高跷、舞狮子等表演,热烈庆祝遂川县革命的胜利。
毛泽东创建遂川县工农兵政府,亲手将政府大印交给王次淳。
初上井冈
2月4日,工农革命军离开遂川县城,遂川县委干部群众数百人随同撤离。高传遴等人跟着工农革命军进到井冈山根据地,住在大井,进行军事政治训练。
谭震林将高传遴、王辉球等100余名十五六岁的“红小鬼”编入工农革命军一团新组建起来的团直属队“少年先锋队”。除了军政训练外,他们还学唱革命歌曲。那时的井冈山到处唱革命歌曲,《国际歌》《红军歌》《农民暴动歌》《少年先锋队歌》这几曲“红歌”成为岗哨上检查来往行人的唯一证据。
军部在茅坪组建了一个司号排,由各连队挑选的30余名青年学员组成。教官是赵司号长,他训练吹号很严格,队员们早晨四点钟就得起来,训练时还不许小便,说是会泄气。队员们每天要到山上去练号两个小时,才能回来洗脸、吃饭。高传遴因表现优秀,被提升为班长。在这段时间里,他秘密向王辉球等优秀队员介绍共青团,后组织5名队员秘密宣誓,一起加入了共青团,成了“跨党团员”。
上井冈山时,正值春寒时节,携带的物资有限,人又多,吃住都是问题。没有粮食,大家只好买番薯、南瓜充饥。天气太冷,没有棉被,大家就将稻草塞在夹被里当棉被盖。住房不够,大家挤在一起增加热气抗寒,烧柴火取暖。生活虽然艰苦,大家都非常乐观。不久,大家分头到井冈山附近的农村开展革命活动,组织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
淬炼成长
为了协助新建的红色政权开展分田地的试点工作,毛泽东派红军干部和地方干部一起下乡开展调查,高传遴、王辉球等人也随同前往。下乡前要经过简单培训,每个人都带着由毛泽东亲自设计的两张调查表。个人的调查表里,除了个人和家庭信息,还有参加过何种团体或组织的情况。另一张城乡调查表内容更多:区划、交通、人口、城镇商业情况、土地情况等都要了解。这些第一手调查的资料,成了制定政策最可靠的依据。
3月中旬,为了迎接朱德、陈毅的队伍上井冈山,工农革命军兵分两路向湘南进发。少年先锋队随毛泽东率领的队伍一起出征,沿湘赣边经酃县、桂东,再返回酃县。一路行军,少年先锋队担负起军事放哨警戒、宣传群众、书写标语等工作。每到一地立即向当地群众进行革命宣传,调查当地豪绅压迫剥削群众的罪行。在酃县水口还召开了群众大会,把土豪劣绅的稻谷分发给农民,动员了很多贫苦青少年参军。
4月28日,两支部队回到宁冈县龙市胜利会师,5月4日举行了两军胜利会师大会,正式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由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任政治部主任。部队整编后,少年先锋队的队员们被分配到部队里担任工作。王辉球留在军部司号排当学员,高传遴调回到遂川县委做青年团工作。当时,井冈山根据地各县团组织大力发展共青团员加入赤卫队和红军。共青团举办识字班,开展文艺宣传,组织青年刷写标语,参加打土豪分田地,侦察敌情等革命活动。在黄洋界战斗期间,赤卫队、少先队、儿童团全都动员起来了,积极配合红军作战。少先队员、儿童团员除了拿着红缨枪站岗放哨、做竹钉陷阱,还把很多红旗绑在松树上,风一吹,漫山打着红旗。晚上,他们把松油点在火把上,来回晃荡,山上到处是人影火光。敌人不知道山上到底有多少红军。战斗最激烈的时候,战士们把一门修好的迫击炮搬来,向敌人发了三发炮弹。第三炮击中了敌人的指挥所,吓破了敌胆,敌人军心大乱。王辉球、高传遴他们在山上吹响牛角号、军号,和群众一起敲锣打鼓,打着红旗来回跑动。战士们猛虎下山般冲向敌人,漫山遍野都响起喊杀声。敌人以为红军主力回来了,都四散逃命,连夜撤出了井冈山。
崭露头角
随朱毛红军下了井冈山后,高传遴又有哪些经历呢?
笔者找到《“朱毛”红军历史追踪》一书,在30年—32年的组织架构里,高传遴的名字赫然在目。《井冈山红军人物志》《红军人物志》等书对他的介绍越来越清晰。那红军发展过程中的大事件,他有没有经历呢?笔者找到了河北师范大学张婷婷写的论文《古田会议代表参加革命缘起及地域分布》和《古田会议人物志》等书,了解到高传遴不仅参加了古田会议,还是最年轻的代表之一。
《古田会议人物志》(游宝富 编 解放军出版社 2006年5月第1版)
1929年1月,柏露会议后,高传遴任红四军政治部青年科科长,随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闽西方向进军。下山后,红四军遭国民党军围追堵截,经过大柏地战斗、长岭寨战斗等胜利后,先后开辟了赣南和闽西革命根据地。在此期间,高传遴参与领导和组织闽西青年工作。
12月底,18岁的高传遴和朱云卿、冯文彬等人作为军部的干部代表,参加了著名的古田会议。古田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的红四军前委,毛泽东当选为书记。这次会议系统地解决了建党建军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当时,来自井冈山地区的代表只有高传遴、康克清、刘辉霄三人,高传遴也是参会人员中最年轻的四位代表之一(另三人为康克清、冯文彬、曾志)。古田会议后,高传遴仍留在红四军政治部任青年科科长,做青年工作。
古田会议以后,高传遴又与哪些人一起工作呢?
青年工作、团委工作的历史中有没有关于他的记录呢?顺着这个想法,笔者查阅了《中央苏区青年运动史》,在“中央苏区共青团工作骨干”中找到他的名字和职务,王盛荣(时任少共队总队长、中革军委委员)在回忆文章中提到了他(只是把时间错记成了长征时期)。笔者又发现童小鹏(曾任总理办公室主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等职)的入党介绍人竟然是高传遴,便找来童小鹏回忆录《少小离家老大回》一书,终于又寻到高传遴的事迹。
1930年春,赣南和闽西的苏维埃政府相继成立,地方武装蓬勃发展。红四军自身也通过“扩红”运动不断壮大。5月下旬至6月初,红四军从江西进入闽西长汀县。在扩红的过程中,一些刚参加红军的知识青年被选拔进了红四军政治训练队。政治训练队是古田会议前夕成立的培训机构,通过上政治课、理论学习等方式,对学员进行政治培训。培训结束后,这些干部像种子一样撒向各部队,成为了基层政治工作的中坚力量。当时,不满16岁的童小鹏也参加了政训队。担任政训队中队长的高传遴看到他年龄小个子也小,就特别关照他,还给他找了一套小号军装。见他各项表现都很优秀,高传遴准备介绍他入党,专门找他谈话。第二天,高传遴将他带到队部,在柳南奎队长主持下,童小鹏面对墙上一面绣着镰刀和斧头的党旗宣誓,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高传遴、柳南奎等人的指导和引领下,童小鹏迅速成长起来,留在了政训队,后来长期在中央领导身边从事秘书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任统战部副部长等职。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中革军委也随之成立。高传遴在红军总政治部任青年部部长,做红军中的共青团和青年工作。
《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沿革和各级领导成员名录》(军事科学院军事图书馆 编著 1990年9月第二版)
征战闽西
高传遴在闽西工作期间又有哪些经历呢?
既然高传遴牺牲前在泰宁县战斗,笔者着重寻找泰宁县的相关史料,找到《福建中央苏区纵横(泰宁卷)》一书,这本2009年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书,对高传遴事迹介绍更为精准。在“微泰宁”公众号上找到了《风展红旗如画 | 青春在战火中淬炼——建黎泰模范少先师在泰宁》,文章整理了关于模范少先师的史实。笔者又找到了《泰宁党史资料》一书,不仅有当年《青年实话》刊发的悼念文章,还有肖雄的回忆录,其中详细记录了与高传遴的相识和高传遴牺牲的经过。《江西党史通讯》(1987年第7期)上也刊发了由兴国县委党史办整理的《忆模范少先师政委高传遴之死》一文(后来许多研究者误认为此模范少先师为兴国模范师,将高传遴简介写成了兴国模范师政委)。笔者还在其他文献中找到了当年的《红色中华》,高传遴终于从史料中“活”了过来。
《红色中华》(第八十四期 第四版)刊发悼念文章
1933年1月,闽西的建(宁)黎(川)(宁)军分区成立,军分区隶属江西省军区,负责指挥建黎泰独立师和三县独立团、游击队、赤卫军、少先队等地方武装,开展对敌斗争。高传遴从红军总政治青年部调任到建黎泰军分区,担任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建泰独立团政治委员等职。
2月下旬,建黎泰三县少先队合编为建黎泰模范少先师,师长杨遇春。4月上旬,江西省军区指挥员陈毅视察建宁前线后,提议调高传遴任少先师政委。此时的高传遴革命经验丰富,已历经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二、三次反“围剿”,不仅军事才能强,更是红军队伍中优秀的政工干部。
据时任少共建宁区委书记肖雄回忆,高传遴中等身材,漂亮活泼,爱好音乐,工作能力强,文化理论高,革命立场坚定,是当年红军中一位年轻优秀的师政委。在一次群众大会后,肖雄在会场的房间里弹风琴,高传遴走过来,取出口琴吹曲伴奏。琴声停下后,经互相自我介绍,两人都感到“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后来,他们在工作之余经常相见,不仅畅谈革命形势,还一起演奏革命歌曲。高传遴也成为他心目中最敬慕的一位年轻有为的革命领导干部。
在国民党军大举“进剿”、泰宁县城失守的艰苦斗争环境中,高传遴率领的模范少先师被编为左路挺进队,师部设在泰宁的新桥,主要活动区域在泰宁、邵武、将乐三角地带。为响应中央局“创造一百万铁的红军来向帝国主义、国民党军队作战”的号召,高传遴在模范少先师做了大量思想政治工作,于4月21日领导全师在新桥集体宣誓,全部加入了红军,并致电中央局:“我们已于本月21日,在福建之泰宁全体加入红军了!”
在此期间,模范少先师气势旺盛,高传遴率部频繁出击,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军及地主保卫团武装,为收复中央苏区的东方大门泰宁县城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碧血千秋
1933年5月,模范少先师驻扎在泰宁县大田一带,任务是进攻将乐县的敌军刘和鼎部,钳制泰宁县城的敌人。
14日,部队出发时,肖雄亲自送高传遴,并预祝同志们胜利归来。部队在邵武县将石墟宿营,师长杨遇春和高传遴前行到了将石街。突然,黑暗中响起了几声枪声。战士们闻声赶来,高传遴倒在血泊中,杨遇春也消失在黑夜里。这种高级干部被暗杀的恶性事件在红军中前所未有,朱德、周恩来亲自过问后,李克农赶到现场调查,确定了杀人凶手是已暗中投敌的叛徒杨遇春。
5月20日,战士们将高传遴的遗体抬回大田苏区。当晚,少先师和泰宁县干部群众为高传遴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肖雄沉痛发言并致悼词。第二天,战士们将高传遴安葬在泰宁县大田市街后面山坡上。当时,《红色中华》《青年史话》都刊发了悼念文章。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为了纪念这位壮志未酬的英烈,泰宁县政府在其安葬处矗立了烈士墓碑,当地干部、群众、学生每年都前来祭扫缅怀。2019年9月,泰宁县在高传遴烈士墓的原址上新建革命烈士纪念园。纪念碑主碑高7.1米,碑身正面上方镌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鎏金大字,下方镌刻纪念碑碑文,右边镌刻高传遴烈士生平事迹。
泰宁县高传遴革命烈士陵园悼念活动
在高传遴的家乡遂川县,政府在县革命烈士陵园建了高传遴的烈士墓,大小纪念馆都展陈着高传遴的事迹。
硝烟虽然远去,但革命精神永存世间!
(来源:“吉安学习平台”,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