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穹顶”防御系统架构想象图,这个笼罩美国的“金穹”不管能否实现,都将吞噬美国大量的金钱。战略焦虑进入21世纪后,随着美国经济“脱实向虚”趋势的加速,以及美国军力深陷伊拉克和阿富汗两个泥潭长达十余年,极大消耗了国力,导致美国国债以不可遏制的速度疯涨。与此同时,被美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的国家迅速崛起,令美国精英为此感到焦虑。美国兰德公司在2018年和2022年版的《国防战略》报告中,都曾呼吁美国政府通过“拒止威慑”策略以遏制他国的大规模进攻行动。这说明在美国精英阶层里,已经有人意识到仅凭美军目前的实力,既无法有效威慑“战略竞争对手”,更没有把握在地区冲突中抢先摧毁对方发动进攻的能力,因此希望在丧失全面战略优势的情况下,通过有效发展技术和配置资源,实现在特定区域内阻止第三方力量介入或实现其作战目标的战略。如果将这个目标凝炼一下,可用“区域拒止”四个字来概括。2024年3月21日,兰德公司发布《应对中国的印太军事战略》研究报告,称促成美军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获胜的“决定性远征力量”,如今已经不复存在。美军目前的作战理论和作战力量建设,难以满足未来“大国冲突”的需要。与此同时,“战略竞争对手”持续在核武器远程投送领域投入资源,取得了明显成效,能威胁到美国本土的战略核导弹数量逐年递增,这必然会令美国投鼠忌器,相应地削弱了美国战略核威慑能力。各种不同类型导弹的弹道形态示意图。它们互相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对于拦截的要求也各不相同这也就是为什么近年来美国一直试图与其“战略竞争对手”展开限制战略核武器谈判,其核心目标并非当真为了“世界和平”,而是想在不额外增加军费投入的情况下,限制“战略竞争对手”的核威慑与核反击能力,从而确保美国的核优势和核讹诈能力。因为以美国现如今的国力,再也无法支撑像冷战时那般疯狂的核竞赛了。但是,美国指望他国乖乖地跟着自己的指挥棒转,那也太过一厢情愿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曾发出“灵魂拷问”,一句话就将美国怼得哑口无言:“美国的军控目标,是希望把自己的核武减少到跟中国一样的水平?还是希望把中国的核武提升到跟美国一样的水平?”2024年7月发布的《中国关于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倡议的工作文件》,更是直接撕掉了美国的遮羞布。绝无可能接受这个倡议的美国,便转而打算推进战略防御体系建设,从而抑制“战略竞争对手”的战略威慑能力。这个决策的性质和目的,与1983年里根政府提出“星球大战”计划是一致的。特朗普在2024年美国总统竞选期间就曾公开宣布,自己若能成功当选,将打造美国版的“铁穹”导弹防御系统。不过,在军事方面纯属门外汉的他,恐怕并不清楚以色列的“铁穹”防御系统,实际上是一种用于防御“哈马斯”和黎巴嫩真主党自制火箭弹的廉价防空系统,用于防御导弹,哪怕是近程地对地导弹,都力有不逮。国防情报局对目前及未来美国本土可能受到的导弹威胁的评估2025年1月27日,即特朗普宣誓就任美国总统仅仅一周后,他便签发了一道名为“美国铁穹”(The Iron Dome for America)的行政命令,计划启动一项导弹防御计划,旨在彻底防御美国国土不受外界任何国家的导弹袭击,包括弹道导弹、高超音速导弹、先进巡航导弹和来自空中的各种打击。也许是嫌“铁穹”跟自己的富贵气质不相符,2025年2月27日,该计划被改名为“金色穹顶”(Golden Dome)。那么,被普遍视为“星球大战”2.0版的“金色穹顶”计划,究竟有何特色呢?美好愿景1983年里根政府提出的“星球大战”计划,其核心探测能力主要依赖昂贵的大型卫星,用途相对单一。“金色穹顶”计划中的探测系统,改以低轨道军用星座作为承载平台。根据路透社报导,“金色穹顶”计划发射400至1000颗低轨道军用卫星,组成一个星座。其中,“高超音速和弹道跟踪空间传感器”拟安装在“中视场红外卫星”上。这是一种灵敏度极高的大型低噪声红外面阵探测器,工作在中波红外波段上,能有效追踪在大气层内飞行的高超音速导弹,为拦截系统提供早期预警信息。另有一些卫星作为通讯中继卫星,利用数据链在各个作战节点之间高速传输数据。另有约200颗低轨道卫星计划搭载动能拦截器或天基激光器,在来袭导弹尚处于助推段时,就及时予以拦截。从理论上说,“金色穹顶”导弹防御计划的设想较为完美。首先,低轨道卫星星座覆盖范围广大,重访周期短。必要时可随时调整飞行轨道,多颗卫星之间相互配合,无缝衔接,能对敏感地区实施持续监控,一旦发现敌方导弹发射即可实施连续跟踪,为已方拦截系统提供弹道数据。从法理上说,太空不属于领空范畴,这意味着低轨道卫星星座,能够在对方上空持续“合法”运行。其次,对于导弹防御系统来说,自然是对来袭导弹越早实施拦截越好。一旦失手,还留有再次实施拦截的可能性。尤其对于时下最前沿的高超音速导弹来说,其处于助推阶段时,导弹还在向上爬升,所携带的高超音速飞行体尚未释放,其弹道飘忽的优势还未能显现出来,因此对其实施助推段拦截,要比其进入弹道中段再实施拦截难度要小得多,效果也自然会好得多。需要指出的是,“金色穹顶”导弹防御计划所涉及各子系统,并不是都需要从头开始全新研制,而是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既有的技术基础,理论上只需持续加大投入,或根据“金色穹顶”导弹防御计划所提出的最新要求,对研究方向或一些具体技术指标进行相应调整,就有可能获得相应的研究成果。此前,美国导弹防御局已经确定由哈里斯公司和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负责开发“高超音速和弹道跟踪传感器”的初步验证卫星。首批2颗试验卫星在入轨45天后,拍摄了第一张图像,并在入轨后119天后(原计划要到发射1年后),首次捕捉到了在临近空间滑翔的高超音速导弹红外信号。2025年4月10日,哈里斯公司宣布“高超音速和弹道跟踪传感器”试验传感器的性能达到了预期,公司已经着手准备开始全速生产。除去天基预警系统,美国也在加紧研发远程识别雷达(LRDR)。据悉,该雷达拥有两个天线阵面,每个阵面具备120°的空间覆盖范围,因此雷达具有约240°视场。每个天线阵面由10块“面板”组成,每块面板拥有数十个子阵模块,每个子阵模块由16个氮化镓T/R组件构成。整部雷达总共有超过10万个氮化镓T/R组件,从而赋予其强大的探测能力,可以在非常远的距离上同时搜索和跟踪多个目标,能够通过正确识别诱饵和弹头减少应对威胁所需的拦截器数量。此外,这种雷达还具备太空监视功能。在拦截武器开发方面,美国曾于本世纪初,启动了一个名为天基激光(SBL)项目,并于2016年用重型“德尔塔4”运载火箭,将一颗重17.8吨的卫星发射到了距地面400-480千米的轨道。据美媒披露,这颗卫星上试验性地安装了功率达兆瓦级的化学氢氟激光发生器,能用于攻击大气层外的目标或摧毁高空飞行的飞机。美方曾计划部署18-36颗这样的卫星,组成一个天基激光拦截网,用于拦截敌方发射的导弹。GBI地基拦截弹相当于用洲际导弹打洲际导弹鉴于此前作为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核心的GBI地基拦截导弹仅服役了几十枚,而末段高空区域导弹防御系统的增强型THAAD-ER项目早已下马,美国于2020年启动新一代地基拦截器NGI的研发计划,分别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签订了早期开发合同,要求这两家企业于2028年前分别交付首枚能用于实战的导弹。据了解,NGI导弹的设计目标之一,是最多能搭载12个多目标拦截器(MOKV)。除去旨在拦截传统弹道导弹的NGI导弹防御系统,美国还在同步开发针对高超音速导弹威胁的GPI拦截弹。相比传统的弹道导弹,高超音速导弹在临近空间内“打水漂”,弹道飘忽诧异,普通的大气层外拦截器对其只能“望而兴叹”,因此必须针对高超音速导弹的特点研发专用拦截弹。根据美方设想,GPI拦截弹应与美国海军现役的Mk41型垂直发射系统兼容。2024年,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赢得了GPI拦截弹项目竞标。受限于研发经费不足,目前该项目仍处于概念研究阶段,可能要2030年前后才能进入工程开发阶段,并计划于2032-2035年装备作战部队。技术难题上述公开信息,给人一种“金色穹顶”项目具备一定技术可行性的印象。在低轨道星座领域,近年来,马斯克的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风头正盛,其“星链”星座计划正快速推进中。北京时间2025年1月7日4时43分(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月6日15时43分),在美国本土东南部卡纳维拉尔角太空军基地SLC-40发射工位,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研发制造的“猎鹰九号”运载火箭搭载6组71批(G6-71)24颗小型二代“星链”卫星发射升空。这是2025年“星链”星座第1次发射,也是该星座总计第220次发射和二代“星链”卫星第133次发射。至此,“星链”卫星升空总数达到7651颗。在2024年,“星链”星座共实施了89次发射,升空1967颗卫星。自2023年以来,“星链”星座转入第二代卫星组网发射阶段。目前发射的是适应“猎鹰九号”运力的小型二代“星链”卫星,较一代卫星具有更高的带宽和更高的可靠性,单星发射质量约790千克。在俄乌冲突中,“星链”星座已经被证明具有军事用途,在其基础上研发适配“金色穹顶”导弹防御计划的新一代军用星座可能具备事半功倍效果。“猎鹰九号”运载火箭强大的运载能力,也令卫星短时间内组网投入运行成为可能。不过,在“金色穹顶”计划的拦截器方面,研发可能就没那么顺利了。鉴于美国此前并行研发的多个高超音速导弹项目相继失败,有一些项目甚至明确宣布取消。那么在没有“矛”的情况下,美国又该如何测试研发出的“盾”是否真能抵御“矛”的攻击呢?在新型拦截武器系统方面,除了拦截导弹,超高速电磁炮和激光武器,也曾被认为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但进一步研究却发现,超高速电磁炮每次发射时,都有高达数十万安培的强大电流流过导轨,会令导轨表面快速腐蚀甚至是气化,导致其每次发射完之后都要更换导轨,基本变成了一种一次性武器。此外,超高速电磁炮发射的弹丸,要瞬间承受超过10万G的加速度,这会产生极高的机械应力。弹丸以接近10倍音速的速度穿过大气层时,气动加热所产生的高温可能会破坏弹丸结构。因此弹丸内很难安装含有电子产品的制导装置及动作控制机构。在天基激光武器方面,有鉴于化学能激光器的功重比无法得到质的突破,美国海军甚至还曾提出用氢弹的装药氘和氚来激发激光的设想。不过,核聚变产生的能量固体可观,但在可预见的未来,可控核聚变还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当然,这还不是最疯狂的。美国当年在“星球大战”计划时,甚至提出过直接用核弹来激发X射线频段激光的设想。其具体结构是,在激光武器中央安装1枚核弹,四周是几十根激光棒,每根激光棒瞄准1个目标。核弹爆炸时产生的X射线打在激光棒上,激光棒受激励发出X射线激光,用它摧毁目标。显然,无论是从技术可行性,还是从效费比角度出发,这种近乎疯狂的设想均没有实战价值。此外,大气密度对光的折射率影响很大。在不同高度、温度、盐度下,大气密度并不一致。如果接战距离远,激光武器的火控系统不可能将所有不可测因素悉数考虑在内,因此哪怕再怎么精密复杂的火控系统与稳定系统,也不敢保证能让激光武器首“发”命中。激光武器的杀伤机理,决定了它必须让所发出的高能激光束保持对目标的持续照射才能达到毁伤目的。前些年,美国曾在网上公开了一段激光武器的试验视频。在视频中,60千瓦级的激光武器持续照射1架未作任何机动动作的无人机长达5秒钟左右,才令其起火损毁。如果目标结构强度不是如无人机那般脆弱,激光武器照射目标所需时间必然大大延长。如果一味增加激光武器发射功率,即便平台有能力承载由此带来的激光武器体积与重量的增加,但由于目前大多数类型的激光武器的光路中存在大量的反光镜、聚光镜,加大发射功率意味着其产生的热透镜效应和热光畸变效应亦会增强。若不给予足够的时间对这些镜片实施强制冷却,则持续输出的激光束质量将大幅降低,乃至失去军事应用价值。更何况,世上有矛就有盾。面对激光武器带来的威胁,导弹可采用加固结构、换用更耐高温的结构材料、弹体表面涂覆吸热涂料或是覆设镜面反射涂层,以及弹体滚转等技术手段予以对抗。充满变数由此可以看出,“金色穹顶”所涉及到的技术,虽然此前都曾有过研究,但绝大多数远未达到能“拿来就用”的成熟状态,将各子系统整合在一起,令其能发挥最大效能,个中工作量也不容小覻。因此,该项计划一经官宣,美国舆论普遍认为,要想在三年内,即特朗普总统任期结束前投入使用,是根本不可能的。除了时间过于仓促,研发费用也是个绕不开的话题,甚至可能直接决定该项目的前景。美国现有的本土及全球导弹防御体系架构示意图目前,特朗普政府计划为“金色穹顶”导弹防御系统计划投资1750亿美元。其中,第一阶段所需的250亿美元拨款计划,已经通过了美国参众两院预算委员会的审核。但是,美国业界算了一笔账,认为该计划即便一帆风顺,在未来30年内的全周期运营、维护费用,将高达7000亿~8000亿美元。且不说进入新世纪以后,历数美国几大军种的重大武器研发项目,就没有一个不拖延,没有一个费用不超标的。目前这175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以及未来30年内7000亿~8000亿美元的全寿命费用,就吸引了大大小小约200余家美国企业表示愿意积极参与其中。个中利益“蛋糕”将如何分配,少不得又要进行一番台面下的激烈博弈。可是,作为一个“非建制派”政客,特朗普素来以“不按常理出牌”和“吃相难看”、“出尔反尔”闻名于世。这一回,特朗普直接绕过五角大楼,连招标程序也不走,就公开表示要让他的亲密伙伴、世界首富埃隆·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作为该项目的主承包商,作为特朗普对马斯克在他二次竞选美国总统期间给予鼎力相助,为特朗普胜选立下汗马功劳的回报。但埃隆·马斯克本人就是不容于美国传统资本的一个异类。因此特朗普这一明显违规的决定,保不齐哪一天会遭到美国军工复合体的联合反噬。官司打到美国最高法院,耗时旷日持久不说,肯定要影响“金色穹顶”项目的研发进度。此外,美国国债规模目前已经突破了36万亿大关,而且仍在持续疯涨。埃隆·马斯克亲自领衔操刀的裁减联邦雇员、削减预算开支的计划,因遭到美国既得利益集团的强力抵制,仅仅持续了百余天便宣告失败。据美媒披露,马斯克最初计算为联邦政府削减2万亿美元的目标,后因阻力实在太大,便将目标改为削减1万亿美元。到最后实在推进不下去时,马斯克声称已为联邦政府节省了约1700余亿美元时,却有美媒公开罗列账单,认为实际上真实落到实处的仅有220亿美元左右。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上台仅仅3个月,联邦政府支出就比当年拜登政府历史同期多支出了1550亿美元。5月24日,特朗普在纽约西点军校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时表示,不会削减1万亿美元的国防预算,甚至连10美分都不会少。若该预算计划获得美国国会批准,将成为美国迄今最高的年度国防预算,创下前所未有的军费纪录。如此寅吃卯粮,毫不理会自己卸任后是否会“洪水滔天”,做事只顾眼前利益,毫无长远规划,即便是已经审核通过的项目,也保不齐因政府更迭而“中道崩殂”。这样的体制又蔫能成事?综上所述,特朗普政府推出的“金色穹顶”导弹防御系统研发计划,不仅有资金支持和技术突破方面的重重困难,而且涉及到复杂的利益争斗,最终可能会沦落到“一地鸡毛”的境地。对此,其他国家应该保持既有的战略定力,按部就班地安心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作者:西西河的康夫;来源:西西河的碎玉轩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