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通过《301条款船舶费用》,正式确定对中国拥有、建造、运营的船舶征收额外费用,该政策将于2025年10月14日起生效。这一被包装成“公平贸易”的措施,实则是美方试图从物流层面扼杀中国制造竞争力的最新尝试。
《301条款船舶费用》将受影响的船舶分为三类:A类(中国建造+中资运营)船舶将面临每净吨50美元的收费,且费用逐年递增,2026-2027年将涨至每净吨80美元,2028年进一步提升至110美元。按照这一标准,一艘5万净吨的中国散货船单次停靠美国港口需缴纳高达250万美元的费用,而万箱级集装箱船的单次费用更将达到惊人的850万美元。B类(中国建造+外资运营)船舶则按“每净吨18美元”或“每个集装箱120美元”中较高者征收,这意味着非中资船东运营的中国造船舶同样难逃此劫。D类(非美建造的车辆运输船等)虽收费较低,为每净吨14美元(或每标准车位150美元),但仍将对使用中国造滚装船的企业造成间接冲击。
细究这一政策背后的逻辑,不难发现美国的真实意图:通过大幅提高中国商品的物流成本,削弱中国制造的价格竞争力,进而将中国排挤出全球供应链体系。在美国的战略构想中,一旦中国的制造成本被推高到失去竞争力的程度,中国世界制造业中心和第一大贸易国的地位将随之崩塌,最终可能重蹈苏联覆辙——因无法参与全球大循环而导致经济崩溃。
这一战略构想暴露了美国对华政策的根本转变。当关税战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时,美国便转向物流领域的遏制,这标志着美国已彻底抛弃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不惜以损害全球经济和自身利益为代价,执意要置中国于死地。这种赌徒心态令人联想起大萧条后列强的军事冒险,最终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如今的美国显然认为,在经济和金融领域对华发动全面攻势,类似于二战前的军事冒险,虽然可能造成严重内伤,但只要能够遏制中国崛起,就值得一搏。而在军事手段因中国强大的国防力量和核威慑力而不可行的情况下,经济战便成为美国的首选。
当前中美博弈的主战场已明确转向经济领域。美国不顾全球化大局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肆意破坏国际经济秩序,甚至不惜让美国和世界经济承受巨大风险。这一趋势也预示着,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全球经济发展将因中美博弈而受到抑制。唯有在中国以大比分优势压制美国攻势的情况下,这一局面才可能被打破。
中国的应对与反制
面对美国的咄咄逼人,中国并未坐以待毙。现阶段,虽然全球经济和贸易体系仍由美西方主导,使中国在总体上处于守势,但通过持续不断的产业升级,中国已在多个关键领域掌握了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主导权。在稀土、新能源等战略性产业上,中国拥有举足轻重的话语权;中国商品的无可替代的性价比,使得美西方在短期内难以摆脱对中国供应的依赖。这些因素构成了中国反制美国制裁的底气。
目前,中美在经济领域形成了势均力敌的僵持局面。这一关键时刻,考验的是双方的斗争意志和策略智慧。中国始终坚持“以斗争求和平”的原则,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精准打击对方弱点,避免与对方长处正面交锋。通过这一策略,中国不仅能够掌握斗争主动权,还可能最终赢得胜利。一旦中国在这场博弈中占据上风,如今美国用以卡脖子的种种手段将不攻自破,美国对中国的岛链围困就彻底失败。
回顾上一轮关税战,中国的反制策略可圈可点。中国敏锐地抓住美国在稀土和廉价商品领域对中国的高度依赖,有针对性地实施反制。这时美国才发现,经过多年“去中国化”进程后,仍能在美国市场生存的中国商品,恰恰是美国无法替代的;而美国在中国市场的产品,大多可以被中国本土和他国产品取代。当中国以稀土、美国大豆和芯片作为反制工具时,特朗普政府不得不承认,单靠关税无法使中国屈服,最终被迫回到特朗普上台前的关税水平,并一再维持这一状态。
特朗普随后改变策略,试图通过关税逼迫其他国家与美国组成反华统一阵线。然而,世界主要经济体与中国的经贸联系日益紧密,它们与美国一样,无法摆脱对中国高性价比商品的依赖。切断与中国的关系只会导致更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特别是欧盟,在失去俄罗斯廉价能源和中国商品及市场后,其经济面临生存危机。因此,特朗普组建反华联盟的企图也以失败告终。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的关税大棒打击面过广,反而促使更多国家与中国站在同一阵线,就连一向与中国关系微妙的印度,也在这一问题上与中国趋同。
物流战:美国的新赌注与中国的应对
在传统关税手段收效甚微的情况下,特朗普政府转而从物流层面入手,试图通过抬高中国出口商品的物流成本,为中国制造业踩下刹车。这一新策略反映了美国对华经济战的升级,也暴露了其战略焦虑。
面对这一挑战,中国采取了坚决反制。9月29日,国务院修订《海运条例》,明确规定对歧视中国船舶的国家实施对等制裁,措施包括征收特别费用、限制对方船舶进港权限、调取运营数据进行监管核查等。若美国船运公司因本国政策受益或参与限制中国船舶,可能被加收港口附加费,成本增幅预计达15%-20%,直接对冲美国收费的影响。
这一对等措施不仅向美国表明了中国坚决反制的立场,也让其他潜在追随者望而却步。任何国家若配合美国制裁中国,都将面临中国的对等反制,这种明确信号有效遏制了美国组建反华联盟的企图。
不仅如此,中国还主动出击,针对美国的软肋实施精准打击。10月9日,商务部发布2025第62号公告,宣布对稀土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根据公告,稀土开采、冶炼分离、金属冶炼、磁材制造、稀土二次资源回收利用相关技术及其载体,以及相关生产线的装配、调试、维护、维修、升级等技术,未经许可不得出口。更为关键的是,即使出口非管制的货物、技术或服务,如果出口经营者明知其将用于或有实质助于境外稀土相关活动,也需在出口前向商务部申请许可。
这一反制措施直击美国要害。当前中国对14nm以下芯片或256层以上存储芯片实施稀土出口管制具有极强的反制力,因为芯片产业是美国为数不多的高价值实体经济部门。一旦中国断供稀土,美国芯片产业将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整个产业链可能崩塌。而西方想要打破中国在稀土产业的垄断地位,在三十年内基本无望。稀土产业构成复杂,其中50%属于化工业,30%属于上下游工业,仅有20%涉及矿产开采和提炼。单就提炼环节而言,必需的萃取剂90%依赖中国出口,这还只是技术层面的依赖。在制度层面,西方需要持续大规模投资并承受长期亏损,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才可能有一线希望追赶中国。中国在稀土产业领域经过近五十年的深耕,才取得今天的优势地位,这不是西方在短期内能够轻易超越的。
中国的底牌与战略优势
除了稀土这一王牌外,中国在对美经济博弈中还握有多张好牌。多年来,中国对美国的市场开放使美国品牌在中国市场占据了可观份额,这些品牌在中国的年收入和总资产已达天文数字。然而,这些美国品牌的产品现在大都可以被中国本土品牌替代。更重要的是,多数美国品牌已将生产基地设在中国。如果美国逼迫中国下“逐客令”,或者中国让世界认清这些美国品牌实则“中国制造”的本质,明确告知消费者美国某某品牌对应的中国某某品牌,中国就能实现对美国品牌的替代。这一替代不仅可行,而且对全球消费者有利——没有了美国品牌中间商赚取高额差价,消费者的生活成本将显著降低,这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尤为重要。中国这种釜底抽薪的策略,美国是否能够承受?
诸如此类的反制手段中国手中还有不少,这得益于美国品牌和资本已全面融入中国市场和社会。反观中国,这些年被美国刻意排斥和驱赶,反而减少了对美国的依赖。因此,美国越是突破底线,越有利于中国推进“去美国化”;而美国多年的“去中国化”已使其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能推动的已经推动,剩下的都是难以推动的。美国越是突破底线,中国越能在混乱中得分,美国实际上是在为中国做嫁衣,踢出一个个“乌龙球”。
经济博弈为核心的战略选择
中国将与美的经济博弈置于核心地位,是基于对当前国际形势的清醒认识。只有通过持续博弈,实现中美实力的此消彼长,中国才能不断夺取美国失去的领地、影响力和话语权,让国际社会认清形势,为中国赢得更多朋友。俄罗斯通过俄乌战争反击美西方,已经动摇了世界对美西方的固有印象;当世界认识到美西方在真正有实力、敢于反抗者面前不过是一头纸老虎,美国四处树敌的结果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加速自身衰落。
当一个比俄罗斯更强大、更强硬的国家以同样坚定的态度对抗美国霸权,“天下苦美久矣”的国际社会将会团结在其周围,这将使美国更加头痛。美国多年来积累的恶行,很可能在这个时候结出恶果。
笔者曾撰文指出,美国面对“中国结”实际无解:不去解决,将坐视中国持续发展壮大;试图解决,又非其能力所及。美国作为一个依靠对外剥削和压迫维持生存的国家,当外部出现一个它无法解决的强大存在时,无论其采取什么行动,结果都是一样的。这体现了吸血模式和造血模式的根本差异:依靠自身造血能够实现持续发展,而依靠吸血为生,一旦外部供血中断,就只有死路一条。
问题在于,早已习惯外部供血的美国根本无法自我革命,无法改变既有的发展模式,只能拼命消除威胁其生存的对手。过去,美国成功解决了西德、日本和苏联,让这些曾经的“老二”从挑战者的位置上跌落甚至消失。但今天的中国与美西方经济高度融合,西方已经离不开中国。无法剔除中国的结果,是中国将变得更强更大;而强行“去中国化”只会导致美西方基础坍塌、天崩地裂。因此,美国今天面对的是一个无法解开的“中国结”,一个它没有能力解决的难题。随着中国不断强大,美国吸血世界的模式将越来越难以为继,其未来的历史轨迹将如当年的日不落帝国一样,日落西山已成定局。
一个不奋发自强、依赖剥削压迫他人的国家,与一个被迫奋发自强的国家,二者的命运早已被客观规律所注定。这也让我们认识到,“性格决定命运”确是真理。中美博弈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思考和启发,这是一门大学问,深入研究它,我们将受益匪浅。
面对美国的新一轮挑战,中国有足够的底气和智慧应对。从关税战到物流战,美国的对华遏制战略已经黔驴技穷。中国的反制措施精准有力,从对等制裁到稀土管制,多张王牌在手。更重要的是,中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不断升级的产业链,这是中国在这场长期博弈中的最大优势。历史将再次证明,任何试图阻挡中国发展的图谋都不会得逞,美国的新招数将和它的关税大棒一样,以失败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