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义:讲好关于“鱼”的故事 - 昆仑策
-
陈先义:讲好关于“鱼”的故事
2025-09-21
在河南,古时是膏腴肥沃之地,所以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美誉。特别在古代,因为平原占据绝对优势,水资源比较容易集中,江河湖汊,历来都不缺关于水的故事。但是,从蒋介石扒开黄河花园口之后,当地的水资源发生改变,很多河流要么断流,要么消失。这两年,新任河南省委书记刘宁是个“老水利”,特别重视水利建设,所以关于水的问题被特别提到议事日程。发改委提供的确切数据,这几年各地开始兴修运河,提倡把南北水运开展起来。而河南关于运河联通各市的投入经济总量居于全国之首。
河南号称国家粮仓,全国四分之一的面粉都出自河南。而河南仅仅有9000万亩土地,用全国人均比较少的土地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还有另一个数字一般人不知道,河南的水面面积1000万亩。如此巨大的水面,怎么开发出来造福百姓?这是一般人考虑不到的问题。然而,我要讲的故事便是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开始。他叫张业庆,河南周口项城人,个子不高,文化不高,但他的志气和目标非常高大,要用养殖鱼来改变河南一亿人的饮食结构,开发河南的这个万亿级别产业。并且给自己定了时间表,向政府立下军令状。在限定时间完成目标。
一说到这儿,肯定有人说河南人就是爱吹牛。你先别说,张业庆这个袁世凯、张百驹的同乡,是一个以老实实诚不说虚话闻名北京城。在北京建筑行业,一说河南周口的张业庆,几乎无人不知。特别是上个世纪北京市那些管建设的领导们,不少居然与这个来自河南的农民工交上了朋友,最典型的比如市长张百发。对这个小兄弟关爱有加。张业庆在京城是大工程的专做防水的大户。十四五岁进京闯荡,没想到以城市无欺为河南赢得好名声。但凡重要工程,比如鸟巢、大剧院、北京南站、西客站、小汤山非典医院等这些具有标志意义的重点工程,市领导首先想到袁世凯老乡那个周口小个子。
本来在北京已经声明显赫,但是一次偶然机会,他看了关于河南的大饥荒的电影《1942》,反映的故事很多都是他的家乡项城,故乡亲人曾遭受的苦难一下子极大的感染了他。他在思考一个问题,假如再遇灾荒、战争以及意外灾难,河南以及中国百姓该怎么生活?河南地少人多,应对灾难的能力自然会更差。这时在回乡期间,连续多年他一直琢磨这个问题。他从有关领导那儿知道了河南水资源的问题。他想到了养鱼。
过程不叙,很短时间,经过严密考察,他的产业开始向河南转移,行业就是养鱼。一个非常庞大的养鱼计划开始了。张业庆养鱼可不是像一般渔户那样,养一池鱼请人当作娱乐一样钓鱼玩玩,他要写的是大文章,要把养鱼和河南种田一样在国家具有特别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中原人的饮食结构。就在我们写这篇采访的时候,一个规模宏伟甚至包括丹江口水库在内的一个养鱼矩阵开始在河南风生水起。一些大的湖泊、水库、河流都已经成为他的战略合作目标。至于乡村从来废弃闲置的池塘,也都在相继盯上了中联天盛。虽然还处在初期阶段,但是他描绘的宏大目标,还是让我们分外感动。于是,关于他的一些规划,令我们感受到一个乡村走出的企业家那种心系乡亲的博大胸怀。
在张业庆的规划中,河南加起来千万亩江河湖汊,闲置水面不再是沉默的资源,他以一套清晰可落地的水域产业链发展模式,将全省闲置的水域转化为全链生金的破局之路,走出一条养殖加工拓展文旅赋能、联盟共赢的闭环发展新路径。这是河南这个产粮大省兴省富民的一条新出路。第一次来他的企业参观,一边看他的规模庞大的养殖业,一边听他三年甚至五年规划。论发展,别看张业庆文化不高,但是却有非常接地气的大企业家的宏大眼光。他四步走的战略,让我们看到的是河南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看到了人民在实践中寻找到的一个充满新时代科技特色的致富之道。
张业庆兴致勃勃给我讲起他的四步战略。
第一步,生态养殖筑基,让水域成为活的原料库。核心逻辑:以水下粮仓为根基,用科技激活闲置水域生产力。他有一个基本原则,不搞粗放扩张,只做精准培育。要搞属于民族特色的自己的鱼品育种,严格避免粮食转基因给国家和百姓带来的危害。他的中联天盛已经精选100多个品种的食用鱼、观赏鱼、食用养殖鱼等鱼种,通过生态养殖技术在坑塘湖湾水中扎根。从水质检测到鱼苗培育,全程环保可控。既保证鱼鲜品质,又守护水域生态平衡。看他已经成为规模化的那些湖塘,一派欣欣向荣的现代化气息。这一步,他计划让每片水域都变成稳定产出的水下基地。为全产业链供足源头活水。从根本上解决无米下锅的产业痛点。
第二步,张业庆告诉我,按照设计,搞精深加工拓链。让一条鱼吃光榨净创增值。核心逻辑:延申加工环节让初级产品变身多元消费场景。鱼从水里捞出来,价值不止于吃个鲜,要搞鲜鱼分割、直供餐桌、商超等,锁住第一波新鲜价值的精准测算。鱼糜、鱼块加工成火腿肠罐头等即食产品,打破时空限制,走进千家万户。至于那些鱼骨、鱼内脏之类,则是变废为宝,提炼成生物鱼粉等保健品原料,最终实现全鱼利用不浪费。在诸如大型库区、旅游景区、重要湖泊旅游区等,在景区内还打造了“一锅吃百色餐饮”。让加工环节既赚收益,又赚品牌名声。这一步,让产业链从单一养殖升级变为多元增值。收益链条拉长再拉长。这一点,便把整个加工过程变成了产业增值的一个重要过程。
第三步,张业庆说,这一步叫做“文旅融合强链”,用文化给产业赋能。核心逻辑:绑定文旅资源,让产业价值叠加文化附加值,不止于卖鱼,更要讲出鱼的故事。关于鱼的故事,河南非常丰富,有大量古今关于鱼的传说,着眼深挖千年鱼文化,从诗经“如鱼在渊”的丰富诗意到民俗“年年有鱼”的期盼,通过观赏鱼展示渔业体验、文化展陈等多种形式让鱼文化活起来、火起来。此外,联动核心景区资源让游客在逛景区时,比如游龙门、游清明上河园等知名景点时时,同步体验“水中赏鱼”、“岸边品鲜”等多种文化体验,享受关于鱼的特色娱乐。还有,结合河南水陆通航优势,还可以打造空中俯瞰鱼鲜、岸边乐享鱼宴的沉浸式体验,与低空经济这个高科技大概年结合起来,让文旅更加鲜活,更加时尚。这一步的最高目标,让产业从卖产品升级为卖体验卖文化,附加值看得见摸得着。
第四步,谈起这一步,张业庆兴致勃勃,这一步,重在产业联盟固链,抱团把产业链变成生态圈。核心逻辑:开放合作生态,让单打独斗变成抱团共赢。张业庆是一个富有大情怀的人,他做事历来想到的是更多的人享受他的创新。他说,这条产业链不是独家赛道,而是实干者的联盟舞台,养殖企业可共享水域资源与技术标准,要降低入门门槛,让加工企业能获得稳定的原料供应,规避市场波动的风险。文旅机构也可共创特色体验项目,丰富产品矩阵。他说,所有合作坚守不破坏河南水域生态底线。把保护生态放在一个突出位置,确保产业可持续性。通过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利润共赢,让产业链从脆弱单点拧成稳固闭环。为万亿级目标筑牢根基。从养殖代加工到联盟发展,从文化赋能到联盟共赢,中联天盛的水域产业链不玩虚概念,他的目标是让每片水域都产生效益。每个环节都能盈利,每种资源都能激活,最终实现的不仅是水下粮仓的丰收,更是一水兴百业的中原崭新未来。
游走在张业庆开创的一片关于鱼的新天地,听他讲述关于鱼的故事,我忽然觉得,这个已届中年的创业者,从一部《1942》的叙述苦难的电影萌生对故乡亲人的人文关注,到今天已经成为雏形的万亿产业规模的规划,也就短短数年时间,张业庆想的是大事,干的是大事,顾的是全民富裕的大局。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与杭州那个搞发明创新的“六小龙”的宇树科技的王兴兴、Deepseek的梁文峰、游戏科学的冯骥、强脑科技的韩壁丞一样,他们都是卓越的创新者,也是我们国家未来科技的希望,他们都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批功臣。我们为张业庆等等这样一大批富有创新精神和家国情怀的创业者而高兴。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发布;图片作者提供,侵删)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