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有个伟大发明,就是垃圾焚烧发电的出现! 在1986年,深圳清水河垃圾焚烧厂引进了日本技术,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垃圾焚烧发电厂 - 昆仑策
-
新世纪有个伟大发明,就是垃圾焚烧发电的出现! 在1986年,深圳清水河垃圾焚烧厂引进了日本技术,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垃圾焚烧发电厂
2025-09-18
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现在我们的垃圾不够烧?
真没在开玩笑,我听朋友说,湖北有一个县城,原来呀他们那儿的焚烧发电厂,就单单靠着周边的三个县往这里运送垃圾,才能够确保锅炉满负荷地燃烧着呢。
结果呢隔壁县也新建了一个,机器一开启,却发现没有垃圾可烧,无奈之下只能硬生生地去挖掘旧垃圾来填坑。
我当时听到这个事,第一反应是笑不出来。
这事背后有意思的点挺多。
咱们国家的第一座垃圾焚烧发电厂是1986年在深圳清水河,当时是从日本引进的。那会儿技术一般,效率不高,但对当时的中国来说,算是垃圾处理方式的革命。
因为之前的方法,要么是填埋,要么就是露天焚烧。
填埋看着安静,其实是将问题推向了地下。塑料、橡胶历经几百年都难以分解,并且还会产生渗滤液,对地下水造成污染。露天焚烧,那就更不用说了,空气直接遭受到了罪。
新世纪之后,中国开始自行开展技术研发。
如今我们的垃圾焚烧发电产业链,在全球范围之内最为完备。许多大城市,譬如广州、深圳、杭州一日便可处理数千吨垃圾,所发之电能够供十几万户家庭使用。
处理一吨垃圾,其体积能大幅度缩减百分之九十之上,原本只需数年便可填满的填埋场,其寿命更是直接延长了十余年。
而且垃圾烧出来的热能可以推汽轮机发电,卖电回点钱,有的厂子还能盈利。这在十几年前,你想都不敢想。
这技术刚出来之时,是存在争议的!
主要在于,有人担忧,二恶英以及重金属的排放,会对健康造成影响。按照欧洲标准,二恶英的排放需低至0.1纳克每立方米,中国后来大体上也采纳了这个标准。
倘若技术过关且管理严格的工厂,并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我查了下,去年全国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利用小时数,有个别地区超过7500小时,等于全年高强度运转。
但有些地方出现的反过来的情况,就是产能扩张太快,垃圾供应反倒跟不上。
这不是第一次。在2020年,中国的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了每天59万吨,这个数据,比2015年翻了一番还多。
眼下的结果就是,邻居县城一建厂,垃圾被分走,原来的厂缺料。按理讲缺料挺好,废物少了,可问题是,这些厂要还贷款,要维护设备,锅炉不能老停着。
于是他们去挖填埋场的老垃圾烧,填埋场翻出来的垃圾成分复杂,含水量高,锅炉适应起来还得调。
这么一来,环保意义究竟有多少呢?老垃圾原本就是在土里掩埋着的,现在却又焚烧了一遍,那冒出的烟,排出的渣,还得重新去处理。
垃圾运输半径太大也不现实。一般生活垃圾运50公里以上就不划算,油钱、压缩运输的成本都上去。所以有的厂宁可低负荷干着,也不大老远拉货。
在地方上建设焚烧厂时,多数采用的是PPP模式。前期会签订保障合同,约定每天供应一定数量的垃圾,如果不够的话,也要按照“最低吨位”来进行结算。
而厂子的投资方就会想,一旦项目被批准下来,就必须保证原料的持续供应,即便不够燃烧,也得想办法去解决。
光是2022年,全国生活垃圾焚烧厂发的电,就卖了2300亿千瓦时左右。
发电收入是一块,垃圾处理费也是一块,简单说吨垃圾还能从那里拿到几十元到上百元的处理费。
那你说这个生意是不是谁都想做?
如果地方上产业布局没算清楚,就会出现“抢垃圾”的戏码。
我希望它普及,因为它确实能解决大城市垃圾无处可去的问题,也能带来能源回收。
但焚烧这玩意儿,本质上是废物处理的补充手段,不是一个必须无限扩张的产业。
作者:偷影子的人呢 来源:七月的影子微信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