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彦|缅怀开国上将许世友:毛主席为何评价他“打红了胶东半边天” - 昆仑策
-
孟彦|缅怀开国上将许世友:毛主席为何评价他“打红了胶东半边天”
2025-10-22
许世友(1905~1985),今河南新县人,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军事指挥家,开国上将。曾任解放副总参谋长、南京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等。连续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副主任。
许世友1927年参加革命后,红军十年,山东十六年。毛泽东评价:“许世友是员战将,打红了胶东半边天,了不起,了不起!”
许世友逝世后,邓小平特批准土葬,托人带话称“许世友在60年戎马生涯中,战功赫赫,百死一生,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物。”
2025年10月22日是许世友逝世40周年。本文重点论述,毛主席为何评价他“打红了胶东半边天”?而不是“打胜了”或“打下了”胶东半边天。
战旗鲜红:从胶东打出来四个王牌军
胶东,北接渤海南临黄海,像一把利剑直刺海天,巍然屹立在祖国的东大门。
1935年“一一·四”武装暴动后,成立了昆嵛山红军游击队。抗日战争爆发后,胶东特委领导天福山起义,打响了胶东人民武装抗日的第一枪,随后成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第三军,随后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第五旅),1942年7月改编为胶东军区,许世友任司令员。
胶东只有烟台、威海、青岛三地,人口80万,却打出来27、31、32、41等四个王牌军。所以老百姓说,天下强军出山东,山东强军数胶东。
其中,闻名海内的是“虎狼之师”27军,其前身是华野九纵,许世友任司令员。初出胶东战莱芜,重击敌整编77师,击毙少将师田君健;再战孟良崮,全歼敌整编七十四师,击毙张灵甫。
1948年9月济南战役,九纵由助攻改主攻,突击队成功突破护城河、炸毁城墙工事,活捉王耀武。73团被中央军委授予“济南第一团”荣誉称号。这是解放战争期间唯一授予一个团级单位荣誉称号的。
1950年10月,27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歼灭美步兵第7师第31团,缴获“北极熊团〞团旗,现存放军事博物馆。这是我军唯一全歼美陆军一个完整团建制的范例。长津湖战役,歼敌2.1万余人,成为援朝十大王牌军之一。
2025年九三阅兵80面战旗方队,有两面是27军的,“河源西沟第一连”“即墨城第一连”,都是许世友任胶东军区司令时取得的。
刺刀见红:敢打硬仗恶仗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胶东部队能打,首先是将帅英勇。
许世友从小跟着拳师当杂役,后在少林寺学武8年。16岁打死村里恶霸跑出去当兵,21岁到武汉参加国民革命,加入共青团。1927年8月,在革命低潮时,转入共产党,参加红军和黄麻起义。
红军十年,许世友7次参加敢死队,两次担任敢死队长,4次负伤,为革命奋不顾身。他经常拿着两把手枪,背着一把28斤的大砍刀站在前线,为部队杀出一条血路。
1939年秋,许世友调任山东纵队三旅旅长,开始了为期十六年的胶东军旅生涯。
1940年冬至1941年春,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变后,蒋介石调动30万军队,向华中、苏北和山东大举进攻。胶东的反共武装大大小小有二十多个司令,5万多人。
胶东区党委成立了反投降指挥部,由许世友指挥,他利用敌系相互倾轧,明争暗斗,集中兵力在牙山突袭,取得了完全胜利。许世友在战前动员时讲:“我来胶东就是要打仗的,太平我不来,我来不太平。不打就没有出路。我们一定要当硬骨头,打出胶东新局面。”
在许世友的感召下,胶东部队“嗷嗷叫”,没有一个孬种。
莱芜战役,许世友带领九纵阻击敌增援的整编77师,这是国军“五大金刚”之一。纵队急行穿插、勇猛阻击,以极小的代价和伤亡,歼敌8581人,圆满完成了阻力增援和断敌后路的任务,部队士气空前高涨。
在追击逃敌战斗中,我73团3营书记迟浩田和两名炊事员在前线送弹药途中,遇一股逃敌,以一支冲锋枪和一根扁担,俘敌百余,被传为佳话。
莱芜战役历时4天,我华野取得歼敌5.6万余人,首创解放战争内线作战歼敌最多纪录,并扭转了华东战局,成世界100个经典战役之一,电影《南征北战》《红日》都是以此战役原型拍摄的。
白马关阻击战,九纵所属26师(27军80师前身)一夜飞驰130余里,先敌抢占有利地形。许世友命令部队“死死钉在阵地上,卡住敌人喉咙”。经过7天七夜的顽强阻击,击敌整编十一师三个旅进攻,歼敌1500人。
孟良崮战役,九纵与兄弟部队一起全歼敌整编七十四师,击毙张灵甫。这是国民党精锐主力部队,自诩为蒋介石的“御林军”。许世友对主攻部队讲:“你们师长当团长,团长当营长,营长当连长,带头冲!”这一仗,我军“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歼敌32,000名,威名大震。
济南战役,许世友担任攻城集团总指挥。当时济南城防坚固,国民党守军号称“固若金汤”,蒋介石甚至放言“济南城可守三个月”。许世友立下军令状:“最多半个月,必破济南!”战役打响后,他创新性地采用“东西对攻、重点突破”战术,亲自登上城楼指挥,战士们见司令员身先士卒,士气大振,连续攻克外围阵地。
经过八昼夜激战,攻克拥有十万重兵、坚固设防的山东省会济南,生擒国民党军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济南战役是解放军首次攻克敌军重兵守备的大城市,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打进济南府,活捉王耀武” 的口号响彻全国。
根正苗红:军民团结如一人
“兵民是胜利之本”。胶东被称作“红色摇篮”,先后有50万人参军入伍,280万人踊跃支前,7.6万人为国捐躯。这是红色胶东的鲜明特点。
1942年冬,日军大量向胶东增兵,日伪出动抓丁拉夫,挖掘战壕,调拨武器,加强警戒。日军驻华北最高司令官冈村宁茨亲临胶东,指挥“大扫荡”。
敌人野蛮实施“抢光杀光烧光”政策,分进合击,密集平推,白天步步紧逼,无山不搜,无村不进,烧草垛,挖新坟,清山洞,连荒庵野庙也不漏过。
马石山二千多名群众被困山上。五旅13团(27军“济南第一团”前身)一个班带领乡亲们连夜突围。他们往返数次冲破火网,救出群众一千多人。拂晓以后,当他们再次杀进重围,被日军重重包围在山峦上。全班战士奋勇杀敌,七名阵亡,三名战士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英勇献身血,被誉为“马石山十勇士”。
《许世友回忆录》这样描述:在反扫荡斗争中,胶东各村坚壁清野,给我军当向导、送情报、补给养、挖地道,隐藏军用物质,掩护疏散伤员。
日军常常利用狼狗搜寻地洞口,群众研究出一种好办法,用辣椒面拌上咽梗末撒在地洞口周围,狼狗一闻到这种刺激气味,连打喷嚏,嗅觉失灵。
敌人在扫荡中发现部队女干部大多数剪了短发,于是见到短头发的妇女就抓。在妇救会的动员下,许多妇女纷纷剪掉发髻,使敌人真假难辨。
烟台市牟平区观水镇埠西头村是胶东军区所在地,素有“胶东小延安”之称。部队只要一有行动和医院转移转送伤病员,村里的担架队就得立马跟着走。1941年3月,郭城战斗打响后,村长刘美英发动群众,不到半个小时,就凑集门扇46块,及时用马车运到了前线。
胶东妇女初典英、姜明真等人收养八路军子女,甚至不惜牺牲亲生子女。胶东育儿所泛黄的档案里有着这样一段记载:1223名八路军后代和烈士遗孤全部存活,而300多位乳娘中有186人的亲生骨肉永远定格在战火中的童年。
胶东被誉为“华东兵工生产核心”。其兵工体系生产量占华东野战军弹药供应的70%以上。
红色战旗,红色胶东,红色基因,这是许世友“打红了胶东半边天”的真实写照。
山东的十六年,许世友从一位旅级指挥员成长为统领大战略区的主将。他领导了艰苦的敌后抗日斗争,指挥了莱芜、孟良崮、胶东保卫战、济南战役等一系列经典战役,为山东乃至全国的解放立下了不朽功勋。他的名字与山东的革命战争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正是:
十六载烽火齐鲁,
旌旗卷处山河动。
三万场血战胶东,
铁臂挥时半壁红。
他脚踏齐鲁大地,从滨海平原到沂蒙深山,将根须扎进这片血火浇灌的土壤。日寇铁蹄踏碎山河时,他如钢刀直插敌后,牙山战役首战告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莱芜战役势如破竹,让“打到山东吃煎饼”成为敌军溃败的谶语。在那些最黑暗的年月,他的身影就是胶东军民心中的旗——炮弹在身旁炸响,他抓起大刀率队冲锋;寒冬里单衣褴褛,他把棉袄让给伤员。这不是寻常的十六年,是让每寸土地都记住许世久威名的五千多个日夜。
他带领军民在血泊中站起,把根据地从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势:海阳地雷战让敌人寸步难行,许世友亲自教民兵埋雷诀窍;平度大泽山反扫荡,他指挥部队如臂使指,让日军“名将之花”凋零在沂蒙群山。最传奇的是他独创的“车轮战术”——今日全歼敌军一个营,明晨又端掉炮楼三座,当敌人疲于奔命时,他已转战百里之外。胶东的天就是这样被打红的,不是晚霞的柔光,是战士鲜血与炮火交织的壮烈红,是百姓箪食壶壶浆映出的希望红。
许世友的魂魄,刻在孟良崮的石壁上,融进胶东的每一道山梁。当将军晚年重回故地,老民兵仍能喊出他当年的口令——那十六年早已化作不朽的碑文:一个猛将把半生交给山东,山东便还他整片天的赤诚。
(来源许世友著《许世友回忆录》)
附:许世友山东十六年(1939-1955)
1939年秋,率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一部挺进山东。
1940年9月, 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旅旅长。
1942年6月,任八路军山东纵队参谋长(同年8月,山东纵队改为山东军区,任军区参谋长)。
1943年3月,任胶东军区司令员。
1947年2月,任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司令员。
1947年秋,任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后改称山东兵团)司令员。
1949年2月,任山东军区副司令员(主持工作)。
1953年4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
1954年10月,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
1955年4月,南京军区司令员。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