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的阅兵仪式上,有80面抗战英模部队荣誉旗帜组成的“战旗方队”中,“杨靖宇支队”的旗帜迎风飞扬非常醒目,央视特别给了20秒的特写转播。
那么,何为“杨靖宇支队”?百度词条:“杨靖宇支队是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于1933年9月在吉林组建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发展而来的抗日武装。”这个词条的解释,不能说是牵强和误解,至少不甚准确。
一、“杨靖宇支队”与抗联1军没有编制传承
在9月3日阅兵仪式上飘扬的80面抗战英模部队荣誉旗帜,“杨靖宇支队”不仅与抗联1军没有编制传承,也与抗联的任何部队都没有编制序列上的传承,这从两点可见:
1、杨靖宇创建的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全军牺牲。1936年7月,东北抗日联军第1、2军合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杨靖宇任总司令兼政委、第1军军长兼政委,王德泰任副总司令兼第2军军长,魏拯民任第1路军政治部主任。
抗联第1路军实行分区作战。虽然取得多次战斗的胜利,但因敌强我弱,游击区不断缩小,部队损失很大。1938年8月,杨靖宇将第1军第2师和第3师改编成抗联第1路军第1方面军。1938年11月25日,将第2军第6师改编为抗联第1路军第2方面军。1939年7月以原第2军第4、5师合并改编成抗联第1路军第3方面军。
由于兵力悬殊,再加给养不足,杨靖宇率领的抗联部队在濛江县境与敌人的多次战斗中,遭受重大损失,队伍减员至400多人。1940年2月23日16时30分,杨靖宇在吉林省濛江县(今靖宇县)县城西南5千米标高四九〇(高程490米)附近壮烈殉国。随后,1940年4月,抗联第1路军第1方面军指挥曹亚范被叛徒杀害,所属部队解体失散,这标志杨靖宇亲自创建的抗联1军全军覆没。
2、整个东北抗联只剩300多人退入苏联。1940年的冬天,抗联第一、二路军陆续越过乌苏里江和黑龙江,踏上了苏联的土地。他们被安排在两处营地:一处位于伯力附近,被称为“A”营;另一处位于海参崴附近,被称为“B”营。
那么,东北抗联总共抗联还剩下多少人退入苏联?这有两种说法:
一是电视剧《归队》中说:东北抗联93%的伤亡率,意味着几乎全军覆没。东北抗联人数最多的时候,有3万多人马,撤到苏联后,只剩下300多人。
二是周保中说:1940年1月与苏方达成协议,将抗联剩余部队分南北两野营撤退苏联:北野营(维亚茨科耶村)约300人,南野营(海参崴附近)约200人。其中,杨靖宇的1路军只剩2军的金日成率100多人退到苏联。
从这两种说法来看,不仅杨靖宇司令兼政委的抗联1路军几乎全军覆灭,就是整个抗联的部队也几乎全军伤亡殆尽。
3、抗联教导旅在苏联补充一半兵员。周保中想将这退到苏联的几百人编成一个团,苏方代表伊万诺夫:“一个团的供应标准低了些,抗联部队可以把远东地区的华侨青壮年动员起来,苏军可以把边区那奈丝族(赫哲族)应征士兵补充到抗联中来,这样就壮大充实了抗联队伍。”
后来苏联把苏联籍的边区那奈丝族(赫哲族)应征士兵动员补充进来,这才达到了700多人。1942年8月1日,在苏联远东的北野营,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正式成立,对外番号为“苏联红军远东红旗军第88独立步兵旅”,代号8461部队。
从以上的历史资料来看,“杨靖宇支队”与杨靖宇的抗联部队,没有任何编制序列上的传承关系。说从“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发展而来的抗日武装”,无疑有点牵强。
二、战旗上的4行字表述的十分清晰
那么,“杨靖宇支队”从何部队传承而来?在“杨靖宇支队”这面战旗上的4行字,已经表述的非常清楚:第一行字顶头标明“授予 通化支队”,这是授予对象;第二行大字号主题词为“杨靖宇支队”,这是授予的荣誉称号;第三行字是东北民主联军总部,这是授予的部门;第四行字是一九四六年二月,这是授予时间。
1,“通化支队”从何而来?“杨靖宇支队”战旗的这第一行字“授予 通化支队”,首先表明“杨靖宇支队”来于东北民主联军的“通化支队”。那么,“通化支队”从何而来?那是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随苏联红军陆续进驻东北57个城市中,抗联教导旅40多人开进通化,将200多矿工武装起来合编成一支队伍。
随后,1945年10月24日,山东滨海军区滨北军分区政委刘西元率领八路军山东6师18团3营挺进通化,共同组建了不到600人的辽东人民自治军通化支队,并成立中共通化地委,刘西元担任地委书记、通化支队司令员兼政委。
2、“授予 通化支队”表明4点。从“通化支队”的组建,可清晰表明4点:
其一、“杨靖宇支队”直接传承于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并非直接传承于抗联部队。
其二、组成“通化支队”的主体是八路军山东6师18团3营,这400来人的八路军正规军,在占领通化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所以,“通化支队”更应是八路军山东6师18团发展而来的东北民主联军,这才是传承有序。
其三、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的组建,必定有40多位抗联英雄加入,为此,在一定意义上讲,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传承了抗联的血脉和基因。
其四、“通化支队”传承了抗联的血脉和基因,但绝不能等同于“杨靖宇支队”是从“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发展而来的抗日武装”。
三、用东北抗日英雄命名部队是党中央的决策
在“杨靖宇支队”这面战旗上,第三行字是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第四行是一九四六年二月。那么,为什么在1946年2月抗战胜利半年之后,东北民主联军总部要授予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以“杨靖宇支队”的荣誉称号?
首先,以东北抗日英雄命名是党中央的决策。1945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致电东北局:“抗日联军过去有长期抗日的历史,与东北人民有密切联系,在关内有相当的影响,因此我们应充分地利用。除杨靖宇、赵尚志、邓铁梅支队急应成立外,应将抗联各军干部适当地分配在过去抗联各军及其他义勇军活动之地区。各区可根据当地情况,以适当名义组织部队,恢复与扩大抗联与群众的联系,建立巩固的根据地。”
这是中共中央第一次公开提出用东北抗日英雄的名字组建部队,还将杨靖宇排名第一。其意义在于:一是发扬抗联精神,“抗日联军过去有长期抗日的历史”,这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二是要利用东北抗日英雄的影响力,“恢复与扩大抗联与群众的联系”;三是要“以适当名义组织部队”,“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四是命名东北抗日英雄的名字组建部队,这也是同国民党争夺东北解放的一种策略。
其次、以英雄命名并非基于编制序列的传承。按党中央指示,东北局先后以英雄名字命名了一些部队,其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被命名部队与东北抗联并无编制序列的传承,只是纪念和发扬抗日英雄的的精神及借助其影响力。
1、“邓铁梅支队”并非传承邓铁梅。根据1945年9月11日,中共中央在给山东分局关于调4个师去东北开辟工作的指示中提出:“我军进入东北活动,一律不事声张,不用八路军名义,而用东北义勇军及东北其他地方军名义”。
1945年9月9日,中共胶东区党委由100多名情报人员、城工干部和一支精干的武装部队,组成山东八路军海上挺进东北先遣支队,携带电台,从烟台渡海在大连庄河县登陆。中共胶东区大连支部派赵恩光率领由300人组成的工人武装队伍,到庄河与邹大鹏、吕其恩率领的东北先遣支队会合。9月12日,宣布成立庄河县民主联合政府。
9月17日,先遣支队进入安东(今丹东)。9月底,安东市保安司令部成立,吕其恩任司令员,邹大鹏任政委,张奎任参谋长。11月,经中共中央东北局批准,中共安东省工委决定在岫岩建立以抗日民族英雄邓铁梅命名的邓铁梅支队。
邓铁梅曾任东北民众自卫义勇军第二十八路军司令,1934年9月28日,被敌人秘密杀害在奉天伪陆军监狱。由于遭受日本侵略军的血腥镇压,到1933年初,东北抗日义勇军遭到近乎毁灭性镇压,只有少量义勇军坚持斗争到1940年。而1945年11月以东北抗日英雄命名的“邓铁梅支队”,与东北抗日义勇军并无任何编制序列的联系,更无任何时空的传承。
2、“李红光支队”和“杨靖宇支队”同时命名。1946年2月10日,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将“通化支队”命名为“杨靖宇支队”。
2月13日,由东北民主联军通化军区司令: 何长工 政委:吴溉之等,代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林彪、政委彭真、罗荣垣发布了命令(此命令原件现存吉林省档案馆):将原通化支队改为通化省保安部队“杨靖宇支队”,将朝鲜义勇军改为“李红光支队”。
2月19日,在通化大众俱乐部召开了,庆祝杨靖宇支队和李红光支队成立命名大会。
也就是说,“李红光支队”和“杨靖宇支队”是同一个命令,同一天,在同一个会场成立。
3、“李红光支队”并非传自李红光。那么,“李红光支队”从何而来?1945年8月底,中共开始向东北进军,其中,有中共领导下的一支3000余人的“朝鲜义勇军”,也于1945年11月初到达沈阳。他们原本要回到光复后的朝鲜,因情况有变不能回国。按中共东北局指示,实际编成4个支队,一面继续参加中国革命,一面等待回国机会。
李红光又是何人?李红光,出生于朝鲜咸镜北道庆源郡的一个农民家庭,1929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6月为中共磐东区第一任区委书记,1932年6月4日中共磐石中心县委成立满洲工农反日义勇军第一军第四纵队,这是中共最早直接领导的两支东北抗日武装之一(另一只是金日成受满洲省委领导,在吉林安图县明月沟创建了安图县抗日游击队,并担任队长),李红光是东北抗日联军的重要创始人。1934年11月5日,中共南满第一次代表大会决定成立中共南满特委,李红光任南满特委书记;同时大会决定成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1军就从满洲工农反日义勇军第一军第四纵队而来,中共南满特委领导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
1937年7月中旬,李红光英勇牺牲。作为他参与创建的满洲工农反日义勇军第一军第四纵队,后演变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又演变为抗联1军,1940年就全军覆没。
1938年2月,毛泽东在延安答美国记者问:“中国共产党和东三省抗日义勇军都有密切联系。例如有名的义勇军领袖杨靖宇、赵尚志、李红光等,他们都是共产党员,他们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成绩,是人所共知的。”足见,毛泽东心目中认定,李红光与杨靖宇、赵尚志并列为东北抗联的三位领军级人物。
后“李红光支队”改编为辽东军区独立第4师,又改为第166师,在“黑山阻击战”发挥了关键性作用。1949年7月,应金日成要求,师长方虎山和政委李德山率166师进入朝鲜,后被整编为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第6步兵师。
四、“通化平叛”是两支部队被命名的地标
1945年11月,东北人民自治军成立,其下辖猛将如云,能征善战的部队众多,为啥将“李红光支队”和“杨靖宇支队”的荣誉称号,授予了在通化的这两支部队?这则和当年在通化曾发生的一场平叛有关。
通化事件(亦称二·三事件),1946年2月3日,安东省通化(今属吉林)万余旧日本军人在国民党策动下,进行了大规模地武装暴动,甚至大批杀害我军在医院就医的伤员,这是“二战”后,骇人听闻的最大规模法西斯武装叛乱。
由于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事先掌握情报,先发制人地控制了内应分子,端掉了国民党暴动指挥部,并以500余人的有生力量,顽强抵抗上万敌人的疯狂反扑,后在朝鲜义勇军方虎山支队的及时回援支持下,以铁腕手段迅速平息了这场叛乱。
这场平叛实为不易,更意义重大,通化支队和朝鲜义勇军方虎山支队则战功卓著。为此,在完成平叛一周的1946年2月10日,中共中央东北局迅速决定将“通化支队”命名为“杨靖宇支队”,把方虎山支队代表的“朝鲜义勇军”授予“李红光支队”,这既是落实党中央要以东北抗日英雄命名部队的电令,更是对通化支队和方虎山支队“通化平叛”的直接褒奖。
虽然“李红光支队”和“杨靖宇支队”与抗联并无编制序列的传承,但这两支部队却实实在在地进行了对叛乱的日本鬼子进行了最后的镇压,是以对日血战赢得了这个被命名的荣誉,荣誉来之不易!
结束语
研究历史的一个绝对前提就是要“有根有据,传承有序,脉络清晰”,评价抗战历史应该实事求是,不能含糊其辞,更不能以想象代替。
授予“杨靖宇支队”的荣誉称号,有六点十分清晰明确无误:一是以东北抗日英雄命名部队是党中央毛主席的决策;二是无论“邓铁梅支队”、“杨靖宇支队”、“李红光支队”,都非从义勇军和抗联序列传承下来的部队;三是“杨靖宇支队”传承自“通化支队”,正宗正脉的传承自八路军山东6师(师长聂凤智);四是“通化支队”已属东北民主联军战斗序列,但“通化支队”有抗联的血脉基因;五是“通化支队”以“通化平叛”的卓越战功,赢得了被授予“杨靖宇支队”的崇高荣誉;六是以义勇军和抗联英雄命名,贵在传承一种革命和伟大的民族精神。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