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琴 王传利:深刻认识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 昆仑策
-
陈琴 王传利:深刻认识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2025-10-14

当前,“两个大局”加速演进并深度互动,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部署和推动一系列重要工作,科学回答了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新的历史方位上,要深刻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以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凝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力量。
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五大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文化支撑。精神文明建设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精神的力量、文化的力量,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全民族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人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迈向前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继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条件。
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历经深刻变革、面临新挑战,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锚定价值坐标。当前,全球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技术革新重塑传播生态,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与尖锐性。
一方面,以数字化、智能化为主导的新一轮科技革命迅猛发展,西方敌对势力在经济、科技和文化传播领域,加紧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文化输出,妄图消解主流价值认同、破坏意识形态安全。
另一方面,随着国内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利益格局深度调整,人们的精神需求愈发复杂多元。历史和实践证明,精神旗帜举不高、树不牢,就会迷失前进方向,就会失去奋斗动力。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凝心聚力的铸魂工程,通过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为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提供重要价值支撑。
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凸显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是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是全面的共同富裕,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是全体人民的殷切期盼。新中国成立76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人民群众对优质文化产品丰富、社会文明风尚提升的期待也愈发强烈。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成为新时代我们党践行初心使命的重点任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并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列入“七个聚焦”之一。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还要持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提高精神文化产品质量、提升文化服务效能,从而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的现代化目标。
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更加注重发挥伟大精神的激励引领作用,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强盛、民族复兴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的战略支撑。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进伟大事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我们党铸就了改革开放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劳模精神、企业家精神等系列伟大精神,有力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着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通过传承伟大精神、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素养,为实现民族复兴伟业凝聚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作者:陈琴,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传利,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来源:昆仑策网【授权编发】,转编自“前线理论圈”微信公众号,原载“《前线》2025年第10期”,原标题“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