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不少地方周末、节假日陷入“工作状态”,甚至年假都不能休、不敢休,法定休假好像成了“空头福利”。加班调休、带薪休假是基层干部最基本的权利和诉求,但部分基层干部却患上“请假羞耻症”,怕领带不高兴、穿小鞋,“羞耻感”成了阻碍权益落实的无形枷锁,这不仅透支干部身心健康,还形成了无效“内卷”的不良风气。要打破“加班=敬业”的迷思,让干部卸下心理包袱,轻装上阵,真正做到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
说到底,“加班美学”不过是披着奉献精神的形式主义“外衣”。工作时长与态度并不挂钩,不能画等号,如果一味追求所谓的“加班加点”,反而会出现工作效率低下的不良反应,这种“熬时间”的自我感动只会催生“虚假勤奋”,并不是真正的奉献。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不少单位将是否“自愿加班”、能否“随叫随到”做为隐形的考核标准,干部担心休假会影响晋升或领导评,因此“跟风值班”、“攀比加班”等没苦硬吃的现象屡见不鲜。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基层干部常常处于“一个萝卜一个坑”甚至“一人多岗”的工作格局,时常只能望“假”兴叹,因此合理休假才能让基层干部从无效的消耗中解放出来,把精力用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