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在时代的浪潮中,党员干部犹如航行者,而定力便是那稳固的船锚,作风则是承载使命的航船。唯有以“定力之锚”锚定“作风之舟”,方能在惊涛骇浪中稳健前行。
曾听闻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年轻干部初入仕途,怀揣着满腔热血与壮志豪情,立志要为百姓谋福祉、为社会创价值。然而,在面对各种利益诱惑时,他的内心开始动摇。看到身边一些人凭借不正当手段迅速获利,他内心的天平逐渐倾斜,最终迷失了自我,走上了违纪违法的道路。这不禁让人深思,在现实社会的复杂环境中,党员干部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困境,而缺乏定力,便是这一切的根源。
“为政之道,修身为本。”定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中锤炼而成。它源于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担当、对信仰的坚守。党员干部要将党的创新理论作为“精神灯塔”,常学常新、常悟常进。通过深入学习党的历史、党的方针政策,汲取其中的智慧和力量,让党的理论在心中生根发芽,成为抵御诱惑的坚固防线。每一次对党的理论学习,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每一次对党性的锤炼,都是一次定力的升华。只有将理论学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在面对各种风险挑战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
作风建设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持久战,需要党员干部以“钉钉子精神”持之以恒地推进。定力强,作风才能正;作风正,事业才能兴。在实际工作中,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警醒,自觉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蚀。要摒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务实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就像那些扎根基层的扶贫干部,他们不畏艰难险阻,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员干部的担当与作为。他们没有被艰苦的环境吓倒,没有被繁琐的工作磨灭热情,凭借着坚定的定力和优良的作风,为脱贫攻坚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党员干部要善于从他人的经验教训中汲取养分。看到那些因定力不足而陷入困境的案例,要引以为戒,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清醒;看到那些坚守初心、作风优良的榜样,要见贤思齐,努力向他们看齐。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注重自我反思,经常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加以改正。只有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才能让定力之锚更加稳固,作风之舟更加坚实。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增强定力、改进作风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党员干部从点滴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每一次拒绝诱惑的坚守,每一次为人民服务的行动,都是对定力的磨砺,对作风的塑造。让我们以“定力之锚”锚定“作风之舟”,在时代的浪潮中奋勇前行,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驶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作者:董丽圆,工作单位:中共孟村回族自治县委组织部;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