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将在天津拉开帷幕。这是中国第五次主办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峰会。
届时,中国最高领导人将同20多位外国领导人和10位国际组织负责人聚首海河之滨,凝聚“上合组织大家庭”合作共识,擘画上合发展蓝图。
在此次来华参会的众多领导人中,印度总理莫迪无疑是各方关注的焦点之一。
因为这是2018年以来印度总理首次访华,也是中印关系止跌回暖的关键一步。
莫迪访华已刻不容缓。
8月27日零时起,美国对印度商品加征的50%关税正式生效。
加征关税的同时,特朗普还频频在言语上羞辱印度。他公开贬低印度是“死亡经济体”,指责莫迪“从混乱中获利”,并将印度描述为“无足轻重的国家”,无助于全球秩序。
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印度总理莫迪。
对此,莫迪深感受到极大侮辱。他强硬表态,称印度将“采取一系列必要行动”维护国家利益,并强调“无论面临多大压力,都将不断增强自身力量予以抵制”。
据俄媒报道,近几周莫迪拒绝了至少4次特朗普的通话要求。这被外界普遍视为莫迪对美国加征关税的“深切愤怒”,同时也是同特朗普打交道的“谨慎考量”。
美国是印度最大的出口市场,双边贸易额超过1900亿美元,对美出口约占印度出口总额的18%。
特朗普政府对印度加征50%关税,每年将使印度对美约865亿美元的出口几乎完全丧失商业可行性。
标普全球评级对印度各行业受美国关税影响程度的评估。
特朗普的一顿乱拳让印度瞬间清醒,并将目光投向了身边的邻居。
在此背景下,莫迪时隔七年再度访华,就是要加强与中国的战略沟通,实现“外交破局”。
开启中印关系新篇章。
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大行其道,自由贸易和国际秩序面临严峻挑战。在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加强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对印度而言是现实且理性的选择。
此次莫迪决定来华参加上合峰会,主要有四方面战略考量。
增强战略自主,应对单边霸凌。
本月,中印外长在印度举行了会晤,传递出了两国关系回暖的积极信号。
前印度驻华大使顾凯杰近期表示,中国作为资本和技术的来源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伙伴,为印度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对抗“特朗普式混乱”的关键平衡力量。
莫迪清醒认识到,中印作为西方殖民主义与霸权主义的受害者,可以携手反对单边霸权,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这也是印度作为区域大国强化战略自主的关键一步。
加强经贸合作,缓解外部冲击。
据分析,美国的关税制裁将使印度GDP增长放缓0.4%-0.8%,使印度5万亿美元经济目标推迟至2029-2030年。
同时,美国加征的高额关税也让全球投资者对印度市场持谨慎态度,雄心勃勃的“印度制造”计划面临严峻挑战,珠宝、纺织和化工等面向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迎来寒冬。
因此,莫迪此行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扩大印中贸易、投资及优势产业合作,以此减轻美国关税带来的供应链压力,为印度经济发展寻求更加安全的市场和机会。
推进边境谈判,增进政治互信。
今年8月的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取得重要进展,双方达成10点共识。双方同意在中印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WMCC)框架下设立划界专家小组,探讨在条件成熟的地段推进划界谈判。
8月18日两国外长会晤期间,印度外长苏杰生表示愿以两国建交75周年为契机,共同维护边境地区和平安宁。
边境问题大概率也是莫迪此行的重要议题之一。印方希望巩固两国在边界问题上取得的成果,加快恢复多领域的机制性对话,增强政治互信,谋求最大共识,促进中印关系整体发展。
依托上合平台,提升国际影响。
近年来,莫迪非常热衷借助“上合”“金砖”等多边机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主动作为、发挥作用。
莫迪本次出席上合峰会,将积极展现促进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发展的姿态,塑造“真正的多边主义者”和“全球南方协调者”的角色,提升印度国际影响力。
七年未访,风雨兼程。
中印关系因边境冲突经历了5年低谷,也经历了大国博弈的考验。现实反复证明,中国是印度的伙伴和机遇,而不是对手或威胁。
作为总人口超过28亿的两个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印唯有互尊互信、和平共处、共谋发展、合作共赢,才能让两大东方文明的振兴进程相互促进、相互成就,真正实现“龙象共舞”的生动局面。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
来源:九万里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