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乡情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情感,如同烙在心头的印记,永远无法磨灭。故乡的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熟悉的气息,每一个角落都承载着无尽的回忆。
故乡是梦开始的地方,也是心灵的最终归宿。乡情,是对故土的渴望和乡亲的热忱。故乡的人更是乡情的核心,每位游子都对乡亲充满依恋。树再高也离不开根的滋养,人无论多远都心系着家乡的方向。九十年代初,年轻时就出去在哈尔滨工作的老家堂叔一退休就赶紧回来了,对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亲切。在一次赶大集回家途中的一件小事,让人们记忆犹新,领略到了乡情的炽热和纯朴。农村大集五天一次,去的人很多,一人一元钱的农用车很方便,一车也拉不少人。回家的车到了村北面的那个村的时候,堂叔就让司机点人数付钱,因为车上剩下的全都是村里人,不管认不认识都付钱。这种表达方式,把炽热乡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乡情,那些离开家乡的人才更能体验到那种苦涩和甜蜜,是那种对亲人的思念和故土的眷恋。小时候母亲告诉过我村里的一件事。村里有个人年轻时就走出去了,一次回家,到坟上去看望仙逝的父母,嚎啕大哭一场,临走时掬一捧坟上的土装进口袋,依依不舍的离开。他带走的是思念,是乡情。故乡的云,是游子心头永不褪色的画卷。乡情,是对父母的思念。
刚刚过去的我们都经历过的那三年,严重的时候我们都经历过。村里有位小老弟在外面发展的很好,在最严重的时候利用自己的方便给村里送来了新鲜的蔬菜,委托村委会发放到各家各户,这浓浓的乡情如雪中送炭,送到了乡亲们的心坎上。不用多说,你就是乡亲们的心上人,你走到哪里,都有乡亲们的牵挂和祝福。你心里有乡亲们,乡亲们心里也有你。乡情,是格局,是对乡亲们的牵挂。
爱国华侨陈嘉庚是一位深受人们尊敬的南洋华侨领袖,他坚决支持抗日。抗战时期,陈嘉庚带11亿元和12架飞机代表南洋华侨来捐款抗日。第一站到重庆见蒋介石,蒋介石为了得到捐款大摆筵宴招待陈嘉庚,面对山珍海味陈嘉庚看到的却是国家危机、民族受难、人民受苦,如此铺张浪费非常不高兴。蒋介石以为没吃好没喝好,晚上又安排夫人宋美龄陪陈嘉庚跳舞,结果陈嘉庚还是不高兴。第二天,陈嘉庚就动身去延安。表南洋华侨来捐款抗日,国共两党都在抗日,要捐给国民党或者捐给共产党都可以,但要考察两党那个更有助于抗日。陈嘉庚从重庆出发坐了三天三夜火车后,再坐汽车倒驴车,终于这天中午风尘仆仆到了延安。毛主席在窑洞里摆四个小野菜、中间一个鸡块招待陈嘉庚。应该是折腾来折腾去饿了,毛主席给他夹了一块鸡肉放到他碟子里,他马上就要吃,毛主席说:“且慢。”陈嘉庚就放下了没吃,毛主席接着说:“你知道这鸡的来历吗?”陈嘉庚只能洗耳恭听“这是陕北大娘为儿媳下奶用的鸡,准备到儿媳生孩子的时候给她补补,知道你来支持抗日了,就把它杀了。”陈嘉庚一块鸡肉没吃,听完毛主席的讲述老泪纵横,马上决定把捐款全部给共产党用来抗日。乡情,是爱国的缩影。
故乡的山水是乡情的底色,每一道沟沟坎坎都见证者岁月的变迁。因为故乡有你的童年,故乡的地下有你的祖先。这是比财富更珍贵的情感寄托。乡情,是人生的正确方向。有了乡情,就有了家国情怀。有了乡情,永远不会走错路。
作者:王京杰 (山东省招远市蚕庄学校)来源:昆仑策网【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