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俄乌战争已成为俄罗斯、欧洲乃至美国的共同困局。这场冲突本质上是拜登政府试图将欧洲拖入泥潭,迫使欧洲全力配合美国遏制中国。拜登的算盘很清晰:当前美国眼中的两大战略对手是中国和俄罗斯,但美国已无力单独应对中国,于是选择先向“软柿子”动手——因此策划了俄乌战争。其初衷是,在美国与西方世界的全面压力下,俄罗斯将迅速溃败,战争以俄方认输告终。一旦俄罗斯被削弱,欧洲便会被绑上美国战车,共同对付中国。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战争持续数年仍未结束。即便特朗普上台,也未能兑现“迅速结束战争”的承诺,以换取俄罗斯在中美博弈中中立甚至倒向美国。其原因在于,各方已难以抽身:乌克兰无法接受失去东部领土的现实,欧洲则恐惧一个因获胜而实力增强、更具威胁的俄罗斯。正因为此,特朗普上台初期施压泽连斯基与俄妥协的努力并未奏效——停战意味着乌克兰面对残局无法收拾,泽连斯基政权也难以维持;欧洲同样不愿接受这一结果,因此只能持续军援乌克兰,甚至同意特朗普提出的欧洲采购美国武器援乌、将军费提高至GDP 5%等要求。
表面看,欧洲似乎在为战争买单,美国则成为置身事外的“赢家”。但实际上,只要俄乌战事持续,美国就难以集中资源对付中国。这也解释了为何特朗普在首次尝试促和失败后,仍坚持拉拢俄罗斯止战——比如近期邀请普京在阿拉斯加会晤。而欧洲对此反应强烈,以至于原本计划的“特普一对一”会谈最终变成了“三对三”。
期间,泽连斯基与欧洲领导人紧急磋商对策。尽管美俄会谈未发表联合声明、俄方也未获得实质承诺,欧洲却焦虑不已。多位欧洲政要及泽连斯基纷纷飞往华盛顿求见特朗普,却遭到冷遇:会谈场面近乎羞辱,期间特朗普甚至离场去接听普京电话,交谈良久。这一插曲表明,美国不再将乌克兰和欧洲视为同桌就餐的“伙伴”,而是视作菜单上的“选项”。
不难理解,美国逐渐意识到,俄乌战争正在变成其负资产。持续三年多的冲突,使美国越陷越深,反而推动俄罗斯向中国靠拢。于是,中美俄“三国演义”逐步演变为美国独自应对中俄背靠背的局面,这显然符合美国的战略噩梦。因此美方不得不放缓对俄施压,而俄罗斯越战越强,此时继续打压俄方已属战略误判。但若立即转向对付中国,美国既无能力,也未获得俄罗斯的中立承诺。
眼下,美国迫切需为美债窟窿融资,因此特朗普正以关税为武器,逼迫各国向美国缴纳更多“保护费”。深陷战争泥潭的欧洲,尤其成为特朗普施压的理想对象——他越是拿俄乌战争说事,欧洲就越紧张,越容易同意美国的关税要求和提高军费的条件。
回望全局,俄乌战争最大输家无疑是欧洲:实力不断削弱,而美国则通过能源订单和避险资本持续获益。欧洲明明知道被美国拿捏、充当“冤大头”,却仍只能配合,否则特朗普便会威胁逼乌克兰承认俄罗斯占领现实。欧洲在安全上受制于美国,导致自主能力不断流失,最终陷入恶性循环。
而对俄罗斯来说,当前局面亦不算差。尽管未能摆脱战争,但其能源、粮食和军工三大支柱足以支撑长期作战。实际上,俄乌战争已演变为俄罗斯与欧洲之间的“内力比拼”。只要最终拖垮欧洲、使其降为三流角色,就是对俄的重大利好。
当前美俄事实上都在针对欧洲,而欧洲在特朗普关税战中的软弱反应更进一步表明,与美俄共同“挑软柿子捏”。
欧洲似乎正在重复工业文明前的历史老路。百年前的两次世界大战极大削弱了欧洲的统治地位,世界霸权从英国转向美国。此后的冷战与当下的俄乌战争同样表明,好斗而自私的欧洲正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这种趋势提醒我们,必须警惕欧洲的厄运蔓延。
欧洲因俄乌战争陷入混乱,根本原因在于其富而不强: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欧洲已“自废武功”,缺乏自卫能力,于是成为被劫掠的对象。放眼全球,其他富裕地区如北美,已是美国一家独大,连加拿大也遭美掠夺,因此难起战火;中东则历经巴以冲突、叙利亚内战和伊朗以色列对抗,但沙特等国借重中美力量平衡风险,现在伊朗则通过巴基斯坦和直接购买的方式获得中国导弹技术增强防御,因此,中东地区在整体安全形势上仍优于欧洲;东亚虽富,但安全结构相对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越是靠近中国的地方就越安全。巴基斯坦作为中国全天候战略伙伴,凭借中国装备体系在印巴冲突中展现出“降维打击”能力,使印度不敢轻举妄动。如今特朗普已放弃拉印遏中的幻想,反而使印度面临空前压力,甚至试图借中美博弈谋求转圜。而自私短视的印度难以改变美国态度,这反而使中国在南亚获得更高程度的安全主动。
在东南亚,现在美国的小动作也不断,但也都被我们按下来了。在东海、台海这边,现在也没什么大风大浪,因为小日本还是聪明的,它不想当乌克兰;这次台湾地区的大罢免让赖清德被打了一个大耳光,原本赖清德是想借此进行大权独、揽搞一言堂,可没想到台湾人还很清醒,因此,台海也搞不出什么风浪出来。半岛方面,此前尹锡悦曾试图制造重大事端以延续自身政治生涯,但由于朝鲜方面从实际层面中断了与韩国的交往,在缺乏接触的情况下,所谓“在家门口点火”的企图自然无从谈起。而此次,主张不搞一边倒的李在明掌权,故半岛地区发生大规模动荡的可能性也相对较低。
当然,更为关键的是,中国近期频繁展示出强大的国防实力,多种先进武器集中亮相,特别是新型第六代战机的消息传出,向世界表明中美之间已出现代际差距,美国实际上已落后一代。而即将举行的“93阅兵”更被外界解读为旨在进一步震慑西方。在这一背景下,美国已缺乏与中国直接对抗的底气,即便在周边进行搅局,也难以形成真正气候。
当前美国对中国的态度明显趋于谨慎。例如,当有记者提到中国加大采购俄罗斯能源时,美国财长甚至出面为中国辩解,称中国与印度不同——印度转卖俄能源牟利,而中国仅是因自身需要适度增加进口。值得注意的是,印度自俄乌开战以来就一直如此操作,但美国直到最近才公开指责并要求印度停止购买,而在特朗普与普京会晤后,除印度外,美方并未同样要求其他国家切断俄能源进口。
当前俄乌战况,双方都陷入僵持:在北约雇佣军和欧洲援助下,乌克兰虽难以收复失地,但俄罗斯亦难以继续推进;而朝鲜的军事支援,则使俄方能派遣更多部队作战。如今,欧洲仍不愿让俄罗斯巩固既得利益,特朗普的缓和主张在美国国内也非主流。俄方虽希望停战并以解除制裁作为和解条件,但目前西方拒不承认其占领乌东的现实——因此俄罗斯只能选择加大攻势以固化成果。
现实情况表明,战争还将持续,持久化已不可避免——除非欧洲彻底耗尽资源,否则战火难以平息。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