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发生了南京大屠杀之后,所有中国人都明白日军占领意味着什么……”
21世纪将是大争之世,这一点,多数人已不再怀疑了。
大争之世将临,围绕对降将军方先觉的评价,忽然刮起了一股风:鼓吹“投降有理”、“投降有功”,甚至“投降光荣”。
真是一股颠覆性的思潮。
不难想见,如果这种论调被广泛接受,甚至成了主流,对中国的未来,将意味着什么。
为方先觉投降辩护的说法,主要有“停战说”、“诈降说”、“保护伤兵说”几种,这些,我已经在《衡阳保卫战81年祭》一文中,一一予以驳斥。【点击阅读】
现在,又冒出了一个新说法:“文明说”。
这种说法认为,英美都宽容降将,因此是文明的,中国不宽容降将,因此是不文明的。
持这种说法的人,专门举了两个例子:
一个,是马来亚英军总司令阿瑟·珀西瓦尔陆军中将,1942年2月率13万英联邦军队在新加坡向日军投降;
另一个,是驻菲律宾美军总司令乔纳森·温莱特陆军中将,1942年5月率1万美菲军在科雷吉多半岛向日军投降。
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美国海军“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远东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特意邀请刚刚走出战俘营的珀西瓦尔和温莱特站在身后,见证自己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
麦克阿瑟的做法,既是对日军的一种羞辱,也是对两位降将的慰勉。
珀西瓦尔回到英国后,尽管因指挥不力受到广泛批评,但未被正式追责,只是被要求退役,1966年去世;
温莱特的境遇更好一点。他回国后被授予荣誉勋章,并担任东部防区司令,1947年8月以上将军衔退役,1953年9月在德州去世,享年70岁。
这里的微妙之处在于,温莱特实际上是麦克阿瑟的替死鬼。
驻菲美军总司令本是麦克阿瑟,因罗斯福觉得他名气较大,被日军俘虏不好看,命令他离开部队,撤到澳大利亚,温莱特等于代替麦克阿瑟在战俘营啃了几年窝窝头,他受到的厚待,具有补偿性质。
如何看待中国和英美对待降将的不同态度呢?
这里暂且不去纠结军法条文,最关键的原因,在于东西方的时代境遇截然不同。
西方自大航海时代500年来所进行的战争,主要是对外掠夺的殖民战争。
这样的战争,本质上就是资产阶级出钱,组织一帮海盗出去抢钱,抢地盘。
也就是说,西方进行的战争,具有资产阶级和军人合伙做生意的性质。
抢赢了,资产阶级得到黄金、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军人得到“荣誉”、爵位、高官厚禄;
抢输了,相当于做生意赔了钱,当然不能只让军人承担责任,包括战场投降,都要宽容,否则的话,下次再组织抢劫,就没人肯卖命了。
英美的两位陆军中将,都是在距本土万里之遥的殖民地投降的。
失去殖民地是令人心疼的,但还不至于要了命。
试想,如果珀西瓦尔是在伦敦保卫战中投降,温莱特是在纽约保卫战中投降,那么战后等待他们的恐怕将不是宽容,而是绞刑架。
中国的情况,与英美根本不同。
中国近代以来和西方列强进行的所有战争,都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保家卫国。
中国军人身后,不是太平洋,不是马六甲海峡或印度洋,而是祖先的墓庐,是母亲、是妻子、是儿女,敌人已经破门而入,登堂入室,哪有“光荣投降”的空间?
尤其发生了南京大屠杀之后,所有中国人都明白日军占领意味着什么——父兄被屠杀,妻女被强奸。
衡阳之于中国军队,不是新加坡之于英军,也不是马尼拉之于美军,它不是海外殖民地,而是中华腹地的战略要地,一旦失守,就将影响到整个抗战进程,将重演类似南京大屠杀那样的惨剧……
在这种情况下,方先觉居然投降了!
他难道不是在用衡阳人的死,换自己的苟活吗?
由于蒋介石的私心自用与包庇,方先觉并未承担向日寇投降献城的后果,到了今天,后人们难道连谴责一下都不行吗?
抗战期间,八路军、新四军也有两个高级干部投降。
一个是八路军115师教导第6旅旅长兼冀鲁边军区司令员邢仁甫,另一个是新四军第7师皖江支队政治部主任张经武。
这两个人,都没有方先觉那样的好运气。在新中国成立后,他们被立即逮捕,判处死刑并执行枪决。
衡阳沦陷了,方先觉却因为及时投降而得以苟活
“光荣投降”,是我们中华民族享受不起的“文明”。
“宽容投降”就意味着赞同亡国灭种!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国歌一直在提醒我们,可很多人唱着唱着也就忘了是什么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