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住窑洞、吃粗粮、穿布衣,用“延安作风”打败了“西安作风”。图为当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杨家岭询问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新华社发
延安和西安,两座相距仅300公里左右的古城,却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场深刻的作风较量中,揭示出共产党人夺取政权的奥秘:以优良作风赢得人心、赢得天下。习近平总书记有一段深刻论述:“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带领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原因有很多条,其中重要一条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终‘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之际,回望我们党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的峥嵘岁月,对于继承光荣传统,以优良作风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意义十分重大。
说到延安作风,还要从一则历史往事谈起。1940年秋,毛泽东同志到延安马列学院作报告,途中遇到前来迎接的四人。他当即批评:一个人作报告要四个人接,要不得!要不得!我们是共产党人,是讲革命的。我们既要革命,既要和旧的制度决裂,就万万不能沾染官僚习气。从杨家岭到马列学院,十里八里路,二万五千里长征都走过来了,这几步路算不了什么。我们要养成一种新的风气,延安作风。我们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毛泽东同志看似不经意间的一席话,既是伟大的政治宣言,又是精准的历史预言,在黄土高原上产生了穿越时空的历史回响。
延安作风,是指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形成的独特革命精神风貌。它孕育于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斗争实践的土壤中,是对井冈山、中央苏区、长征等时期党的一系列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继承和发展,又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得到进一步升华。对延安作风的新气象,毛泽东同志曾用“十个没有”来概括,即“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化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磨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勾勒出干部清正、政治清明、上上下下同甘共苦、党群干群关系和谐的生动图景。
同延安作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象征着国民党作风的西安作风。国民党背叛革命后,政治上蜕化、作风上腐化,懒惰废弛、卖官鬻爵、毁法乱纪、欺压百姓之风愈演愈烈。国民党统治集团试图用“礼义廉耻”的外衣包裹官僚体系的腐朽内核,却挡不住军政大员“日进斗金”的贪欲侵蚀。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很多官员大发国难财,时人批评“前方吃紧,伤师失地;后方紧吃,醉生梦死”。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大员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接收变成了“劫收”,老百姓讥讽为“五子登科”,即抢金子、换车子、霸女子、占房子、要票子。
1940年,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率团回国考察慰问。在国统区,他目睹达官贵人花天酒地,政府要员贪污腐化,酒楼茶馆宾客盈门,“男长衣马褂,满清服制仍存,女则唇红口丹,旗袍高跟染红指甲”。在重庆60余天,陈嘉庚一行“无日不被人招宴”,动辄“一席百余元”,令他深感“与抗战艰难时际不甚适合耳”。失望之余,陈嘉庚来到延安考察,毛泽东同志用白菜、咸饭和一盆鸡汤宴请了这位贵宾。虽然晚宴相当“寒酸”,但陈嘉庚从中看到了一个伟大政党的光明前景。两相对比,陈嘉庚得出结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被延安作风深深打动,断定这支军队具备战胜一切对手的“东方魔力”,并断言这是“兴国之光”。正是从毛泽东同志住窑洞、周恩来同志睡土炕、彭德怀同志用缴获的降落伞做背心、林伯渠同志耳朵上用绳子系着断了一只腿架的眼镜中,斯诺看到了一种不可征服的精神和力量。美国记者白修德曾这样描写国共两党的差别,“共产党在和国民党相形之下是光耀四射的。在国民党是腐化的地方,它保持洁白。在国民党是愚昧的地方,它是英明的。在国民党压迫人民的地方,它给人民带来了救济”。
延安作风和西安作风的差异,体现在“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和“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鲜明对比上,体现在“十个没有”和“五子登科”的鲜明对比上,体现在“一盆鸡汤”和“一席百元”的鲜明对比上……这一系列鲜明对比,成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赢得政权和国民党在大陆为什么失去政权的生动注脚。
来源:求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