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新时代毛泽东思想研究的几个问题——访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肖贵清教授 - 昆仑策
-
深化新时代毛泽东思想研究的几个问题——访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肖贵清教授
2025-05-23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光辉典范,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习近平指出:“毛泽东同志的革命实践和光辉业绩已经载入中华民族史册。他的名字、他的思想、他的风范,将永远鼓舞我们继续前进。”新时代新征程上,学习宣传毛泽东思想、深入研究毛泽东思想,对于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毛泽东思想研究是把握党理论创新的内在规律的基础环节,毛泽东思想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深化新时代毛泽东思想研究,特邀清华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副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肖贵清教授,针对在新时代如何系统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如何进一步深化毛泽东思想研究,如何开展毛泽东思想教学等问题进行探讨。
一、立足新时代丰富和拓展对毛泽东思想科学价值的认识
贺政凯:邓小平曾指出,“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对毛泽东思想的阐述,不是仅仅涉及毛泽东同志个人的问题,这同我们党、我们国家的整个历史是分不开的。”您能否谈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认识和评价?
肖贵清:评价毛泽东的功过是非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是事关党和人民的大事,关系到对党和国家长期奋斗历史的认识,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团结安定和发展道路。可以说,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全面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使全党对毛泽东的历史贡献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的认识形成了基本共识,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了强大精神力量。
概括来讲,改革开放以来,党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评价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高度肯定毛泽东开创性的历史贡献。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功过,指出“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强调“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在这一认识基础之上,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毛泽东的历史贡献的认识不断丰富。江泽民认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胡锦涛指出:“在为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中,毛泽东同志表现出了一个伟大革命领袖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杰出高超的领导才能。”习近平对毛泽东的评价增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奠基者”“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伟大国际主义者”等表述。党一以贯之地高度评价毛泽东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维护了党和国家长期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使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之下,有利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同时,党对毛泽东历史贡献的评价维度不断拓展,对毛泽东的认识日臻全面,涵盖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和人类社会发展史等方面。
二是坚持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正是因为我们遵循毛泽东思想,才取得了革命的伟大胜利”。邓小平在谈及起草《历史决议》的意见时指出:“不管怎么写,还是要把毛泽东同志的功过,把毛泽东思想的内容,把毛泽东思想对我们当前及今后工作的指导作用写清楚。”《历史决议》明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毛泽东的著作“包含的许多基本原理、原则和科学方法,是有普遍意义的,现在和今后对我们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党始终旗帜鲜明地坚持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认为毛泽东思想是具有鲜明中国特点、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指导思想,其中蕴含的“独创性理论成果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必须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把我们党的事业、社会主义的事业推向前进”。坚持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为结合新的历史条件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奠定了基础。
三是阐释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关键在于在把握其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把落脚点放在回应当前党和国家事业中的重大问题上,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展示毛泽东思想作为科学理论和指导思想的当代价值。党认为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长远的指导作用,强调“要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把我们党建设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其中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发展国民经济的基本原则和方针、文化建设的基本原理等内容,对当前党和国家的事业仍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毛泽东思想蕴含的人民主体价值观是其最鲜明的理论品格和价值立场,为党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提供了重要指引。毛泽东思想是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大众话语有机统一的理论典范,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体系建构提供了科学方法论。
四是明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方法。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是在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只有深入历史情境、贯通历史脉络,正确把握党和国家的发展历程,才能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作出合乎实际的科学评价。习近平指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全面、历史、辩证地分析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评价的基本方法原则。从完整体系来理解毛泽东思想,而不是“从个别词句来理解毛泽东思想”;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而不是“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或“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
贺政凯:通过您的分析,我们清楚地看到,毛泽东思想具有博大精深的理论内涵和历久弥新的永恒魅力,不仅在历史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开创性贡献,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更具有不可替代的当代价值。您认为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当前可以从哪些方面进一步深化对毛泽东思想科学价值的挖掘和阐发?
肖贵清:习近平指出,“理论的飞跃不是体现在词句的标新立异上,也不是体现在逻辑的自洽自证上,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回答实践问题、引领实践发展上。”丰富和拓展对毛泽东思想科学价值的认识要立足新时代的实践,运用毛泽东思想这一理论宝库,及时回应当前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深化对毛泽东思想科学价值的阐发。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对毛泽东历史贡献的评价中增加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奠基者”的表述,凸显了毛泽东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开创性贡献,展现了毛泽东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辟中的历史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领导人民对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进行艰辛探索,力图冲破苏联模式,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特殊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提出了一些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基本原则和理论观点,其中许多内容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理论渊源。毋庸讳言,毛泽东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误,所形成的思想认识和理论观点,呈现出正确和失误相互交织的复杂状态,需要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加以甄别。当前,可以从中国式现代化“前史”的角度切人,聚焦从提出实现工业化到明确“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探索历程,考察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辟、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形成、中国式现代化制度体系的建构等方面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形成了哪些经验教训、还有哪些可资借鉴的内容。这样既能延展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历史纵深,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也能展现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当代价值,全面客观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接力探索、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习近平指出:“我们党进而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便构思了新中国社会制度的基本框架,勾画出社会主义制度的雏形: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改造和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使社会主义制度由蓝图变为现实;随后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时期,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观点。这一系列探索和改革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座,是对苏联模式的深刻反思,虽然有很多重要思想并没有在以后的实践中贯彻和实施,但无疑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重要经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当前,可以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史角度,联系毛泽东的生平史和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史,聚焦毛泽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探讨毛泽东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所积累的历史经验、树立社会主义制度认同和坚定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有益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等方面内容。联结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的整个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过程,能够更清晰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逻辑和发展走向。
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留下了永志后人的崇高风范,永远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了实现国家现代化、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殚精竭虑、前赴后继,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动人心魄、感人肺腑的壮丽诗篇”。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民族特征和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集中体现为社会主义事业必胜的价值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立场、实事求是的价值遵循。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对构建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导向和引领作用。当前,可以从社会主义价值观视角切人,进一步探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如何树立共产主义信仰、怎样矢志践行共产主义信仰,对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能够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带来哪些历史启迪,我们应当从他们身上继承和发扬哪些优秀的精神品质。纵观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其中不止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内涵,更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革命斗争中锤炼和升华的强大精神力量。这是中华民族精神在近代的最好写照,是激励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需要在新时代进一步阐发和弘扬。
二、在深化新时代毛泽东思想研究中揭示党理论创新的内在规律
贺政凯:习近平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毛泽东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您能否谈谈,毛泽东思想在党百余年理论创新历史中的地位和贡献?
肖贵清:党的理论创新是一个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历史过程。毛泽东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自觉探索,是党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开创性贡献。新时代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绕不开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只有把理论创新的源头和当代有效贯通起来,才能更好地明确下一步理论创新的方位、方向和方法。
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并在实践中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集中体现在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思想,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及其经验,对于新时代党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具体来讲,毛泽东对党的理论创新的历史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深刻洞察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开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并对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深刻总结和学理化,回答了中国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问题,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形成了系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内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二是形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和平赎买的理论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实际相结合,根据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阐明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方法和步骤,开辟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创造性地回答了如何实现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
三是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思想。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回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形成了许多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的观点和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贺政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新时代党推动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和必由之路。习近平指出:“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您能否结合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谈谈毛泽东在推动“两个结合”中的历史作用?
肖贵清:“两个结合”是党总结百余年理论创新历史经验而提出的崭新理论命题。回顾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可以看到,毛泽东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两个结合”的科学概念,却已经有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鲜明意识,并身体力行地推进“两个结合”。可以说,在事实上,毛泽东思想就是“两个结合”的理论成果甚至堪称典范之作。
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毛泽东思想创立的根本途径。毛泽东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系统回答了“两个结合”的缘由、内容和方法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在党推进“两个结合”的历史进程中,作出了极为重要的开创性贡献。
毛泽东阐明了“两个结合”的历史缘由和重要意义。“两个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必然要求。具体来讲,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而马克思主义发挥作用并实现发展,需要同具体的实践条件相结合。正是在这一理论与实践的互动过程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共同发展。“两个结合也是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共同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同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中实现对自身的改造,马克思主义通过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实现在本土化基础上的丰富和发展。“两个结合”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经过多次错误思想路线的挫折和教训,党重新审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与马克思主义、共产国际经验以及苏联模式的关系,树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统一的认识。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程度,深刻影响着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程度。
毛泽东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中国具体实际”的具体内涵,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要同中国具体的历史条件相结合,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分析中国社会和革命的历史发展脉络,明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方位和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要同中国具体的社会条件相结合,运用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研究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方面,明确其特点和基本规律,为正确制定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供理论遵循。毛泽东特别关注社会条件中的阶级关系,强调运用阶级分析法分析国内阶级关系、国内民族关系和国际关系。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要明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问题、目的和要求,通过开展调查研究、广泛联系群众、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全面了解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现状和诉求;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质精髓,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认识和分析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要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思想倾向,坚持实事求是的学风和方法。
毛泽东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必然和基本方法。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发展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要求,是建立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文化战线、引领中国成为文明先进的国家的必然要求。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态度是批判地接受我们自己的历史遗产和外国的思想。我们既反对盲目接收任何思想也反对盲目抵制任何思想。我们中国人必须用我们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并决定什么东西能在我们自己的土壤里生长起来。”毛泽东思想中具有许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元素,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例如,毛泽东将中华传统文化中“实事求是”解释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以科学态度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提炼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中的思想精华;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要立足中国实际、坚定人民立场,充分考虑时代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要,形成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为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新的理论形态。
贺政凯:“对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宣传和研究,一直是我们党的理论战线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广大理论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您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进一步深化新时代毛泽东思想研究?
肖贵清:立足时代、钻研文本是深化新时代毛泽东思想研究的基本思路。深化毛泽东思想研究,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解决新时代的重大时代课题,从毛泽东思想获取历史启迪和思想智慧,在“以古鉴今”的理论研究中,寻找毛泽东思想研究新的增长点。毛泽东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研究的基础。深化毛泽东思想研究,做好深挖毛泽东著作这项基本工作,在对毛泽东著作文本的分析、比较和考据中,夯实毛泽东思想研究的文献基础,为新的时代条件下的毛泽东思想研究提供可靠和充分的论证依据。
2023年,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之际,《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20册)、《毛泽东年谱》(9卷)修订出版。新出版的《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共收录文稿5259篇“其中新增文稿1069篇(总占比为20.3%)”,新出版的《毛泽东年谱》对《毛泽东年谱(1893-1949)》《毛泽东年谱(1949-1976)》中的“个别史实和一些时间及文字差错进行了订正,并在体例方面作了进一步统一和规范,但均未涉及政治和其他重要史实的修改”。这两套丛书的修订出版,为我们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提供了重要材料,特别是其中增加补充或订正修改的内容,对深化对毛泽东生平思想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此外,由日本学者竹内实主编的《毛泽东集》(10卷)《毛泽东集·补卷》(9卷)及别卷、由美国Routledge出版社出版的《Mao's Road to Power: Revolutionary Writings》(10卷)、由张迪杰主编经香港润东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全集》(52卷)等。这些都是研究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材料,可以作为研究参考或研究对象,有利于拓展毛泽东思想研究的角度。
深化毛泽东思想研究,要基于毛泽东著作构建毛泽东思想研究的文献群。
一是结合党的早期领导人及同时期领导人著作。毛泽东思想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心血和智慧。党的早期领导人关于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理论探索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基础,同时期领导人从不同方面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理论贡献。
二是结合党的历史文献。在整体性研究方法的指导下,分析毛泽东思想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以及如何体现在党的历史文献中,探讨毛泽东著作对党的历史文献的理论贡献,有助于全面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历史。
三是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探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毛泽东世界观转变的影响,分析蕴含于毛泽东思想中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重视其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内在关系。
四是结合毛泽东思想发展历史。关于毛泽东思想的文献研究,不是纯粹的校勘考证,而是在充分占有文献的基础上开展学术学理研究。要结合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轨迹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针对毛泽东思想著作中包含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进行研究,挖掘其中能够指导当前和未来实践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
贺政凯:您是国内高校比较早讲授毛泽东思想概论的老师,一直坚守在毛泽东思想教学的一线,也长期参与毛泽东思想概论教材的编写,能否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及其教材的发展历程?
肖贵清:毛泽东思想进入高校思政课的历史要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中国成立后,华北、西南等大区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暂行规定》,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的重要工作,开设“新民主主义论”等课程,教材主要是《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毛泽东著作。1952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下发《关于全国高等学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课程的指示》,明确在全国所有大学开设“新民主主义论”课程。次年,“新民主主义论”课程被改为“中国革命史”。当时还没有全国统一编写的教材,主要以《新民主主义论讲授提纲》《中国现代革命史教学大纲(初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中国现代革命史讲义》等作为教学参考资料。1961年,高校思政课开设“中共党史”“政治经济学”“哲学”课程,“中共党史”课程的教材未能按计划完成编选工作。改革开放后,高校思政课随着党的理论创新的进程而不断改革发展,1986年开设“中国革命史”课程,1998年在专科和本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中设置“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之前,高等师范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较早地开设了专业课“毛泽东思想概论”,部分高等师范院校还将“毛泽东思想概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这为毛泽东思想概论进人公共课作了一定准备。2005年,高校思政课设置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开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高校思政课教学大纲和教材由全国统一组织编写并纳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2008年,课程名称调整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自此,毛泽东思想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定位基本固定了下来。国家统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在2007年2月首次出版,2008年2月修订出版。2008年,教材与课程同步改名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2008年9月修订出版,此后经过了多次修订,及时、充分地反映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最新成果。国内还有一批学者较早地组织编写了毛泽东思想概论教材,为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例如,郑德荣先生主编的《毛泽东思想史稿》(1983年出版)、《毛泽东思想概论》(1988年出版),田克勤先生主编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毛泽东思想概论》在2001年出版并多次修订,等等。2023年,我带领团队组织编写的中国人民大学高校思政课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概论》正式出版,旨在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共党史专业本科生以及广大毛泽东思想研究者和学习者提供参考。简要回顾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和教材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党的理论创新与思政课的课程教材体系建设紧密相连,要坚持思政课的课程教材体系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推动新时代思政教育不断开创新局面。
贺政凯:推进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邓小平指出:“我们不能够只从个别词句来理解毛泽东思想,而必须从毛泽东思想的整个体系去获得正确的理解。”您能否谈谈毛泽东思想的体系化和学理化?
肖贵清:党对毛泽东思想的体系框架较为系统地概括主要有以下几次。第一次是1945年4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着重从批判“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入手,在政治、军事、组织和思想四个方面初步概括了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第二次是1945年5月刘少奇在党的七大《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进行的概括。刘少奇把毛泽东思想概括为九个方面:“这就是毛泽东同志关于现代世界情况及中国国情的分析,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与政策,关于解放农民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统一战线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战争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根据地的理论与政策,关于建设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理论与政策,关于建设党的理论与政策,关于文化的理论与政策等。”第三次是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从六个方面对毛泽东思想进行了更加完整、系统和成熟的概括: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此外,还提炼了贯穿于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体系之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同志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工作,在中国革命的长期艰苦斗争中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这些立场、观点和方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习近平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把我们党建设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阐释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理论内涵,明确提出在新时代坚持和运用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实践要求。
毛泽东思想的体系化建构通过《历史决议》基本完成,而其学理化阐释伴随着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始终,并在不同的时代条件下实现了与时俱进的深化。概括来讲,毛泽东思想的学理化阐释就是对毛泽东思想的概念、范畴、基本原理及其内在逻辑进行分析和论证,主要围绕以下几个基本方面展开,即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关系、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关系、与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关系。此外,学界还聚焦毛泽东思想中关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具体内容进行研究和阐释,形成了一批有分量的专著和文章,有力推动了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和研究。
贺政凯:习近平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毛泽东思想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您认为新时代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肖贵清:讲好毛泽东思想概论,最基本的是要把握好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方法论,以及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继承和发展这几个基本方面。在毛泽东思想概论的教学中,把历史、理论与现实相贯通,既要展现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全貌,又要阐明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既要突出毛泽东思想的独创价值,又要明确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谱系中的历史定位,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深刻内涵。
一是讲清楚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由关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一系列基本原理所构成。讲好毛泽东思想概论,首先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全面地展示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内涵和历史贡献。特别是要把毛泽东的思想和毛泽东思想区分开来,把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区别开来,阐明毛泽东思想作为科学的思想理论、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定位。
二是讲清楚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集中体现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其三个基本方面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为我们坚持、运用、发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树立了典范。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中国社会矛盾运动及其发展规律,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所在。讲好毛泽东思想概论,关键要讲清楚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个活的灵魂在毛泽东思想中如何体现、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如何发挥作用、对新时代新征程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
三是讲清楚毛泽东思想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习近平指出:“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讲好毛泽东思想概论,要紧密结合党推进理论创新的百余年历史,阐明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创新中的继承发展和各自的独特贡献,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关系,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在守正创新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受访者:肖贵清,清华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副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本文由《毛泽东思想研究》编辑部委托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贺政凯访谈整理;来源:“湘大毛研中心”微信公众号,原载“《毛泽东思想研究》2025年第2期”,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