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平:镇村干部要坚定信心、排除干扰、咬定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不放松 - 昆仑策
-
李昌平:镇村干部要坚定信心、排除干扰、咬定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不放松
2025-08-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2024年出台了,今年5月1日起正式生效了。这是40年来,出台的与三农相关的最重要的一部法律,是保护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尚方宝剑,是巩固和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的根本保障,是做好三农工作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是一部最值得镇村干部认真学习、忠实执行、熟练运用的一部好法、良法。这部法律来之不易啊,是在“懂爱爱”的主要领导人的亲自关照下制定的,虽至少迟到了40年,但终究还是到了。幸事!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出台一年多来,连2025年头号文件也只字未提,也没有任何部门组织宣讲学习和贯彻落实。更令人遗憾的是,一年多来,广大镇村干部没几个人认真看一眼《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这是十分怪异的十分特殊的现象!只要是基层干部,人人都知道做好三农工作就必须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没有农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这个前提,三农工作无论抓什么、怎么抓,都是瞎抓、乱抓,只会越抓越虚、越抓越难、越抓越穷、越抓越累、越抓越脱离人民群众、越抓越失去信心!所有靠吹牛逼取得的所谓大成绩,无一例外的都是以负债累累为代价的搞出来的表象,是必须靠财政源源不断输血、不断新增负债才能维持的伟大成绩!抓纲治国。什么是三农工作的纲,集体经济是三农工作的纲。纲不举,目不张。一、镇村干部要充分认识到本次财政危机的长期性,增强发展壮大的新集体经济的紧迫感每一次财政危机到来的时候,日子最难过的、过得最苦的一定是镇村干部。这个道理镇村干部是懂的,年纪大了应该是刻骨铭心的懂。上世纪90年代初的财政危机下,镇村集体企业的“费改税”是在干什么?集体企业改制是在干嘛?分税制是为了谁?各级财政重新“分灶吃饭”时镇村两级分到了什么?一时间,农民负担层层加码、年年加码变成了常态,拿高利贷上缴税费变成了常态,贱卖资产保运转变成了常态,很多地方的镇村干部发不出工资变成了常态……干群关系对立变成了常态、群体性事件变成了常态。当下,总体财政状况不佳,有很多地方财政状况囧迫,不该卖的也都卖了,能抵押变现的都抵押变现了,连集体建设用地指标都卖光了……能借钱的地方都借过了、连用公务员身份证抵押贷款保运转的招都用上了…债台日高呀,砸锅卖铁化债也没见债务减少。房地产落幕,土地财政寿终正寝。可随土地财政膨胀起来的体制已经尾大不掉了,财政支出像黑洞一样永远不知底在哪里。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发债成了应对财政危机的唯一办法。新时代伟大的经济学家们说,美国的办法就是发债,相比美国,我们发债空间还很大。你能学美帝?美帝欠债是不用还的,美帝能随心所欲向全球各国摊派关税,你能学!?新一轮的财政危机可能远比前几轮深重,持续的时间也会比较长久,镇村干部们要有危机感、紧迫感了。过去在县级财政“勉勉强强”时,镇村财政就“吃了上餐愁下餐”;现在县级财政早就“拆东墙补西墙”了,镇村财政离“哭爹喊娘”的日子应该不远了!这十几年来,镇村干部日常工作就两件事:伸手讨钱,看人花钱;为花钱人站岗,替花钱人报喜。当然也有收益,收益就是工资及费用不愁。这样的日子似乎马上要结束了,又要回到“自己的孩儿自已抱”、“谁家的娃儿谁抱走”的“分灶吃饭”阶段了!在我看来,镇村干部会再次步入自主创收的阶段,别无选择!镇村干部,由手心朝上的人转变为手心朝下的人,势在必行。这其实是好事!二、抓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将是今后较长时期镇村干部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改革,都是财政危机诱发的。“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才是自己的”,你细品这句话,“大包干”是干嘛?是国家、集体和农户做的一次“交易”,本质也是解决财政危机之需,把“分田单干”上升到新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就是特意戴高帽子夸人了。不管白猫黑猫,能自主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的猫,就是好猫!左改革、右改革,守着土地集体所有制金饭碗讨饭吃的改革,就是乱改革!东榔头、西棒子,上无力孝老、下无力济小,肯定不是好东西!上述三段话是谁说的?史书上将来肯定不是李昌平说的。但有一点将是肯定的,发展壮大新集体经济,将是未来镇村干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工作千头万绪,唯此为大!未来的镇村干部,如果不是发展壮大新集体经济的行家里手,不管你是硕士还是博士,肯定将是“烈士”。绝大多数省市市县领导人不知道,乡镇是一级集体经济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这样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也是这么规定的,很多省市县有规定,不许乡镇发展集体经济,这就是真糊涂了。当然啰,绝大多数镇乡干部也不知道乡镇是一级集体经济组织,一说发展集体经济,就只是几个村干部的事。这样稀里糊涂的时代要结束了。经营性的人才,毫无悬念的将是未来镇村干部的主体。放错地方的资源是垃圾,放错地方的人才比垃圾还垃圾!基层干部必然能者留、庸者溜,干部路线必将回归人尽其才的正常轨道。镇村干部最缺的是经营性人才!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壮大新集体经济的自主性创新实践很丰富很成功,遗憾的是理论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远离真实的实践太远太久。发展壮大新集体经济是基层工作的重中之重,镇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几乎都是认同的。但是,绝大多数镇村干部对于发展壮大新集体经济却是缺乏信心、无所作为的。其实,这是有原因的。一方面,象牙塔里的学者专家们普遍习惯性的唱衰集体经济,加上网络上的水军们造谣南街村、华西村“倒闭”的小作文几十年一波接一波不间断;另一方面,在各级的政策法规制定者中,对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阳奉阴违者众,掏空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改革几十年一以贯之,解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削弱农村集体经济的改革几十年一以贯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迟到40年、出台后依然遭遇体制性冷淡就能看出端倪。这几十年来,在发展壮大新集体经济这件重大事件上,意识形态化的斗争异常激烈而持久。这影响了镇村干部发展壮大新集体经济的自觉性,消解了镇村干部发展壮大新集体经济的主动性及积极性。但是,在东南西北中四面八方五湖四海,发展壮大新集体经济的探索实践从没停歇,以华西村为代表的数以千计的老一批的集体经济明星村和以周家庄乡为代表的准“人民公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与时俱进,焕发出强盛的生命力,发展越来越好、实力越来越强,大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以率先“分田单干”而举世闻名的小岗村为代表的数以万计的新集体经济明星村,也不甘落后,新集体经济持续发展。2023年,全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总收入达2889亿元,较上年增长14.4%,这一数据反映了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整体发展态势,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尽管有种种不利因素干扰,新时代的新集体经济为什么还能强劲增长呢?一是老明星村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学有样榜,榜样的力量真的是无穷的。这也是几十年不间断造谣华西村南街村倒闭的原因;二是小岗村重新走上了发展壮大新集体经济的道路,步入了“二次飞跃”进程,用行动消解了意识形态化的干扰,给了全国镇村干部及农民群众极大的鼓舞和促进;三是“分田单干”太久了,农产品从短缺到过剩,恶性竞争已久,卷,越来越卷了,勤劳致穷的现实教育了广大农民和镇村干部,充分认识到“分田单干”走到了尽头,出路在组织走来、合作起来、发展壮大新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四是一大批像乡建院有社会主义理想的社会企业久机构,深入农村,扎根村社、陪伴探索、总结实践,培训骨干,倡导推广,助力了新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乡建院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新时代发展壮大新集体经济要“坚持六条路径、追求六种收益、突破六个瓶颈”一套方法论,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大大减少了发展新集体经济的盲目性及失败率,大大提高了发展壮大新集体经济的科学性及成功率;五是有中组部、财政部等部委一以贯之的重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常抓不懈,撑腰打气。所以,基层的自觉实践越来越丰富,成功案例越来越多,横向交流越来越密切,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路径及方法越来越成熟,新时代发展壮大新集体经济的星星之火必成燎原之势,不可阻挡。还有遗憾,绝大多数乡镇以上干部以为发展新集体经济只是村干部的事,他们不知道乡镇集体经济组织是新时代发展新集体经济更为重要的力量。受县以上干部不知道乡镇也是一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影响,乡镇干部还没有发展新集体经济的自觉性,还不能自觉肉身入局参与新时代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伟大实践。但我相信,在财政危机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贯彻落实会日惭深入,这种情况会快速得到根本转变。当乡镇干部也能自觉参与、并领导新时代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伟大实践时,农村集体经济将迎来发展壮大的新时代。新时代,从来就不是在专家学者的理论指导下开创出来的,更不是在政策制定者顶层设计下绘制出来的。新时代,基本上都是基层干部群众在囧境中闯出来的、是逼出来的。新时代基本都是边缘人群合力开创的!让哪些对集体经济认知水平还停留在五十年前的家伙们喷粪吧,让哪些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敌意的人继续造谣吧。我对身处财政囧境中的镇村干部们及深陷勤劳致穷囧境中的农民们的创造性充满信心,特别是镇村干部农民骨干具备从困境中突围的能力和品质,这是基层干部群众独有的能力和品质。基层干部群众一旦自觉,就能大有作为,就能开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新时代。四、镇村干部要坚定信心、排除干扰、咬定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不放松!几千年的历史证明有这样一个铁律:从来没有政府(官员)养人民,只有人民养政府(官员)。美国的现实也教育我们:仅靠税收收入,是不够政府花的。美国的税收收入是我国的两倍多,人口只有我国的四分之一,美国却是世界欠债大王、头号老赖。我不相信镇村两级永远可以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连村里转运垃圾的人员工资也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我不相信这能持续下去。是短期的资产变现获得的海量非税收入,制造了财政很有钱的假象。变现光了,梦该醒了!习总书记教导我们“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这是至理名言啦!土地集体所有制是咱镇村干部及农民社员的饭碗,集体经济是咱镇村干部及农民社员的粮食。所以,镇村干部一定要排除干扰,咬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不放松。镇村干部一定要对发展壮大新集体经济有信心。社会主义中国,土地集体所有制(集体有20亿亩耕地、数十亿亩山林草沙、百亿亩水域,还有土地上下的风光、热、气、油、矿等)这个“饭碗”足够大的,碗里的“粮食”足够多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最大信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就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最大信心。镇村干部记住了:集体经济组织经营集体土地的产权,其租金收益就足够多了;支持和服务新型经营主体经营农业产业,其利润就足够大了。集体经济组织只要永远坚持不卖产权(坚持集体所有制),吃租,集体经济就永远都不会破产;集体经济组织只要始终支持和服务于新型市场主体搞农业产业经营,分利,集体经济组织永远都会是东家和主导者。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决定了集体经济组织发展集体经济比其他市场主体发展任何形式的经济都容易得多。所谓的集体经济不好搞、搞不好,主要是“好搞的、赚钱的给别人搞,不好搞的、亏钱的让集体搞”的坑爹改革造成的。很多集体经济明星村早一步明白了这个道理,他们认真贯彻执行习总书记“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的指示不走样,咬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不放松,所以先一步把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任何产业都是有生命周期的,只有土地租金和土地价格是长期上涨的。镇村干部千万要牢记,永远都不要卖集体的土地山林草沙江河湖海的产权,永远都不要卖集体建设用地。这是饭碗。改了,卖了,就是砸自己的饭碗。什么土地入股呀、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呀、集体企业股份制改造呀……都有坑哩!什么龙头企业带农户呀、专业合作社加农户呀、服务社会化或社会化服务呀、承包地流转后经营权抵押贷款呀……都是有坑哩!什么集体农地只有被征用了才能在银行抵押贷款、集体经济组织不能用自己的集体建设用地抵押贷款……不准在集体经济组织内搞三位一体合作、不准村集体经济组织联合起来组建联合社等等,都是反《宪法》的,都是解构或制约集体经济组织及集体所有制的!只有集体所有制巩固了、集体经济壮大了,基层组织才有凝聚力、战斗力和服务及治理能力,党中央发出号召或指示,党支部领导下的基层组织就能积极响应和落实。“两个维护”才有群众基础,“四个自信”才有底气。镇村干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发展壮大新集体经济,不可避免的还要遭到干扰,要坚持真理、敢于斗争。如果没有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党支部领导下的基层组织能有什么作为呢?一家一户的小农,需要集体经济组织提供生产生活服务,需要集体经济组织帮助进入市场并获得市场权利,没有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镇村干部为农服务就是一句空话。没有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基层组织没有提供服务的能力,改善乡村治理就是一句废话。巩固土地集体所有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镇村干部的使命和天职。你是镇村干部,缺钱你就卖土地、卖家产;卖光了,你见人就伸手要钱,见人你就下跪,见人你就摇尾乞怜,那你肯定不是称职的镇村干部,那你肯定不是人民群众的主心骨。那你就是放错地方的人才,还不如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基层干部完成使命和天职并不难,只要坚持和完善土地集体所有制,没有干不好集体经济的;基层干部和解构集体经济组织、破坏土地集体所有制的人同流合污,以改革的名义把集体所有的土地等一卖了之,一改了之,当然搞不好集体经济。对县市区领导而言,镇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可以大大减缓县市区财政压力。发展镇村集体经济,就是建设县市区第二财政。镇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有钱了,不可能转移到美国去,这是集体经济的本质属性决定的。集体经济天然是承担社会责任的经济,集体经济发展成果天然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为乡村治理服务的,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北京、上海等地有富可敌县的村级集体经济,当然是有意培育的结果,集体经济组织账面现金数十亿、资产数百亿千亿之多大有村在,这些财富是转移不走的,集体经济对县市区政府而言是太友好经济了。经常有县市区的领导人犯糊涂,以削弱集体经济为代价而扶持其他形式的经济发展,如:把镇村集体的煤矿改制给私人老板,煤变成了钱,随之就润出国了,这不就是把集体所有制改垮了嘛!这不就是把饭碗改没了嘛!这样改,有什么好处嘛?!有一些县市区领导犯糊涂,不允许乡镇发展集体经济,且不说这样做违法,请问:海量的政策性项目资金转化为乡镇集体经济组织在农业产业中的资本金有什么不好嘛!有一些县市区的领导人没有第二财政意识,国家“驭风行动”给集体经济组织风电指标,不仅不支持集体经济组织联合起来发风电壮大集体经济,而是把国家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风电指标偷偷的一卖了之。风电指标可是比煤矿更好的东西,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让集体经济组织联合起来发风电,收益稳定而长久,多好的事呀!一个县市区,如果有两三个周家庄乡、有三五个九星村,县市区领导的腰干子应该硬很多的、底气足很多的!文章该结尾了,重要的话再重复一遍:抓纲治国。什么是三农工作的纲,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就是三农工作的纲。纲不举,目不张。这句话,基层干部是深有体会的,是懂的。咱坚定信心、排除干扰、咬定发展壮大新集体经济不放松,永远都不放松,一心一意朝前走。这是一条越越宽敞的路!(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