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仁对三十年代以来,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负有不可推卸的罪责。”
这几天,有网民用AI技术恶搞日本侵华战争时期的天皇裕仁,居然成了一个外交问题。
据报道,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在8月26日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他已经透过外交渠道,向中方提出了交涉,并希望中方尽快处理。
战时美国媒体上关于希特勒、墨索里尼、裕仁的漫画
这件事情激起我的好奇心。
首先申明一下,个人并不赞成这样做。
为什么呢?
战斗也需要有自己的品格。
打个比方,这就像《地雷战》的儿童团员小铁蛋,在鬼子必经的大路上埋了一个“粑粑雷”,固然把鬼子工兵队长恶心得够呛,但没有杀伤力啊!
儿童团员可以做,大人就不必了。
其次,想提一个问题:如果现在有人恶搞希特勒、墨索里尼,那么德国、意大利的内阁秘书长,会如此煞有介事地提出交涉吗?
答案是不会。
为什么呢?因为在德意两国内部,希特勒、墨索里尼都是公认的战争罪犯,他们是没有名誉权的。
尤其是在德国,为希特勒辩护,可能触犯《反纳粹和反刑事犯罪法》,给自己招来牢狱之灾。
顺便强调一句,德国禁止为希特勒辩护,禁止使用纳粹标志以及纳粹式举手礼,并不并等于德国对纳粹主义的反思就更彻底。
因为,当以色列在全世界的注视下,公然在加沙进行种族灭绝时,德国始终保持暧昧态度,甚至为虎作伥,继续向以色列提供军事援助。
不反对种族灭绝,还谈什么反纳粹?
回到刚才的话题。
二战结束时,希特勒自杀,墨索里尼被反法西斯战士处决,尸体被倒挂在加油站,但与他们两人并列的日本天皇裕仁却安然无恙,甚至没有失去失去王位。
对裕仁来说,最大的羞辱,仅仅是和麦克阿瑟并排站着拍了一张合影。
这又是为什么呢?难道裕仁对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太平洋战争没有责任?
当然不是。
裕仁对三十年代以来,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负有不可推卸的罪责。
裕仁并非“象征性君主”,而掌握着日本战时最高权力。
裕仁直接参与了对中国、美国等发动战争的关键决策,包括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侵占东北、1937年“七七事变”后批准全面侵华、1941年决定对美宣战等;
裕仁对日军在占领区实施的屠杀、细菌战、化学战等战争罪行,长期知情,但并未采取任何措施加以制止,甚至通过颁布“敕语”鼓励日军作战,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体系的顶端责任人。
裕仁还是日本法西斯军人的精神支柱。日本的侵略行为,日本鬼子奸淫掳掠的种种暴行,都是在“效忠天皇”的名义下做出的。
奇怪的是,尽管裕仁的战争罪行不亚于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但并未被追究战争罪责。
这是二战留下的一个尾巴,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留下的一个尾巴。
不追究裕仁的战争罪责,主要是因为美国的私心自用。
二战刚结束,冷战的格局就开始显现。
出于反苏、反对当时风起云涌的民族独立和人民革命浪潮的目的,美国统治集团判断,保留天皇制并扶持亲美政权,有利于使日本成为美国在远东地区的“桥头堡”。
而审判裕仁,不仅可能会影响美国在远东的冷战布局,甚至有可能在日本诱发一场革命。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中国国民政府和蒋介石,也不赞成审判天皇。
在1943年的开罗会议上,美国总统罗斯福询问蒋介石对于天皇制的看法,蒋介石回应称:
“发动战争的人,只是一小撮日本军阀,我以为必须的条件是根本铲除军阀,不能让他们再起干政;至于日本的国体应该如何,最好待战争结束之后留日本人民自己来决定。”
蒋介石的说法是极其荒谬的,简直就像在说希特勒的命运应该由德国人民决定一样。
既然日本是在裕仁的主导下发动了战争,那么,战争失败后,作为战争罪犯,裕仁的命运只能由战胜国决定。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蒋介石发表《抗战胜利告全国军民及世界人士书》广播讲话,其中并未提到裕仁,更没有提出要追究裕仁的战争罪责。
蒋介石之所以不追究裕仁的战争罪责,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无论是在抗战进行中还是胜利后,蒋介石都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视为心腹大患和首要敌人,深恐追究裕仁的战争责任,会导致区域动荡,影响其内战部署;
另一方面,蒋介石仍然对日本抱有迷信和幻想,希望通过对裕仁的“宽容”,换取日本在反苏、反共方面的合作。
由于这些因素,中国虽然是战胜国,但蒋介石和国民政府从未正式提出追究裕仁的战争罪责,对美国包庇裕仁的行为,也从未提出抗议。
凡此种种,足以证明,蒋介石及国民党反动派并不懂什么“民族大义”,他们始终把其狭隘的阶级利益凌驾于民族利益之上,抗战中是这样,抗战后仍然如此。
2015年,我在为保卫狼牙山五壮士的荣誉而进行的司法斗争中做最后陈述时说:“抗日战争胜利了,但抗日战争没有结束。”
是的,裕仁的战争罪责没有受到追究,就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没有完全进行到底的一个标志,这为日本军国主义的死灰复燃留下了隐患。
我们别无选择。
为了远东与世界的和平,为了永远不再重演“南京大屠杀”这样的惨剧,将抗日战争进行到底!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