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烈士家书读后 - 昆仑策
-
胡懋仁|烈士家书读后
2025-08-25
8月23日,央广网《国防时空》栏目播放了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赵渭滨烈士的一封家书。赵渭滨烈士的名字,过去我没有听说过。后来,听我们学校赵令蓉老师说,赵渭滨烈士是她的祖父,还给我讲过她祖父参加抗日战争,后来在战场上牺牲的经历。
赵令蓉老师还是我中学时代的校友。她比我高三个年级,我初中毕业那年,她也从高中毕业了。所以我也愿意称她为令蓉学姐。
为了更详细地了解赵渭滨烈士所写家书的具体内容,我还是从网上找来家书原文来读。赵渭滨烈士原是川军112师的少将参谋长。1937年,跟随川军出川抗日作战。在参加台儿庄战役时,承担着滕县保卫战的任务,不幸遭日军机枪扫射,壮烈殉国。牺牲后,其遗体被日军夺走,至今下落不明。在縢县和成都的烈士陵园里,赵渭滨烈士的墓都是衣冠塚,甚是遗憾。
烈士所写的家书,是给其长子写的。在信的开头,问了一下儿子入学的情况。希望儿子把入学的情况写信告诉他。接下来,就提到在进入到陕西之后,他们的部队没有得到任何补给。信中说,阎锡山所拥有的新炮新枪,均运到后方去。晋军则望风而逃。十五万人现只留下两三万人,其余的士兵都把枪带回家了。家书中写道,这种残余军阀的可恶,真正是太无人心,到极点了。
赵渭滨烈士在年轻时,结识了周恩来、李一氓等共产党人,受到他们思想的影响,因此他本来也是很追求进步的。对于阎锡山这种老军阀,国难当头,还在想着要保住自己的实力,而置民族危亡于不顾,确实让烈士感到深恶痛绝。而赵渭滨烈士本人,后来在战斗中英勇杀敌,与这些老军阀的做法迥然不同。当年的川军,比起蒋介石的中央军,还有其他一些地方军阀的部队,还是非常爱国的,作战也非常英勇,牺牲人数也非常之多。
赵渭滨烈士在信中还写道,他们奉命镇守娘子关,地形还可以,适于防守。但是川军的枪等于零,重轻机枪都是土造,不能连发。没奈何只有以血肉去与敌人机械化的部队和机炮火碰。结果之如何,不问可知了。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的牺牲如此之大,与蒋介石的消极抗战的战略有着直接的关系,川军出川抗日,有好几个师都被打光了。这与蒋介石不给予参加抗日的川军发送补给或者少发补给有着密切的关系。很多地方派系的军队都受到蒋介石的如此待遇。中国的抗日如此艰难,牺牲如此巨大,这与蒋介石消极抗战,还借机排斥异己,甚至有借敌之力而打杀各地抗日部队之嫌。在这个方面蒋介石不仅难辞其咎,甚至罪恶深重。如果蒋介石稍微有一点真正抗日之心,中国的抗战不会延续这么长的时间,中国军民所付出的牺牲也不会如此巨大。
看来,川军奉调出川作战,而蒋介石却完全不向川军提供足够的武器装备,只让川军以血肉之躯与敌作战。表面上,蒋介石也在抗日,但他还想通过日寇之手消灭各地的非嫡系部队。这样的蒋介石,这样的国民政府,怎么可能会真正要下决心来抗日? 赵渭滨烈士看到这样的情形,心情不可能不有悲凉之叹。但是,这并没有因此而泯灭他仍然要坚决抗日的决心。
赵渭滨烈士在信中还写道,所幸娘子关南翼,是红军的刘伯承师。我已同他们接洽,约有连〔联〕络。红军之善战,红军之努力,真使东北军、晋绥军、陕军愧死!老百姓有三句话说,红军又会打仗又不扰民,中央军会打仗但是扰民,晋陕军又不打仗又扰民。就可见一班〔斑〕了。
而国民党内那些腐败无能的将领,让敌人把中国军队看得一个钱不值。在日军看来,它们不需要后方,只是一直向前推进,突破中国军队一个点,中国军队全线都会溃退。赵渭滨烈士写道,这些国民党军队都是私人的工具,都没有协同作战的精神,所以才让敌人骄傲自信到这个样子。
对于八路军,赵渭滨烈士写道,他们一个师在晋西北,一个师在晋东北,一个师在晋东南,各发挥他的巧妙的勇敢的游击战术。
他还提到,从侯喜起——红军上车地点一一沿途都听着红军德政。不只是人民,中央军也说他好,也称赞他不已。到了太原,人民团体竟公请周恩来同丁玲讲演游击战术,他们到一处,也即集合民众演抗日的爱国戏剧,这些自然都是这些军队所望尘莫及。自然只有让他出风头了。
赵渭滨烈士在信中对他的儿子说,我为甚么向你写这么详细?就是要使你知道现在已是万恶的军阀总崩溃之一日。民国二十六年的总结算,恐怕快要到了!同时红军在民族抗战中的所做的一切,也就是共产党在中国民众心理上所建立的很大基础!未来的成功,未来的抗战,恐怕还是要靠共产党吧!
赵渭滨烈士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是他对于全国抗战的形势还是看得比较透的。我们今天说,中国共产党人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而当时身为川军少将参谋长的赵渭滨烈士实际上也早就看到了这一点。他甚至还有心要参加红军,去和红军一起抗日作战。只是他说,可惜的我的体力不顶强,不能参加红军去作战,否则倒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赵渭滨烈士对他的儿子说,你现在一切也不必问,埋着头只去读你的书!只要能学成一个健全工人,健全的技术家。我也就无恨了。况且你学的技术,正是未来抗战必需的工具呢!后来,赵渭滨烈士的长子,也就是这封家书的收信人,最后没有辜负烈士的遗愿,成为新中国航空工业和航空教育领域的专家,为国家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这就是为北航的发展做出过很大贡献的赵世诚教授。我们的令蓉学姐,就是他的女儿。
令蓉学姐在给我讲这一段她祖父的经历时,心情依然还很激动,忍不住会哽咽。我心里也感慨万分。
从赵渭滨烈士的家书里,不仅反映了烈士当年抗日报国的坚定决心,也看到他对时局的分析。特别是他看到国民党的腐败,看到共产党人和红军的先进性,这也让他对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怀有很大信心,也不惜为国捐躯而无遗憾。他在信中写道,我的安危,我自己晓得。这么多人都牺牲得,我又怕甚么?烈士已经抱着必死的决心,早将生死置之度外。当时他只有四十多岁,用今天的标准来衡量,还在一个青年时期。在抗日战争中,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中,我们牺牲了无数先烈。。烈士们的战斗意志永远是我们巨大的精神宝库。对我们来说,无数革命烈士都是我们,还有我们青年一代学习的楷模。
赵渭滨烈士的这封家书,不仅表现出烈士一家的良好家风,也在客观上描述了当时中国在日寇入侵之后,全国人民的团结抗日的精神。同时也揭示了蒋介石消极抗日的丑陋本质。这封家庭书也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我以为,我们有必要,把现在能收集到的革命烈士的家书集中起来,加以汇编,成书发行。这对于我们对下一代的革命传统教育、红色文化教育、爱国主义的教育都是极为有益的。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