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仗队员的眼睛里,流露出的不是‘杀气’,而是一种要压倒一切敌人,但绝不为敌人所屈服的内在气质。”
今年夏天,在长城脚下住了一段时间,爬长城的机会就多了。
每天看到长城,忽然意识到,尽管有无数诗篇赞美、讴歌长城,但长城永远是谦虚、深沉的。
长城的风格,没有任何华丽装饰,没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夸张设计,以简洁、粗犷的线条为主,给人一种雄浑、厚重的感觉。
长城的修筑,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险制塞”的方针,主要用土、石、砖,在沙漠中还用红柳枝条、芦苇与砂粒层层铺筑。
长城,蜿蜒于崇山峻岭、大漠戈壁之间,与环境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浑然天成的质朴无华之美。
长城,是军事实用建设,但体现了中华民族内敛、朴实的美德,同时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长城,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千年工程。
有了长城的保护,华夏文明,就没有像同一时期萌发的许许多多农耕文明那样,湮灭于历史长河中,后人只能从残缺的出土文物中才依稀判定他们曾经存在。
有了长城的保护,在游牧民族大规模南下之前,华夏民族发育出了高度的文明,生长成为六千万人以上的巨族,再也没有什么力量能够使我们湮灭了。
不仅如此,作为一个本不善骑射的农耕民族,我们却能够组织起地球上最强大的骑兵军团,远征漠北,驱逐匈奴,引发民族大迁徙,导致罗马帝国的灭亡。
长城无言,长城是朴素的,朴素就是一种无敌的力量!
忽然想到,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首都机场的三军仪仗队,最好地诠释了长城的意象。
尼克松在回忆录这样写道:
“中国仪仗队是我看到的最出色的一支。他们个子高大,健壮,穿得笔挺。当我沿着长长的队列走去的时候,每个士兵在我经过时慢慢地转动他的头,在密集的行列中产生一种几乎使人认为行动受催眠影响的感觉。”
仪仗队员的目光对尼克松所产生的“催眠影响”,为此后的中美会谈,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有人说,尼克松感受到了“杀气”。
这是不对的。
仪仗队员的眼睛里,流露出的不是“杀气”,而是一种要压倒一切敌人,而绝不为敌人所屈服的内在气质。
在尼克松访华前的二十年,这支仪仗队所代表的军队,在朝鲜半岛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使中国彻底走出近代史。【点击阅读】
此后,无论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中苏边界自卫反击战,还是当时正在进行中的援越抗美战争,这支军队都证明,自己是一支无敌的力量。
力量的源泉来自哪里?
正如仪仗队身后的巨幅标语所言:“全世界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
“联合起来”干什么?
打倒一切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推翻一切剥削制度,建立一个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崭新社会!
和长城一样,仪仗队也是朴素的。
除了表达信仰的红色帽徽和领章之外,对他们来说,任何装饰都是多余的。
他们是活的长城,是为人类解放而筑起的长城,是永远坚不可摧的长城。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唯愿这种气质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