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开封王婆说媒的事情,已经有两年了。为什么重新提起呢?这让我想起一个问题,这几年为了发展文旅,刺激消费,各地都想了很多办法,但是有些热点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和季节性,比如,甘肃的麻辣烫,淄博的烧烤,哈尔滨的冰雪游,等等,往往伴随季节变化,很快便过去了,但最近去开封看看,开封的王婆说媒,依然是一个久热不退的保留节目。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带有求婚性质的旅游者。
这便成为古城开封的一个带有社会意义的文化景观。青年的男男女女们寻找各种机会奔向古老的汴京古城,看看清明上河园,找找自己可意的另外一半。好像自己的心上人早就在开封珍藏着、等着自己一样。
王婆的火爆,至少给社会这样一个明确的认知,那就是让人看到青年人不是不想谈恋爱,而是忙得四脚朝天,卷得太过厉害,社恐的比例不少,交友的半径太小。因此,不仅需要王婆那样的真诚,更需要方方面面的媒介,甚至需要整个社会的热心帮助,好好为年轻人帮一把,热心地推一把。
有人说,这是青年人“爱跟风”所致。其实盲目地用这样两个字概括一场亘古未有的社会奇观,未免有点太过于简单化了。这里边有更加微妙更加深层的感情原因和社会因素,这种种足以撼动天下亿万人的事件,细细考察,其实里边深藏的就是两个字,这两个字便是“真诚”。
真诚,似乎已经远离中国老百姓已经很久了,因此一旦从老百姓中发现真诚之情如潮水般涌现,中国普通百姓便分外珍惜。又怎能不出现感情如大潮奔涌般的争着找王婆说媒的世纪景观?
王婆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年人,为什么她会火起来?我想来想去,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个叫作赵梅的王婆,是真诚地想帮助青年的。
有人问,万里迢迢,凭什么开封的王婆能够感动天下?是啊,不惜长途跋涉,去开封一堵王婆说媒大观。可不是仅仅为了看个热闹,这里大部分都是为了寻找感情。公道说,这是开封王婆赵梅的真诚,感动了天下。
我们细细观察就会发现,王婆说媒,没有了以往贪图蝇头小利的旧俗,没有了帮人说媒不真诚相告故意替一方隐秘的单纯求成心理。按照王婆赵梅的话说,她就是可怜这些单身的孩子们,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天下谁都懂的啊!看着那些女大当嫁嫁不出,男大当婚娶不进来,着急的可不仅仅是父母,还有这些如王婆一样的热心人。你看看,王婆一天七八个小时的口干舌燥,幽默而不失真诚的一口一个“乖”,“宝贝儿”,你看,那是什么?那是一个慈祥母亲对孩子的关照和疼爱。有年轻人说,我上台去,就为了听一声那个如母亲般的亲切的“乖”。其实,那些远涉千万里涌来开封古城的孩子们,有的不就是为了听一声这种开封独有的怜悯孩子的“乖”吗?因为这是长辈对孩子久违的真诚,这是社会已经极其稀缺的温暖。这是人与人之间赤诚相见的贴心。因此,人们有理由从四面八方奔向开封,人们为听一声温情的“宝贝儿”“乖”而来,人们为寻找真诚而来。
王婆用真诚撕破了西方社会和反动公知为社会虚构的假象,那就是关于现在的年轻人不愿结婚,不愿生子,不愿承担负担和责任的假象。有没有这种现象呢?我们不说假话,有。这一点,我们毫不怀疑,但这种情况被一些人无限地放大了,虚构了,夸张了。为什么这样做?因为这个世界也确实有不愿让中国年轻人结婚生子的,什么人?那就是西方人,美国人、英国人、日本人和国内的反动公知,他们甚至用转基因、用各种生物武器,让整个中国断子绝孙。中国多少年吃人口红利,把他们的各方面远远抛在后边,对中国人口红利,他们恨透了,恼坏了,时时都在费尽心机,阻挠中国的人口发展优势的发挥。这一点,一个三年疫情和在中国大肆贩卖女权主义,已经惊醒了大部分国人。王婆说媒的大棚前、万岁山上挤满的青年人,他们对婚姻的渴望现在一下子展示给了这个世界,他们对结婚成家的期待是何其强烈。他们让你明白,中国的年轻人虽然负担很重,但他们绝不意味着不想成家,拒绝结婚,他们绝对不是独身主义者。按照王婆的话说,你看那些可怜的孩子,我一看眼里就想掉泪,他们需要我们这些大人们的帮助和呵护啊!
真诚,暖了开封,暖了人间,暖了整个中国。
真诚用真诚告诉人们,我们伟大的中国,在市场经济大潮,在资本把人们刺激得欲望无边的情况下,真诚已经离我们太远太远了,那些关于见倒不扶、见死不救等等偶然现象的宣传,笼罩我们的情感和舆论氛围已经太久太久。我们中国人,我们华夏儿女,可以说大部分都是崇尚善良的,都是崇尚美好和温情的,是那些打着改开名义的市场化破坏了我们最为美好的传统和道德风尚的传承,所以,我们又怎能不认为,一个时期这些热点的相继涌现,是一个民族对美好道德发出的“盼你归来”的时代最强音呢?
我们民族最为美好的东西,被资本戕害得已经支离破碎了。冰雪热、烧烤热、麻辣烫热、王婆说媒热等等,都是一个民族对真诚期盼的呐喊。是的,我们现在这个国家,从官员到平民,不能因为有太多的骗子,不能因为缺乏真诚,就认为真诚不存在了,在我们民族文化的基因里,真诚永远都是第一位的。
呼唤真诚,守卫真诚,传承真诚,每一个中国人,都义不容辞。我们呼唤着真诚归来,不要让真诚成为民族文化的稀缺产品。见危不帮,见困不扶,见难不救,永远都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流。是资本这狗东西让我们某些人某些时候发生了道德倒退,让我们全民族振奋精神,力挽狂澜,让民族文化回归正确的方向,让一个五千年文明古国,复兴伟大的中国文化梦。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