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吴娜)今天上午,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成就。记者从发布会获悉,“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实现长足发展,在规模、技术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截至2025年6月底,5G基站总数与2020年相比增长了5倍达到455万个,千兆宽带用户增长了34倍达2.26亿户,算力总规模位于全球第二,有力带动了经济社会发展。
“经过多年持续攻坚,数字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介绍,我国集成电路加快布局,形成覆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材料和装备的完整产业链。国产操作系统加速崛起,以鸿蒙系统为例,鸿蒙生态设备总量突破11.9亿台,为手机、汽车、家电等1200多类产品装上了“智能中枢”。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实现整体性、系统性跃升,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人形机器人、智能终端等领域不断突破。
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程度显著加深。数字产业化方面,截至2024年底,我国软件收入规模较2020年增长80%,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超70%。产业数字化方面,智能化转变、数字化改造加速推进,建成了万余家智能工厂,覆盖超过80%的制造业行业大类,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成为消费的新潮流。数据要素正加速赋能千行百业发展,农业领域,有的企业利用数据赋能智慧施肥,综合提升产量5.5%;工业领域有的企业依托海量测井数据开发出行业大模型,钻井决策效率提升了15倍;服务业领域,有的企业利用公路货运行业数据实现司机与货主分钟级车货匹配,提升单车运行效率30%以上。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带动新增超100个新型职业,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
随着数字技术不断创新和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我们的日常生活、公共服务以及社会运行等方面也产生了新的变化。智慧医疗服务扩面提速,全国互联网医院年服务量超过1亿人次,全国医保码用户超过12亿人,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5.6亿人次。数字教育实现扩容升级,我国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慕课也就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建设数量和应用规模都居世界第一,实现“全网好课、尽在掌中”。数字社保扩围增效,全国10.7亿人领用电子社保卡,覆盖75%以上人口,长三角、成渝等城市群逐步实现“一卡通”区域服务互联互通。数字养老服务取得积极成效,互联网应用改造、“一键呼入人工客服”等数字适老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全国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上线,促进了养老服务资源供需高效对接。
国家数据局副局长陈荣辉表示,当前,我国网民数量达到11.2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9.7%,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数字服务正惠及更多百姓。
来源:北京晚报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