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荣县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调查
张志斌
近年来,万荣县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坚持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带领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收到明显成效。去年全县207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6490.52万元,其中,经营收入5214.27万元。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以上村48个,占比23.19%;50万元以上村27个,占比13.04%;100万元以上村13个,占比6.28%。
一、扎实清理农村“三资”,
夯实集体经济发展基础
根据中纪委《关于在集中整治中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的工作方案》和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集中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精神,按照运城市委的部署要求,万荣县组织开展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本着“先难后易、依法依规、全面彻底”的工作思路,组织工作专班,实行专人专责,对农村集体“三资”进行大起底、大排查。全县共排查农村集体资产12.69亿元、集体经济承包合同10075份、集体债权2831.23万元、集体债务3645.10万元,完善不规范合同155份、化解集体债务1733.54万元、清收债权339.86万元、新增资产收费30.51万元,发现问题134个,涉及111个村377.46万元。其中县农经中心督导整改54个,各乡镇自行整改49个,2个问题线索移交纪委处理,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29个。
在全面清理农村集体“三资”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万荣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为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奠定了坚实制度基础。积极用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测平台,做到农村资金使用、资产资源发包实时化、动态化管理。
加强业务培训。先后组织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测平台应用及规范化建设培训会议4次,累计培训300余人次,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干部对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水平。
二、 因地制宜、多措并举,
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万荣县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推动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盘活集体“三资”。切实盘活各种可利用的闲置或低效使用的集体“三资”,通过承包、租赁、投资入股等方式参与经营,推动集体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以资产生财。如裴庄镇沿汾河各村有10万亩滩涂,2022年以来,该镇抢抓清理集体“三资”机遇,认真规范了滩涂管理,仅此一项,每年为集体经济收入2000万元,使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二是统筹使用资金。有效破解财政扶持资金使用“碎片化”的问题,将扶持资金有机整合、统筹使用,实现集中力量办大事。如皇甫乡胡村、乌苏、周家庄等6个村整合财政扶持资金1000余万元,成立了山西华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现制棒、养菌、出菇、销售等香菇全产业链发展,村均每年增加集体收入8万元以上。高村镇闫景、南里、乌停3个村整合财政扶持资金150万元,改造原闫景小学为民宿宾馆—“九号院”,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5万元。
三是邻村联合经营。围绕相邻村经济基础、区位特征、资源条件等实际,通过联合发包、租赁、合作等方式,实现经营效益最大化。裴庄镇岔门口村依托葡萄产业群众基础好、技术成熟的优势,联合西孙石村,统筹资金、流转土地,搭建高标准“阳光玫瑰”葡萄大棚100座,承包给农户经营,年产值600余万元,每年为两个村集体各增加收入30万元。贾村乡大甲村、孙家庄村整合农机设备41台,为周边村果业生产提供托管服务,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0余万元。
四是村企合作发展。发挥企业人才、技术、信息、资金、市场等优势,引导村集体与企业合作,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解店镇北解村立足城中村区位优势,利用本村闲置的校舍,与企业联建共赢,通过兴办创业基地、振兴仓储、夜市经济等多渠道带动周边200余名农民务工就业,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4万多元。王显乡范家村、万泉乡云顶村、里望乡上牛村等与中化现代农业、凯晟农业、木之林农业等企业合作联营,走出了一条村企共建共赢的发展新路。
五是光伏产业带动。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近年来,全县共建成15座光伏村级电站,总规模达864.63kW。不仅解决了55个农民就业问题,还带动14个项目村年均集体增加收入5.32万元。
六是入股企业分红。着眼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村底子薄、基础差、发展途径单一等问题,鼓励村集体入股企业、参与分红。西村乡聚善村购买色选机、切片机、烘干机等中药材初加工设备,入股一航加工农场进行分红,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5万元。
三、 激活内在发展动力,
有效增强乡村振兴动能
万荣县立足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培育发展集体经济组织,在西村、通化等8个乡镇建立药村、樱桃、香菇等产业党支部,让1200余名党员在产业发展一线建功立业,有力促进特优产业发展、集体经济提质、广大农民增收。
苹果产业上,着重发展果业社会化服务,针对农机装备投资大的情况,由村集体牵头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购买农机,统一提供开沟施肥、弥雾喷药等社会化服务,既促进果业现代化发展,又带动集体经济和果业果农增收。去年32个村通过社会化服务增加集体收入400余万元。
香菇产业上,针对一家一户香菇制棒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由村集体牵头建立标准化制棒车间,为菇农进行托管制棒,实现集体经济与群众口袋“两个鼓起来”。立足香菇大棚投资额大、受益面广的实际,采取“县级统筹布局、乡村统一建管、菇农分户经营、群众零散务工”等方式,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建设大棚,群众租赁经营,推动香菇产业提质、集体经济壮大、菇农稳定增收。去年,43个村通过香菇产业增加集体收入600余万元。
中药材产业上,由村集体出资购买分级选药和切片初加工等设备,为广大中药材种植户和40余个初加工药企提供种子提纯、药材分级、切片初加工等服务,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去年,21个村通过中药材产业增加集体收入200余万元。
农旅融合产业上,推动李家大院—孤峰山片区、飞云楼片区、后土祠片区联动发展,把4个A级景区、苹果主题公园等8处特色景点以及“睢上人家”、“古月吾乡”等118个乡村文化点、民宿点、采摘点串链成景,带动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同时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基础上,万荣县坚持“取之于民、惠之于民”,用集体经济成果反哺民生事业。裴庄镇对农民缴纳医保费实行集体补助,近两年补助总额达350余万元。上王信村和西孙石村统筹集体经济200多万元提升全村基础设施,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
(作者系运城市委政策研究室原主任;来源:昆仑策网【原创来稿】,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