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坤:“坚决不把美国当敌人!”胡锡进们的欢呼靠得住吗? - 昆仑策
-
张志坤:“坚决不把美国当敌人!”胡锡进们的欢呼靠得住吗?
2025-05-18
中美关税战争所溢出的一个突出效应,就是让大多数中国人民进一步认清了美国这个资本主义帝国的真实面目,一切爱国的中国人都再一次深刻地认识到,霸权美国就是中国的对手和敌人。
但是,在当今中国始终都有这样一批人,他们相当坚决地反对同霸权进行斗争,坚决不把美国当敌人,即使美国疯狂地与中国为敌,他们也绝不视美国为敌人。试问,这些人都有谁呢?
对此,公开表明这种立场的有著名人物胡锡进。胡锡进其人多年来一直都大声疾呼,美国不是敌人,坚决不能把美国当敌人,并信誓旦旦地宣称,这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意见。在此次关税战之际,胡锡进仍然认定美国不是中国的敌人,在两国日内瓦谈判之后,他更是结论性地宣告,“美国回到与中国相互尊重平等谈判的轨道上”,跳起来加以欢呼,“太棒了,‘平等原则’在中美谈判中取得里程碑胜利”!也就是说,在胡锡进的眼里,美国又平等地对待中国了,霸权美国依然还是一个好东西。
坦率地说,当今中国敢于这样直白并公开表明自己对美态度和立场的人,大概只有胡锡进一个。但如果有谁以为在中国只有胡锡进持这样立场,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尽管公开的胡锡进不多,但各种变相或隐藏的胡锡进多得很,比胡锡进更亲美的人也很多,至于直接站到美国一边同中国对着干或者与中国为敌者,也不乏其人。这都是客观的不容否认的社会现实。
正因为这样,所以“坚决不把美国当敌人”的论调在中国大有市场、大行其道。具体表现主要有二:一是胡锡进其人始终受到一些人的追捧抬爱,“老胡说得对”之类的起哄叫喊响彻云霄。胡锡进据此成为当今中国顶尖的网红明星,并且据说还因此获得十分可观的经济收益。正如人们看到的那样,被指责为“吃爱国饭”、“赚爱国流量”的人受到猛烈抨击,但胡锡进却因为吃“坚决不把美国当敌人”的饭而赚得盆满钵满,生活得十分逍遥自在;二是胡锡进拥有空前广阔的社会舞台,过去在体制内新闻界就如鱼得水,退休后在新媒体网络平台上更加耀武扬威,各大门户网站都争先恐后地为胡锡进摆场子、搭台子,而胡锡进则到处搞演说、做报告、开讲座,忙得不亦乐乎,表面上看是退休了,实际上比以前更忙了,相应地,社会彰显度与影响力也就更加显著了。
胡锡进无疑被坚定地被树立了起来,其人的“坚决不把美国当敌人”论自然而然也就被树立了起来,成为相当一些中国人心声与情感的表达代言。换句话说,当今中国确实拥有数量可观的胡锡进。
这样的现实将带来或者不免产生如下几个疑问:
其一,坚决不把美国当敌人,美国就不是敌人了吗?
“坚决不把美国当敌人”论认定,只要中国不把美国当敌人,美国就不可能成为中国的敌人。但这样的说法在逻辑上实在不通,因为摆在眼前的事实是美国把中国当成了敌人,正在对中国搞霸权主义。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不将美国当敌人又能当什么呢?难道能将这样的美国当成伙伴与朋友吗?
显然,这其中涉及对美国做怎样的战略定性与定位的大问题,其背后的学理逻辑在于秉承怎样的理论思想。但不管怎么说,中美是否是敌人,并不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愿望,而却决于战略现实。仅仅强调什么“坚决不把美国当敌人”,显然就是在无理取闹。
其二,敌友身份模糊不清,今后的中美关系将怎样发展?
同任何对象打交道,都要首先知道或弄清对象的身份,这是人人皆知的常识。外交关系也不例外,总要搞清打交道的对方是个什么东西才行。“坚决不把美国当敌人”论坚决地排除美国是中国敌人的可能性,但又不敢或不明说美国是中国的朋友,充其量也只是用“非敌非友”、“亦敌亦友”或者什么“友敌”、“竞合”等一些人为捏造的词句来蒙混,其实质在于抹杀对美斗争和反霸斗争的必要性。可问题在于,美国遏制中国发展的霸凌行径将持续发展深化,这已经成了趋势和方向,中国已不得不同霸权美国的这个图谋开展坚决斗争。在这种情况下,中美关系将怎样发展呢?以前对中美关系的种种描述还有多少可持续性呢?
其三,“坚决不把美国当敌人”的论调还能张狂多久?
尽管“坚决不把美国当敌人”的论调在中国市场广大、拥趸众多,但中美关系必将愈来愈越冷酷、来自霸权的挑战必将越来越严峻,却是不争的事实。对此,任何一个秉持理性、客观人都明白,中美关税战之后还将发生其它形式的经济战争,在经济战争之外还很有可能发生更加激烈的政治战争、文化战争乃至军事战争。在这种情形下,“坚决不把美国当敌人”的论调还能张狂多久呢?不管现在他们有多少拥趸,获得多大的支持和力挺,但终究有被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去的那一天,问题只在于距离这一天还有多长时间。
以现下的情形估计,这一天将很快到来。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作者授权首发)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