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尔·马尔科维奇·鲍罗廷
成功的公司都有主责主业,成功的革命都有稳固的基地,这是很浅显的事实。
大革命时期,苏联派驻中国的代表和顾问主要有4人:马林、维经斯基、加伦、鲍罗廷。
而最终还是鲍罗廷帮助孙中山建立了广东这片基业,方才有了国民党的一统天下。
鲍罗廷
Mikhail Markovich Borodin
米哈伊尔·马尔科维奇·鲍罗廷
1884年7月9日,鲍罗廷出生于俄国西部维切布斯克省亚诺维奇的一个犹太裔家庭。幼年移居拉脱维亚,很小就当了内河船工,在河流中放圆木。
1900年,16岁的鲍罗廷参加了犹太社会民主主义总同盟,这个组织的目标是推翻沙皇。
列宁在西伯利亚流放期间,与该组织发生了联系,并批评这个组织眼界狭隘。
1903年,鲍罗廷被列宁所感染,毅然脱离了犹太人组织,投身于列宁领导的革命事业之中,加入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为列宁的追随者,属于布尔什维克党派,从此开始了地下革命者的生涯。
鲍罗廷很快赢得了列宁的好感,并且十分被看重。
1904年,鲍罗廷被派往瑞士工作。
1905年底,鲍罗廷代表里加社会民主工党组织,出席在芬兰塔魔尔福斯召开的布尔什维克代表会议,并被列宁指定为会议主席团成员。
正是在这次会议上,鲍罗廷第一次见到了斯大林。两人都是地方党组织的代表。
1907年,在被沙皇警察逮捕并经法庭审判释放后,鲍罗廷移居美国波士顿,在美国一待就是10年。
1918年7月,十月革命胜利后,鲍罗廷从美国回到俄国,在苏俄外交人民委员部工作,列宁在克里姆林宫接见了鲍罗廷。列宁写了一封《致美国工人的信》,并委托鲍罗廷为信使。
1919年3月,鲍罗廷出席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
会后,鲍罗廷被派去了他所熟悉美洲,截至目前为止,鲍罗廷还没有跟中国发生关系。
1921年1月,鲍罗廷被任命为共产国际驻柏林的特使。8月的时候,鲍罗廷在格拉斯哥被捕,被判处6个月的徒刑。刑满释放后,鲍罗廷被遣出境,返回了莫斯科。
这下轮到中国了。
鲍罗廷去中国正是斯大林的安排。
1923年7月31日,斯大林电话征询了政治局委员们的意见。
1923年8月2日,俄共(布)中央政治局决定:
(1)任命鲍罗廷同志为孙中山的政治顾问,建议他星期四与加拉罕同志一起赴任。
(2)责成鲍罗廷同志在与孙中山的工作中遵循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利益,决不要迷恋于在中国培植共产主义的目的。
(3)责成鲍罗廷同志与苏联驻北京的全权代表协调自己的工作,并通过后者同莫斯科进行书信往来。
(4)责成鲍罗廷同志定期向莫斯科送交工作报告,尽可能每月一次。
这时,鲍罗廷39岁,正是闯的年纪。
这个任命对鲍罗廷来说,是完全出乎意料的。当被中央委员会召见告知任命时,鲍罗廷显得非常吃惊。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美国生活了十来年的鲍罗廷会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可以与孙中山直接对话交流。
多学门外语,多条人生道路。
1923年8月,鲍罗廷离开莫斯科,沿着西伯利亚铁路到达哈尔滨。巧合的是,在哈尔滨,鲍罗廷遇见了从广州返回莫斯科的马林。
在途经北京停留时,鲍罗廷约集李大钊、包惠僧、何孟雄等共产党员,在苏俄大使馆里,讨论了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关系问题。
1923年10月6日,鲍罗廷到达广州。苏俄派出的第一个五人小组中的波里亚克、格尔曼一起随同到达。
国民党的基业
很快,鲍罗廷就发现,广东人民对孙中山的革命政府竟然缺乏好感。
被广州人抛弃的国民党
广州有工人、手工业者35万人。孙中山年初从上海回来时,他们曾热烈欢迎过,但是现在他们对孙中山的政府的命运漠不关心,对其胜败根本不感兴趣。
城市小资产阶级,因前线时胜时败和敌军经常进犯而深受无政府状态之苦,一听到令人胆战心惊的消息,要么关闭自己的店铺,要么藏身于外国列强的旗子之下。而滥征捐税又引起了更多的误解和仇恨。
城市苦力们,一批批被抓走送往前线,强制劳动,因此城市里的交通工具明显不足。
至于农民,他们把孙中山同陈炯明的斗争看作降临在自己头上的一种不幸。农民不再纳税,不再把粮食卖给军队,并最终拿起武器在某个地方从后面袭击部队。
孙中山邀请鲍罗廷一起外出进行为期两天的视察。两人乘坐一艘快艇沿珠江视察,观看广州的防卫情况、要塞、工事的分布等,孙中山和鲍罗廷坐在甲板上谈话。
孙中山详细介绍自己的军事设施情况,阐述广州周围的防御工事计划。他指着一座谷地告诉鲍罗廷:我将在这儿建一座军火库,而在那儿建一些甚至英国军舰也不敢接近的防御工事。
而就在孙中山设想建立一座大型军火库的谷地,快艇遭到了农民的袭击,一名水手被打死,孙中山和鲍罗廷也不得不钻入底舱躲藏起来。
国民党作为一支有组织的力量已经完全不存在。
只有改组一条路了。
共产党人说
1923年10月9日,到达广州后的第四天,鲍罗廷会见了数名共产党代表,包括:谭平山、阮啸仙、瞿秋白等人。共产党人向鲍罗廷讲述了国民党的组织结构,以及孙中山对国民党的领导情况。
谭平山的总结很简洁:孙中山是国民党的灵魂。
国民党无任何组织可言。共和派、无政府主义者、工人、商人、资本家都可以加入国民党,完全是孙中山的声望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的。
同一天,孙中山举行欢迎会,欢迎鲍罗廷的到来。从这一刻起,鲍罗廷就把影响孙中山当做了自己最重要的任务。因为他明白,孙中山在中国国民革命中发挥领袖作用的极端重要性。
鲍罗廷取得了孙中山的信任,与孙中山建立了亲密的朋友关系。
毛主席说过:孙中山这个人有个好处,到了没有办法的时候,他就找我们。鲍罗廷说的话他都听。那时候叫做以俄为师。
基业
1923年10月18日,孙中山签署命令,任命鲍罗廷为改组国民党的组织教练员。
孙中山告诉鲍罗廷:必须把广东控制在自己手中。
鲍罗廷同意,也认为只有利用广州这个根据地才能顺利地进行国民党的改组。对于国民党来说,失去广东就意味着失去唯一的工作基地。
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孙中山在开幕式中说:
“
我们现在得了广州一片净土,集合各省同志,聚会一堂,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
黄埔建军
1924年5月,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大力支持下,孙中山创建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校址在广州郊区的黄埔长洲岛,故称黄埔军校。
在黄埔军校第4期学员的同学录上,有鲍罗廷热情洋溢的题词:
中国国民革命,因向来只为小数人之事业而未成中国广大民众之革命,是以至今尚未成功。中国国民革命必须为工农群众,加以小资产阶级,革命的知识分子及革命军之协力合作,在革命的国民党领导下,并与世界革命运动密切联合之革命,方能成功。
请将此结精于黄埔校旗之上。
黄埔学校为中山先生遗产之精粹,黄埔学生必须保下此遗产而专贡献于革命。
中国国民革命万岁!
黄埔学校万岁!
鲍罗廷
1926年10月4日
事实上,蒋介石出任黄埔军校校长,与鲍罗廷也有关系。
看错了人
1923年11月26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10次会议,鲍罗廷积极支持蒋介石出任校长一职。
在鲍罗廷看来,蒋介石是:受过军事训练,有军事经验,并且不是军阀;他没有自己的军队;他接近孙中山并接受孙的领导。在国民党里,这样的背景唯他独有。
鲍罗廷之所以对蒋介石抱有信心,是因为他从廖仲恺那里得知,蒋介石对苏俄很同情,并满怀激情,苏俄给蒋介石留下了很诚恳的印象。
鲍罗廷看错人了啊。
而且瞿秋白甚至给过鲍罗廷建议,瞿秋白认为,廖仲恺并不一定了解蒋介石对苏俄的真实态度。
瞿秋白告诉鲍罗廷,自己与沈玄庐交谈后,得知在访问苏俄的国民党代表团中,沈玄庐和张太雷是一派,对苏联很满意;蒋介石和王登云是一派,虽然对苏联似乎没有不好的看法,但还不很满意。
鲍罗廷表示,如果沈玄庐的这种说法是成立的,那么,就要有沈玄庐和张太雷给孙中山写出自己的游俄报告,而不能只有蒋介石的报告
嗨,出去学习后一定要写报告!
军援
鲍罗廷为黄埔军校带来了大批苏联装备。
1924年3月20日,俄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决定,给黄埔军校50万卢布、1万支步枪,以及一定数量的火炮的援助。
1924年11月5日到12月18日的广州军务院日志摘抄显示,当时苏联每月给黄埔军校定期拨款10万元。
从1924年至1926年,在黄埔附近地区起卸的先后约有5批军火,包括:第一次东征前两批,第二次东征前一批,北伐前两批。
第一批,由苏联舰艇直接运送到黄埔军校码头。
第二批,运到虎门附近,然后用大驳船50艘,来往船运达4、5天,数量远多于第一批。
北伐开始后的那两批,数量更多。
此外,在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移驻汕头时,苏联还将一批山炮、枪械,直接运送给了第一军。
平定商团时的矛盾
1924年8月,广东革命政府扣押广州商团自海外购来的枪械9800余支。
1924年10月初,广东革命政府宣布商团为非法武装,予以取缔,史称:商团事件。
广州商团背后的英国人
广州商团,本是广州商人于1912年成立的自卫组织,宗旨是防御内匪,保全生命财产。
广州商团团址设在广州珠巷一会馆内。最开始时,各商店备价40元,领日本式漏底村田步枪一支,刺刀一把,子弹一百发,另黄斜纹布服装一套,硬边帽一顶,脚绑一对,黄布绣白字“广州商团”的号带一条,参加的有40人。
到1924年时,广州商团发展至共有10团,计4000余人,连同后备力量,6000余人,被买办陈廉伯控制。
陈廉伯,广东南海县西樵简村人,是英国汇丰银行广州分行买办。他以洋商为背景,以祖业昌栈丝庄为基地,积极向广州商界活动。
陈廉伯的背后是英帝国主义的支撑。
英帝国主义一方面支持盘踞东江的陈炯明,从外部进攻广州。一方面唆使陈廉伯运动商团,从内部颠覆革命政府。
英帝国主义煽动陈廉伯说:
“
如果你能运动商团反对政府,我们英国便帮助你组织商人政府,你陈廉伯就是中国的华盛顿。
”
就这样,在英帝国主义的怂恿和支持下,陈廉伯活动越来越猖狂。
1924年5月下旬,广州市政府颁布统一马路两旁铺业权办法,为筹措举办平民学校和医院的经费,拟抽铺底税款。
陈廉伯指使广州商界反对,准备罢市,声言一息尚存,此志不夺。
1924年5月26日,广东省长、广州市长被迫发出布告,宣布取消统一马路两旁铺业权办法。
广州商团对抗三大政策,称联俄是引蛇入宅、联共是赤化广东、扶助农工是挑起工人和资产阶级的恶感来坐收渔人之利。
为扩充军力,广州商团雇用外轮哈佛号,将向英商南利洋行定购的9800支枪、300多万发子弹运进广州。
准备于1924年8月13日成立全省商团联防总部,以陈廉伯为团长,李颂韶、邓介石为副团长,推翻大元帅取而代之。
这个联防总部以商人政府自居,陈廉伯欲步意国墨索里尼之后尘,推翻政府,自为督军。
商团试图夺取政权,消灭广东的国民党。
针对广州商团的此一动象,孙中山一面令永丰、江固两舰将哈佛号截住,扣留军械。一面令廖仲恺发出训令,禁止商团联防总部成立。
广州商团岂甘就范?
到1924你8月25日,广东全省因商团军械被扣而罢市者已达138埠。终于酿成了广州商团1924年10月10日的武装叛乱。
其势之险,几成颠覆革命政府之局。
矛盾
对于这样一支愈益壮大且与革命政府处于对立立场的武装力量,鲍罗廷也一度拿不定主意。
1924年8月23日,在商团威胁罢市的时候,鲍罗廷建议孙中山用实行军事管制的办法来对付罢市,警告不营业的商店将被充公,禁止贵重物品运出广州。
针对胡汉民代行大元帅职权时的动摇不定,鲍罗廷把希望寄托在蒋介石所指挥的黄埔军校学生军身上:要解决商团,各军都不能用,只有叫黄埔军官学校的学生去冲锋,各军都希望商团发起来,好乘机占领广东。
但是,鲍罗廷很快变卦了。
1924年9月3日,孙中山召集政治委员会开会决定北伐,发表北伐宣言,移大本营于韶关。这实际上是准备放弃广州,鲍罗廷在会议上同意了这项决定。
陈独秀对此极为不满,指责鲍罗廷说:
“
在关于不镇压反动派、停止反英斗争、停止反对孙以进行北伐为借口离开广州等问题上同孙逸仙妥协了。
”
没有人想到,鲍罗廷是同情广州商团的。
直到1926年,鲍罗廷才在报告里回忆说:
老百姓非常敌视国民党,敌视那些对老百姓进行无情掠夺的国民党将领,老百姓甚至对孙中山本人也很敌视,因为他用自己的威望庇护了这种胡作非为。
对广东整个国民党的这种反对态度,在老百姓的活动中的反映终于出现了。商人采取了主动,他们首先同这个所谓的国民党政府进行了积极的斗争。
这是个商人组织,试图夺取政权,消灭广东的国民党。
看到军阀前所未有的掠夺行径,看到孙中山本人的孤立无援,看到不存在任何政党。而政府里的情况是尔虞我诈,看到面前这样的情景,自然出现一个问题:
我们应该怎么办?
要不要帮助商人反对这些恶棍,从而在商人那里为自己打下基础,与商人一起同军阀和卖国政府作斗争,并把孙中山吸引到商人方面来。
也就是劝告孙中山:到了您可以率领商人打击那些似乎崇拜您而实际上根本不听从指挥的军阀的时候了?
鲍罗廷的言下之意,商团事件之发生,责任并不全在商团,广州驻军的横征暴敛难辞其咎。
这是怒其不争啊!
在中国待了4年后,鲍罗廷回到了莫斯科。
1951年,鲍罗廷去世。
作者:东南陈楠;来源:八达街行走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