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黎明:坚持正确二战史观为何重要?你熟悉的历史正被悄悄“整容” - 昆仑策
-
鄢黎明:坚持正确二战史观为何重要?你熟悉的历史正被悄悄“整容”
2025-05-10
中国军队在卢沟桥抵抗日军进犯(资料照片)。图源:新华社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80年前,正义力量携手取得的胜利,可谓来之不易。但是,某些国家现在却正用“修正主义”的橡皮擦,试图抹去历史真相。从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公然在硫磺岛向“敌我双方”共同致敬,到日本右翼势力在靖国神社招魂,一场针对二战历史记忆的叙事争夺已悄然开始。
01. 西方炮制“四大谎言”,彰显历史真相刻不容缓
当我们翻开西方主流媒体,会发现关于二战的叙事俨然成了精心编排的“好莱坞剧本”:诺曼底登陆被描绘成战争转折点,原子弹爆炸成了终结战争的“救世主”,而中国战场则沦为模糊的背景板。这种系统性历史篡改背后,暗藏着精心设计的“四大谎言”。
谎言一:“西方中心论”的傲慢滤镜。从《兄弟连》到《拯救大兵瑞恩》,美国影视工业用3000多部二战题材作品构建起“美国拯救世界”的集体记忆。牛津大学研究显示,超过60%的欧美青年认为二战胜利主要归功于美英。然而,绝大多数人却并不知道中国牵制了78%的日本陆军,客观上支援了苏联对德作战。
谎言二:“六年战争论”的时空切割。某些西方学者坚持将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作为二战起点,刻意忽略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侵略实质。实际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这种“历史截肢术”导致中国14年浴血抗战在统计表中萎缩淡化。
谎言三:“受害者叙事”的颠倒黑白。近期,日本领导人向靖国神社供奉祭品,大批国会议员和部分内阁副大臣前往参拜,这种“加害者扮演受害者”的举动,与某些西方势力“中国煽动民族主义”的污名化指控形成诡异合流。
谎言四:“国共内耗论”的历史解构。从《纽约时报》到BBC,西方媒体热衷炒作“国民党才是抗战主力”的伪命题。这种话术陷阱,既否定了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的作用,更抹杀了全民族抗战的集体记忆。
02. 警惕历史修正主义的“三把手术刀”
当下,西方正在动用三把“手术刀”对二战记忆进行整容:
第一把刀:学术话语的隐秘操控。富布莱特基金会等某些西方机构每年投入数千万美元资助杰弗里·罗伯茨之流所谓“独立学者”,炮制系列伪史著作。它们在貌似客观的学术外衣下,包裹着“苏联引发二战”“中国战场无足轻重”等毒丸。
第二把刀:大众传媒的认知殖民。好莱坞电影用《硫磺岛家书》美化日军“武士道精神”,游戏《使命召唤》将苏联红军丑化为“人海战术”机器。当00后青少年在虚拟战场“扮演”德军时,历史的正义与非正义已在娱乐化中消解无形。
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本部旧址展出的殉难者名单墙。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第三把刀:教育体系的记忆重塑。日本文部省审定教科书将“侵略”改为“进出”,美国AP历史课程将中国抗战归入“地区冲突”。这种代际传播的认知污染,正在培养认为“南京大屠杀是谣言”的“无知一代”。更令人警觉的是,某些势力还将历史修正主义与地缘政治捆绑销售。
面对历史认知的差异,国际学界应当加强交流对话。剑桥大学教授拉纳·米特在《中国,被遗忘的盟友》中的研究,为理解中国战场提供了新的视角。这种基于史实的学术探讨,有助于构建更加完整的历史图景。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学术破冰船”,用多语种史论文章打破西方话语垄断。同时,国际社会也应当共同维护真实的历史记忆,这既是对先辈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负责。
来源:聚焦中国ChinaFocu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