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磊:如果都是刘强东,还有没有资本家阶级 - 昆仑策
-
赵磊:如果都是刘强东,还有没有资本家阶级
2025-05-07
一、刘强东的希望
4月21日,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在北京亲自送外卖,引发社会关注。媒体报道,东哥送完外卖后,还邀请40多名外卖小哥一起吃火锅,并发表了感人的火锅讲话:
——“京东的这种工作稳定,五险一金全齐了。比如在这里工作20多年,离开京东的时候,光公积金都要一次性给二三十万元现金,像我们这样的老兄弟,退休金肯定不会低于5000元,你退休后,每个月可以领到5000元以上的退休金,所有的大病医保全部报的。终有一天我们会老去,会要花很多钱,我们绝大部分家人还是农村人,特别农村老人,一到80岁之后就一身毛病,你说哪一个农村80岁老人不是每天吃一把药,那都要花钱的。”
——“20年前,我们有第一个快递员的时候,我就坚定地说,我一定要给兄弟们全部上五险一金,20年前我们的决定是对的,超过1200个快递的兄弟退休了,都能享受很好的退休生活。我们今天又做了外卖,对于我们的外卖员,我也希望能够坚持,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希望兄弟们都能够给自己的老年、退休后的生活有份保险。”
刘强东希望外卖员退休后的生活有保障,所有的大病医保全部报销。
与其说这是东哥的希望,不如说这是东哥的承诺。
二、个人和阶级
刘强东为外卖员交齐五险一金的表态,火爆网络。有人说,这是作秀。然而,广大民众纷纷站出来为刘强东点赞:
——“企业家能深入基层体验骑手的辛苦,与最基层的员工一起吃饭,了解他们的诉求,解决他们的养老与看病需求,不是谁都能做秀的。”
——“这样的作秀起码要付出自己的体力,不仅要面带真诚,还要掏出真金白银,谁要能这样秀一把,我就要给予肯定!”
——“不以利润为第一,东哥才是真正有良心的企业家!”
还有左翼学者盛赞刘强东是“人民资本家”。
没错,刘强东是一位有良心、有情怀、有境界的资本家(为了给骑手交五险一金,京东每年要多付60亿元成本)。民众的点赞,我深以为然。说东哥是“人民资本家”,也不为过。
然而深以为然之后,我还要补充一句:如果资本家都是刘强东这样不以利润为第一的“人民资本家”,那就没有资本家阶级了。
我不是要为资本家阶级辩护。我的意思是说,作为资本家个人,刘强东不以利润为第一的境界令人敬佩;然而作为“人格化的资本”,整个资本家阶级却必须以追求剩余价值为唯一要务,没有之二。
马克思说:“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何谓绝对规律?就是说资本家阶级“一门子心思赚钱”,这是不以资本家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否则的话,资本家阶级就不成其为资本家阶级,至少就不是合格的资本家阶级。
我要提醒的是,资本家阶级中的某个人与资本家阶级的初心未必完全一样,但资本家阶级的人设必须是“人格化的资本”。正如马克思所说:
——“我决不用玫瑰色描绘资本家和地主的面貌。不过这里涉及的人,只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我的观点是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同其他任何观点比起来,我的观点是更不能要个人对这些关系负责的。”
举一个例子吧,我们可以通过学习《道德经》或《资本论》来提高资本家个人的思想境界。但是,若要整个资本家阶级从此不再以追求剩余价值为唯一要务,而以员工利益为第一要务,对不起,那就必须消灭资本家阶级赖以存在的社会关系,以及这个社会关系赖以存在的物质条件。
这个“对不起”,不是我的杜撰,而是唯物史观的结论。
三、“致良知”不易
所以,尽管我从心里敬佩刘强东和于东来这样的“人民资本家”,却从不奢望整个资本家阶级都成为刘强东和于东来。
可是问题来了,不奢望整个资本家阶级成为“人民资本家阶级”,这个认知固然很唯物;但让整个资本家阶级遵守起码的公序良俗,或者说遵守起码的法律规章,这个要求不唯心吧?
比如,为员工交纳足额的社保,禁止996、007……这些原本就属于资本家的法律义务。既然是每个资本家份内的事,是每个资本家应尽的义务,那就跟个人的道德高低没有什么关系。
有人说:“什么是良心企业家?要求并不高,合法就行。公平竞争,不偷税漏税,对员工严格遵守劳动法。说实在的,没几个能做到。”
同样是法律义务,何以刘强东承担了,而不少资本家却千方百计回避,拒绝承担呢?
原本属于资本家阶级的法律义务,现实中却要依靠资本家的个人良知才能兑现。最近小米被曝光,要求员工工时不低于11.5小时,这也仅仅是冰山一角而已。难怪有人一针见血地说:
——“在我知道的城市,愿意交社保的企业已经足够优秀了,像苏州这种地方,全都在搞劳务派遣,黑中介满天飞,交不交我也不是很清楚,总而言之,即使给员工交了,甭管你工资是8000还是一万的,全都按照2200元的基数交社保,按照这种标准交,岂不是退休下来,退休金就成了1000多块,这不是个别现象,是普遍现象,上市集团也是这样操作的,政府也是知道的,但是地方政府为啥不干涉,他们怕老板挣的钱太少,也就默认这么干了。”[1]
500年前,被誉为“半个圣人”的王阳明先生呼吁:“依着他做去,善便存,恶便去”。这里的“他”,就是“良知”;而所谓“依着他”,就是按照人的先天良知去做,从此天下至善。这就是享誉世界的“致良知”。
从此以后,绅士和淑女们被王阳明感动得不要不要的。
问题是,如果“致良知”乃人的本性使然,何以刘强东呼吁了N多年,毫无良知的言行却依然大行其道呢?
四、“无良知”的也不易
“致良知”确实不容易,但没有良知的活得也不容易,而且是越来越不容易。
我发现一个趋势性现象,与之前不同,现在有良知的生意越做越好——比如东哥和胖东来,而没有良知的生意却越做越差——比如那些把经营困难甩锅给《资本论》的老总们。
我在微信群里看到一条信息:
——“京东外卖上线一个多月,库迪咖啡卖了超过2000万单。据说京东外卖现在一天突破了500万单,其中库迪就有80-100万单。一天卖1000杯什么概念?行业最牛的瑞幸,旺季日均就500多杯。库迪平时正常300多杯,差一点只有100多杯,现在直接翻了好几倍,瑞幸成了弟弟。若1分钟做两杯,咖啡师得连续爆肝8个多小时。”
为啥库迪咖啡能碾压瑞幸咖啡?据央广网报道:
——“4月15日下午,一段京东集团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刘强东去年的内部讲话视频首次曝光,其直斥外卖平台抽佣过高,要求京东外卖利润率不高于5%。除了强调低利润率运营外,业务定位上,京东外卖定位‘品质堂食餐厅外卖’,日单量500万单的GMV(商品交易总额)高出行业平均水平。”[2]
这里插一句,据有关方面调查,京东入局之前,外卖行业的商家佣金率在6%-8%之间。要知道,餐饮行业平均净利润率仅为5%-15%。
“外卖平台抽佣过高”,这是没人能否认的事实(马院师生写了不少文章剖析,结果是然并卵)。但是,“要求京东外卖利润率不高于5%”,恐怕就不是谁都能认可的了。在一个以996、007为福报的社会氛围下,也只有刘强东能“要求京东外卖利润率不高于5%”。
有人说:“是京东外卖出来帮助库迪打败了瑞幸”。用业内人士的评价说:“京东真金白银的百亿补贴更是这场战役的关键,持续至7月底的补贴政策,以一己之力构建起消费者、商家、骑手三方共赢的价值闭环。”
有意思的是,但凡生意做得好的,眼里都不是只盯着自己账上的利润率。工信部的专家说,骑手对于外卖平台来说是资源,也是底气。哪家平台能够保有更多骑手,那么就必然拥有更强势的话语权。
有了话语权,你就能改变规则。
这是不是传说中的三方共赢?我不能确定。但这个价值闭环的逻辑并不复杂:打工者A和消费者B,认同东哥这样的资本家C。
难怪不少消费者坦诚,“是京东外卖让我第一次尝试库迪”,“支持京东,良心企业”,“得民心者得天下,京东赢!”
为什么吃瓜群众一边倒地支持京东?原来,他们是冲着东哥的良知去的。
五、刘强东是明白人
虽然“人民资本家”是资本家阶级中的另类,但实事求是地讲,东哥和胖东来而非那些喋喋不休“加班是福报”的老总,才是资本家阶级中的明白人,才是资本家阶级最有远见的人,才是真的为整个资本家阶级可持续发展呕心沥血的人。
我言过其实了么?
为什么996、007之类的福报越来越遭到全社会的谴责?为什么产能过剩越来越严峻?为什么就业压力越来越沉重?为什么社会流动越来越固化?大家想想,如果同行们都视刘强东和于东来为异己分子,必须除之而后快,那么这个阶级若没成为过街老鼠,那就是咄咄怪事了。
或问:“为啥发达国家的资本家貌似必须遵守起码的社会规则,而我国的很多资本家却往往不顾及吃相……都是同行,差别为啥这么大呢?”
在我看来,不论哪国的资本家,都必须唯剩余价值的马首是瞻——用老百姓的话说:“婆子追着母鸡下蛋”。但是要让母鸡天天下蛋,就不能不顾及母鸡的生存状态。
换言之,利益有短期和长期、局部和总体之分。要想可持续获取鸡蛋,就不能把老母鸡炖来吃了,不能“杀鸡取卵”。为了可持续下蛋,资本家阶级必须“致良知”——承认劳动者起码应得的基本权利。
发达国家的资本家是否更遵守起码的社会规则?我没考证。如果某国资本家必须遵守起码的社会规则,那么他们就比不遵守社会规则的某国资本家站得高、看得远。而刘强东和于东来的眼界呢,显然比他们的本国同行要高出一大截子。
我在前面提出过一个命题:如果资本家都是东哥这样不以利润为第一的“人民资本家”,那就没有资本家阶级了。
问题来了,如果都是刘强东,那么还有没有资本家阶级呢?
这里我要提出第二个命题:虽然“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但如果都是刘强东这样的明白人,那么资本家阶级可持续发展的时空就会得到延长。
这两个命题之间有着显而易见的矛盾。其中的辩证道理,就用不着我做马克思主义分析了。遗憾的是,那些信奉“经济人假设”的绅士从来就不相信这里面的因果报应。
不相信也没关系。至于他们还能嘚瑟多久,呵呵,只有天晓得咯。
六、自发秩序不足为训
最近收看天津卫视播放的电视剧《三叉戟2》,“平湾商学院”的资本家同学们,个个利欲熏心,为了赚钱什么都敢干,居然没有一个例外。这是不是有些绝对?
好巧不巧,“资本家是人格化的资本”的人设,完全符合大数定律或正态分布,并没有违和感。
行文至此,不知道会不会有人急吼吼地跳出来投诉,说《三叉戟2》抹黑了“56789”云云?
有意思的是,充当犯罪分子保护伞的省政协康副主席,就急吼吼地站出来威胁办案人员:“不要破坏营商环境”。这让我想起了那句著名的狠话:“谁跟某某过不去,我就跟谁过不去”。
前几天出台了《民营经济促进法》,意在进一步优化非公经济发展环境。第六条规定,“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公平竞争,履行社会责任,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接受政府和社会监督。”
历史和现实证明,倘若任由看不见的手自然演化出“自发秩序”,那么阶级固化和营商环境恶化就是必然的——当下非公经济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与此有很大关系。这是一个因果报应的恶性循环。
今年2月,京东、美团等多家平台陆续宣布履行社保义务,承诺给员工购买“五险一金”。平心而论,除了少数“人民资本家”的自觉性之外,多数资本家的良知是被逼出来的,是被同行竞争逼出来的。
于是,有专家在视频上乐观地说:“瞧瞧,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提升了整个资本家的群体良知”,“只有足够的竞争,最终受益的才会是消费者”。所谓“足够的竞争”,说白了就是内卷。
言外之意,放心吧亲们,市场能够搞定一切。
内卷卷出了资本家的良知,广大民众当然乐见其成。然而,把未来统统交给市场的自然演化过程,寄希望于市场内卷出所谓的“自发秩序”,这是一种消极态度,不足为训。
因为通过市场自然演化出自发秩序,其隐患和代价实在是太大了——中国房地产20多年的兴衰历程就是明证。
如果把今天应负的责任和义务推给未来,那么不出十年,私企员工的养老矛盾将集中爆发,加上大量青年的就业压力和阶级趋于固化,其社会风险难以估量。到时候社会维稳成本之高,将成为难以承受的巨大负担。
七、未来方向
在人工智能时代,企业用工方式越来越灵活,就业岗位越来越不稳定。不稳定的就业更需要稳定的社保来兜底,需要畅通的社会安全阀。在就业越来越不稳定的时代,如果社保也不稳定,那么社会就一定会出乱子。
鲁迅说:“曾今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
我一直认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基本收入制度”,让就业与社保脱钩松绑,逐步实现“一个人的工作N个人做”的就业逻辑,才是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未来方向。
为未来计,“以人民为中心”应当主动担纲,在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过程中,用看得见的手来提升资本的可持续发展境界;而不是对“杀鸡取卵”听之任之,任由“谁和某某过不去,我就和谁过不去”之类的狠话泛滥。我认为,这才是真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发展,真正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注释:
[1] 周伯通《刘强东在餐桌上给为官者上了一堂思政课》2025年4月23日。
[2]《京东外卖日单量破500万,库迪咖啡日单量已是头部外卖平台4倍》,《央广网》2025年4月18日。
(作者系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作者授权首发)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