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0日,华盛顿的鎂光灯下,美乌双方签署了《美乌重建投资基金成立协议》,也就是那份被外界热炒的“美乌矿产协议”。这场历经数月拉锯、充满火药味的谈判,终于以一纸协议画下句号。
然而,协议背后却是特朗普与泽连斯基各怀鬼胎、尔虞我诈的“双人舞”。一方高举“美国优先”大旗,试图将乌克兰矿产包装成“5000亿美元金矿”;另一方则以虚幻的资源为饵,换取喘息之机。这场交易,究竟是特朗普为选民炮制的“金光大道”,还是泽连斯基导演的“空城计”?
一、从白宫“摔门”到利雅得“妥协”
美乌矿产协议的诞生堪称一部外交“狗血剧”。2024年6月,美国共和党参议员格雷厄姆抛出联合开发乌克兰矿产的“馊主意”,迅速被泽连斯基抓住当成救命稻草。同年9月,泽连斯基在与特朗普的会面中主动献上“矿产合作”橄榄枝,试图以此稳住美国这位“金主”。可特朗普一上台就变了脸,挥舞“美国优先”大棒,扬言要用乌克兰矿产“抵偿”美国3500亿美元的军援,甚至狮子大开口索要“5000亿美元回报”,把乌克兰舆论气得炸了锅。
2025年2月28日,白宫会晤成了双方互撕的“修罗场”。特朗普指责泽连斯基“忘恩负义”,试图逼乌克兰交出矿产开采权;泽连斯基则怒斥美方“漫天要价”,连最起码的安全保障都不给,协议当场泡汤。3月,美方甩出新版草案,依旧是“经济殖民”的老套路。直到4月中旬,双方在沙特利雅得的闭门会谈中才勉强达成共识,4月17日签署意向备忘录。
即便如此,4月30日协议签署前,美方仍摆出“要么全盘接受,要么滚蛋”的霸道嘴脸,逼迫乌克兰第一副总理斯维里坚科签下包括两份技术附加协议在内的全套文件。这种赤裸裸的“城下之盟”,让乌克兰的妥协蒙上屈辱色彩。
二、平等幌子掩盖利益陷阱
乌克兰5月1日公布的协议细节,乍看像一份“双赢”蓝图:设立美乌共同管理的“乌克兰重建投资基金”,吸引全球资本,开发矿产、油气和基础设施。主要条款如下:
1、资源主权:乌克兰领土及领海内资源归乌所有,政府决定开采地点,国有企业和地下矿产不被触碰,协议不涉及私有化。
2、管理权:基金由美乌按50:50比例管理,双方投票权平等,共同决定投资项目。
3、资金来源:基金靠乌克兰新许可证收入的50%填充,仅限关键矿产及油气项目新增收益,不涉及现有预算。
4、利润分配:头10年利润全投乌克兰新项目或重建,10年后可按比例分配。
5、美国加持:美国通过国际开发金融公司(DFC)拉投资、引技术,协议还抛出“防空系统”等援助诱饵。
6、无债承诺:协议不提乌克兰对美债务,标榜“平等合作”。
7、立法约束:协议需乌克兰议会批准,运作需改预算法,号称符合宪法和欧洲一体化。
表面上,乌克兰保住了资源主权,避开了债务陷阱,协议还披上“平等伙伴”的光鲜外衣。可细一琢磨,这不过是美方精心设计的“障眼法”。协议只是框架,执行细节全靠后续谈判,乌克兰议会还得点头,未来变数多如牛毛。更阴险的是,美方通过基金管理权暗中掌控收益分配,甚至限制乌克兰向“特定国家”出售资源,摆明针对中国。这种“平等”幌子下,藏着对乌克兰经济命脉的隐形锁链。
三、泽连斯基的“空城计”
乌克兰在俄乌冲突中如履薄冰,靠美国军援续命,泽连斯基深知必须死死抱住这条“大腿”。协议的签署是他精心导演的“空城计”,用虚幻的矿产价值换取现实的喘息空间。乌克兰号称拥有2万个矿床,117种矿产,占全球资源5%,听起来像座“宝山”。可真相却让人大跌眼镜:
1、稀土泡沫:乌克兰稀土储量仅50万吨,全球占比1.5%,总值不过30亿美元,还多在俄控顿巴斯,开发等于痴人说梦。
2、锂矿笑话:所谓“欧洲锂矿宝库”纯属吹牛,乌克兰锂矿品位连智利盐湖的1/3都不到,开采成本却高3倍,商业价值约等于零。
3、铁矿鸡肋:铁矿储量65亿吨,含铁23亿吨,年利润才7.5亿美元,撑死够中国用两年,远非“金矿”。
4、锰矿鸡肋:锰矿储量23亿吨,可惜品位低、选矿难,俄乌冲突后出口暴跌90%,国际竞争力几乎为零。
5、能源困境:煤炭在俄控顿涅茨克,油气靠黑海大陆架,战后才能开发,页岩气因技术环保争议更是镜花水月。
克里沃罗格矿区出身的泽连斯基,对这些“家底”烂熟于心。他明知乌克兰矿产撑不起特朗普“5000亿美元”的白日梦,却早在2024年9月主动抛出“矿产合作”诱饵。这招“空城计”堪称高明:协议只涉及新增收益的50%,不碰现有预算,乌克兰主权看似无损;同时,他用这份“空气矿产”稳住特朗普,避免其上台初期翻脸断援。协议签署次日(5月1日),特朗普政府立马批准5000万美元军售,证明泽连斯基的忽悠短期奏效。
可这出“空城计”也有破绽。协议没给乌克兰想要的安全保障,加入北约或双边安全承诺的希望彻底落空。协议虽提“持久和平”,却连个具体军事保护的影子都没有。泽连斯基拿“空气”换了张短期支票,却没法改变乌克兰在美俄夹缝中的弱势命运。
四、特朗普的“金光大道”
对特朗普来说,矿产协议是条“金光大道”,既能兑现“美国优先”承诺,又能为选民上演“空手套白狼”的好戏。他明知乌克兰矿产不值5000亿,却硬生生将其吹成“世纪宝藏”,为自己的“强人领袖”形象镀金。他的算计可谓滴水不漏:
1、舆论狂欢:特朗普上台就大肆炒作“拜登送乌克兰3500亿,我要拿5000亿矿产还债”,把协议包装成殖民掠夺的“大胜仗”。这种19世纪风格的夸张叙事,完美迎合MAGA选民“美国不吃亏”的心理,掩盖了美国经济近三年来最烂的季度表现。
2、资源圈地:美国军备87%靠稀土,乌克兰有50种关键材料中的22种。协议让美国锁定开发特权,基金管理权还暗藏收益控制,等于给乌克兰经济套上“金光闪闪”的枷锁。
3、抽身大计:特朗普急于从乌克兰泥潭脱身,把对乌支持从军援转向经济捆绑,逼欧洲接盘。他还借协议为俄乌停火谈判造势,缓解美国在北约的压力。
可特朗普的“金光大道”不过是条“PPT大道”。乌克兰矿产开发难度高、价值低,协议还得过乌克兰议会这关,未来政府一纸废除就能让它成废纸。投资者面对战时风险早就吓跑,所谓的“5000亿回报”纯属空中楼阁。特朗普拿这份“空气协议”在选民面前耀武扬威,实则是用虚张声势掩盖战略焦虑。
五、尔虞我诈的“双簧戏”
美乌矿产协议就是特朗普与泽连斯基联手演的“双簧戏”,双方心照不宣,各耍心机:
1、泽连斯基的“空城计”:他拿一堆不值钱的“空气矿产”当诱饵,稳住特朗普,换来军援续命。协议只让渡新增收益的50%,保住现有资源,堪称“空手套白狼”的教科书。可惜,安全保障的缺席让这出戏少了底气,乌克兰仍是美俄博弈的棋子。
2、特朗普的“金光大道”:他把协议吹成“5000亿金矿”,用“美国大赚”的假象忽悠选民,巩固“交易大师”人设。协议的经济回报八字没一撇,他却靠舆论狂欢赚足政治资本,顺便为抽身乌克兰危机铺路。
这场“双簧戏”里,双方都想当导演,却都没完全得逞。泽连斯基用“空气”换了点军援,特朗普用“PPT”赚了点选票,协议本身倒成了个华而不实的道具。
六、和平幻影还是新火药桶?
美乌矿产协议一签,全球目光齐聚,可它的“后遗症”却让人捏把汗。
1、乌克兰的“画饼”困境
协议被乌克兰包装成“西方支持”的金字招牌,勉强提振了民心。可它得过议会这关,未来政府一翻脸就能撕毁。俄控地区的矿藏开发纯属空谈,战时风险让投资者跑得比兔子还快。这张“经济大饼”画得再美,短期内也填不饱乌克兰的肚子。
2、俄罗斯的“火气”升级
俄罗斯盯着协议直冒火,认为美乌“抱团”会让乌克兰战场筹码更硬。协议抛出的防空系统诱饵,可能让俄军压力倍增。俄方5月8日至11日的72小时停火看似示好,实则是仗着库尔斯克州的筹码在谈判桌上叫板。可美乌协议一出,俄方很可能加码战场攻势,把停火希望掐得更紧。
3、欧洲的“冷板凳”焦虑
欧洲对协议沉默得像哑巴,憋了一肚子火。协议不提安全保障,还可能堵死乌克兰入北约的路。特朗普逼欧洲接盘对乌责任,自己却绕开欧洲跟俄罗斯私聊(如2月沙特会谈),把欧洲晾在“冷板凳”上。欧盟想跟乌克兰搞“双赢”矿产合作,可美乌协议一签,跨大西洋经济摩擦的火苗已经点燃。
4、地缘的“火药桶”风险
协议把军援和资源挂钩,可能让俄乌领土争端火上浇油,尤其俄控地区的矿藏归属更是雷区。美方对收益的暗中操控被骂成“经济殖民”,国际社会早就侧目。协议还限制乌克兰向“特定国家”卖资源,摆明冲着中国去,贸易摩擦的火药味越来越浓。
七、停火遥遥无期
美乌矿产协议短期内可能给俄乌停火谈判添把柴。乌克兰用协议讨好美国,俄罗斯拿停火姿态装腔作势。可协议没碰冲突的根子——领土和安全保障,反而因资源争夺和军援绑定扔下新雷。俄罗斯可能因美乌“抱团”大打出手,乌克兰则因资源被掐脖子、安全没着落而更被动。
对全球来说,协议暴露了美国外交的“商人嘴脸”。特朗普把盟友关系当买卖,欧洲被边缘化,西方阵营的裂痕越拉越大。协议的成败,取决于后续谈判、乌克兰议会的脸色和俄乌战场的硝烟。这张“空气协议”,或许只是更大乱局的引线。
(来源:昆仑策网【授权编发】,转编自“华语智库”微信公众号,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