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志夫:中国如何应对特朗普政府的“选择性脱钩” - 昆仑策
-
肖志夫:中国如何应对特朗普政府的“选择性脱钩”
2025-05-19
2025年5月14日,美国知名时事评论员Ksliu发布一篇文章《特朗普这句话引起台湾极度恐慌》说,今年4月份,当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增加到145%时,很多人认为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目的是要和中国彻底脱钩,但美国财长贝森特却说特朗普并不寻求脱钩。现在,当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关税下降到只剩下30%(90天内),贝森特却说美国在“战略必需品”方面必须和中国脱钩。
Ksliu认为,这或许说明特朗普所寻求的是“选择性脱钩”,即在“战略必需品”方面必须和中国脱钩,而在“非战略必需品”范围内,不仅不寻求脱钩,甚至还希望大做生意,尤其是希望中国开放市场,使美国商品和服务大量涌入中国。
“选择性脱钩”,这个新名词立刻引起了笔者的警觉。这个意思就是说,脱不脱钩,怎么脱,哪些脱,哪些不脱,都得由我特朗普说了算。真是岂有此理!
笔者寻思,特朗普推行的“选择性脱钩”是一种基于战略竞争需求的差异性经济政策,其核心定义大致包含三个维度:
一是领域划分标准以“战略必需品”为分界线,实行区别对待。战略领域(如半导体、药品、钢铁)要求供应链去中国化,强调本土生产能力建设以确保“国家安全”;非战略领域(消费品、一般制造业)保持甚至扩大对华贸易,特别注重利用中国市场消化美国过剩产能。这种划分具有动态扩张性,可能将更多产业链纳入“国家安全”范畴进行管控。
二是实施路径实行双重关税体系。针对战略商品维持高关税(如钢铝行业245%关税),非战略商品则通过谈判降低关税水平(如降至30%);通过关税豁免权换取第三国加入对华技术封锁联盟,形成供应链重组压力;采取“先局部切割、后全面脱钩”的阶段性策略,等待关键领域替代供应链成熟后扩大脱钩范围。
三是战略意图本质是脱钩策略服务于美国“全面打压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国策。短期通过非对称施压(如限制中国获取核心科技)削弱中国产业升级能力;长期构建排除中国的平行体系,重塑以美国为核心的全球化分工秩序。其内在矛盾在于:既要切断战略领域依赖,又企图维持非战略领域对华经济红利,形成“经济安全割裂”与“商业利益延续”的并行悖论。
那么,中国应该如何应对特朗普政府的“选择性脱钩”?笔者认为,我们应该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认清对手本质,保持战略定力。这次中美日内瓦关税谈判美方之所以做出了对等大幅度妥协,那是他们一贯“凭实力说话”的不得已举措。要知道,美国还是那个坚守“弱肉强食”丛林法则的美国,美国政府把中国当作“唯一的敌人”和“全面打压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国策丝毫没有改变。所以,我们决不能为“初战告捷”的胜利充分了头脑,必须做好打持久战和面对更复杂多变形势的准备,保持定力,冷静应对,坚信“中美脱钩天塌不下来”。
第二,坚持对等原则,防止无原则的让步。应该肯定这次关税谈判坚持了对等原则,双方同时降低91%税率。但是,我们必须吸取中美贸易战1.0“先硬后软”的教训——以致美方代表都感叹“中方并非以牙还牙”,最后让特朗普斩获近500亿美元的关税“顺差”。这一次,特朗普叫唤比较多的是要求中方向美方“全面开放市场”。可以啊,但是必须对等开放,决不能单方面开放,特别是金融市场,必须像美方一样,紧绷“国家安全”这根弦。
第三,精准反制,形成战略威慑。对美采取非对称反击策略,重点打击其农产品等敏感领域,如通过关税杠杆封杀美国大豆进口,快速转向巴西、阿根廷等替代供应源。同时保留汽车零部件等领域的关税调节空间,形成动态施压能力。最最关键的是要对稀土材料实施严格的出口管制,这些材料在高科技和军工领域有重要应用,可以说管住了稀土就掐住了美国的“命根子”。
第四,加速去美元化,推进人民币结算和支付国际化,对冲美元体系束缚。通过扩大跨境本币结算范围,削弱美国对国际支付体系的控制力。例如与巴西等资源国签订人民币结算协议,推进跨境人民币支付评价机制,系统性引导企业优先使用本币进行国际交易。同时构建区域性替代支付网络,如正在先行先试的与越南、柬埔寨等国建立二维码支付互联系统等。
第五,构建韧性供应链体系,突破技术封锁。在关键领域实施双轨策略:一方面强化半导体等核心技术自主攻关,通过国产化替代应对美方芯片出口管制;另一方面深化与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产业链协作,分散单一供应链风险。针对美国组建的半导体封锁联盟,中国应当通过技术授权、联合研发等方式维持产业关联。
第六,激活内生消费市场,降低外部依赖。近年来推出的离境退税即时化、过境免签等政策组合拳,收到了良好成效,2024年吸引1.3亿入境旅客,创造942亿美元消费,培育出新型消费增长点。还要同步扩大国内市场规模,将出口导向型经济逐步转向内需驱动,建立抵御外部冲击的缓冲带。
第七,还应当发挥统战优势,拓展多元国际合作网络。推行“选择性融合”战略,在承受美国高压的领域(如高科技)建立自主体系,在传统优势领域(如基建)通过“一带一路”深化与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的合作。针对美国胁迫他国站队行为,通过RCEP等区域协定巩固东南亚经贸纽带。
总之,我们既要展现坚定的决心和定力,又要保持一定的灵活应对能力,只要我们做足功课,就不怕特朗普“脱钩”,“选择性”也罢,“非选择性”也罢。
其实,笔者并不担心我们有没有能力、有没有手段对付特朗普政府的“脱钩”,而最最担心的是“堡垒从内部攻破”——“内鬼”出卖国家民族利益。从最近国家有关部门破获的一系列高科技间谍案和稀土走私案不难看出,在这场事关国运的中美经济战中,最大的隐忧在我们内部,因为你真的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在为美国工作。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作者授权首发)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