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超:基层理论宣讲中的“为”与“不为” - 昆仑策
-
王智超:基层理论宣讲中的“为”与“不为”
2025-07-23
基层理论宣讲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它通过面对面的语言交流,将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传播给广大干部群众,着力引导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精神和要求上来。推动理论宣讲进基层,打通理论宣讲的“最后一公里”,需要把握基层理论宣讲中的“为”与“不为”,既把理论讲实,又把理论讲活。锚定政治方向,不要立场偏差。政治方向是基层理论宣讲的灵魂所在,坚定正确的政治站位是首要标准,要明确基层理论宣讲是宣讲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没有了最关键的政治属性,基层理论宣讲也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一场好的宣讲要达到政治方向准确的要求,需要理论宣讲者不断修炼自身,深入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政治素养,不断坚定政治方向,掌握党的政治话语体系的经典表达,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宣讲的准备过程中,紧密围绕当前党的中心任务,心怀“国之大者”,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坚持以理服人,不要虚假共鸣。讲好一门课,成败看逻辑。一个好的宣讲逻辑线条一定是梳理得明明白白,不会让人听半天找不到重点,不明白如何论证。无论宣讲做怎样的生动外表包装,其最核心的力量还是理性和思想的力量。在实际的宣讲过程中,一些理论宣讲者为了追求表面上的生动效果,刻意迎合听众情绪,使用一些娱乐化、夸张化的语言营造所谓的共鸣氛围,或者抛出一些缺乏实质内容的话题吸引听众眼球。这种虚假共鸣看似在宣讲现场抓住了听众,但实际上却掩盖了理论宣讲的科学性和严肃性,使得听众无法真正获得理论滋养,导致理论宣讲现场看似热热闹闹,实则冷冷清清。一场宣讲,切忌平铺直叙,切忌大而化之,切忌没有重点,切忌顾左右而言他。一场宣讲,要想真正抓住听众、说服听众,就要通过宣讲建构一个能够自圆其说的逻辑链条。只有以严谨的逻辑、扎实的理论依据和充分的事实论据为支撑,深入剖析理论的内涵与价值,才能让听众理解和接受所宣讲的内容。强化问题导向,不要无的放矢。基层群众的理论需求往往源于对现实问题的困惑和思考,优秀的宣讲者必须具备敏锐捕捉这些问题的能力,才能让听众“解渴”。宣讲者要想抓住事物的本质,就要在前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广泛调研,充分了解被宣讲对象的实际工作和生活状况。抓住实践中的热点难点,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等,回应听众关注关切。善于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最新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难点问题、社会的痛点问题。了解群众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面临的诸如民生保障的短板、工作创业的压力、基层治理的困境等现实问题,将自己的知识储备与这些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进行有针对性的回应,才会让理论从抽象的概念变得鲜活,让听众感受到理论的实用价值与指导意义,从而对理论学习更加积极主动。进行话语转换,不要自说自话。基层理论宣讲的听众来自不同职业、不同地域,理论水平和认知能力千差万别,对于所宣讲理论的接受程度也各不相同。如果基层理论宣讲者忽视这种客观实际,仍沿用理论的原始表述,其中大量的专业术语、复杂体系和抽象概念会像一堵高墙,将渴求理论的听众拒之门外。基层理论宣讲要把“书面语”变成“地方话”,用“土话”让听众听得懂理论宣讲。进行话语转换的关键在于贯彻群众路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深邃的理论。既要学会顶天立地,上接天线,又要有把大说小、把高落地的一套本领,下接地气。结合听众熟悉的生产生活实际,将所讲述理论与听众身边事相联系,深入浅出地阐释理论,让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形象、充满感情。开展双向互动,不要单向灌输。在传统的单向灌输式宣讲模式中,宣讲者作为一场宣讲中的关键主体,理论被从上往下灌输给听众。这种宣讲方式忽视了群众的主体地位,听众在宣讲过程中只能被动地听讲,难以对理论问题进行思考和深度参与,也难以激发出听众将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主观能动性。开展双向互动是对单向灌输的有力突破,它强调宣讲者与听众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宣讲者在宣讲过程中要适时抛出问题,调动听众思考,激发听众的求知欲和探索欲。理论要点讲解完后,鼓励听众提出问题、分享对于宣讲内容的看法和见解,宣讲者积极予以回应,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碰撞思想的火花,深化对理论的理解,使得理论更加贴近听众需求。塑造自身特色,不要千篇一律。理论宣讲不仅是宣讲者宣讲理论、听众接收理论的过程,更是塑造一个宣讲者独一无二人格的过程,进而打造强大的个性感染力。基层理论宣讲的受众广泛,涵盖了不同年龄、职业和文化背景的群体。如果宣讲者采用千篇一律的宣讲模式、内容和方法,那么无论宣讲的理论有多么重要、多么深刻,都难以引起听众的兴趣和共鸣,这就像用同一把钥匙去开不同的锁,注定无法开启群众心灵的大门。作为一个优秀的宣讲者,要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禀赋,塑造有个性的宣讲。每位宣讲者都有独特的个人经历、专业背景、兴趣爱好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塑造特色的基础。有的宣讲者以情动人、有的以理服人、有的以文化人,在理论的内容之后,每个宣讲者都可以打造自己的个性化特色。宣讲者要强化自身的个性表达和思考深度,不被人云亦云的爆炸信息裹挟,静下心来,研读理论,深度思考,不断打磨自己,形成独到见解,着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宣讲风格和方式,这样才能在宣讲时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在众声喧哗中坚守真理的阵地,以自己的思想火花点燃群众心中对理论的热情之火。(来源:“旗帜微平台”微信公众号,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