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党史和科学社会主义学科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文章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三个关于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指导,从“四史”、哲学、逻辑学多学科、多维度对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一历史结论做出了新的诠释。对于我们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认识和全面阐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问题提供了新视角,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学科建设、教学和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成果,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1)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百年党史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一次提出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2)在《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和《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又进一步总结了百年党史的10条历史经验和5个方面的历史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5条重大原则中占统领地位的首要原则,阐述了对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若干理论的创新,在党的历史上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历史意义。
重温“四史”,以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二十大报告精神为指导,运用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相统一的研究方法,对于党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课题:“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从党史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视角,做出一些新的阐述,这对于党史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学科建设是十分有益的。
一、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3)。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历史形成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结果。如何理解这一结论呢?
首先,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一结论需要从历史学的客观性原则和历史逻辑来理解。历史学首要的原则就是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就是历史的真实性原则。作为一级学科的历史学之所以是一个科学的学科,具有科学性,前提条件就是历史学的真实性原则。历史学是以“过去的真实”为研究对象的,以过去客观存在和发生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以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如果离开了真实性原则,如果历史是可以伪造的,那么,历史学就失去了科学性。也就是说,如果离开了历史的真实性原则,历史学的科学性也就不存在了。因此,真实性原则,是历史学研究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史学界经常说“历史是不能假设的”。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由于“假设”违背了历史学的真实性原则,如果历史可以“假设”,那么,就不仅是违背历史的真实性原则,也违背了历史逻辑。因此,历史是不能假设的,必须以真实性为前提。
其次,是历史逻辑。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不同,最大的区别是:理论逻辑要求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正确推理;而历史逻辑则不同,由于历史不能假设,因此,历史逻辑要求的不是假设,而是真实。它必须以真实存在的对象和条件为前提,以真实的历史事实进行推理。因此,在理论逻辑上成立的推理,在历史逻辑上并不一定成立。当然,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统一的,可以相结合。这个统一的前提,就是历史学的真实性原则。如果既符合理论逻辑,也符合历史逻辑的真实性原则,那么,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就可以相统一,其研究结论也更加可靠。任何历史学的研究,都必须遵循历史学的真实性原则,符合历史逻辑的基本要求,这是历史学专业必须具备的关于历史逻辑的基本知识和素养,也是历史学研究首先必须确立的方法论基础。
在历史学的划分中,中共党史属于专史,当然,也必须遵循历史逻辑的客观性原则。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这是历史哲学的问题。哲学对必然性的解释是:“不得不”、“一定的”、“注定的”趋势和结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涵义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非中国共产党莫属,别无选择!
回顾党一百多年的历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成为领导党、执政党,围绕党的领导地位的合理性合法性问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的历史必然性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而又敏感的问题。在党史和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建设中,围绕这个问题的争论和斗争一直都没有停息过。西方敌对势力对中共领导党、执政党地位的攻击,作为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未放弃。从曾经的“选择失误论”、“重新选择论”、中共“早产论”等等论调甚嚣尘上。甚至有一种观点认为:由于中国共产党长期独霸了中国历史的舞台,没有给其他更优秀的政党和政治组织登台亮相的机会,中国历史只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因此,不得不选择中共是作为领导党。这样的奇谈怪论,完全违背了历史学的真实性原则。
历史的真实是:从封建社会开始,在领路人的问题上,中国历史最早选择的是农民阶级。由于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因此,中国历史选择了农民阶级作为领导阶级,希望在农民阶级的领导下,给国家和民族找到一条出路。两千多年以来,中国历史无怨无悔,一次又一次的把国家和民族的期望寄托在农民阶级身上,无数次的选择农民阶级作为领导阶级。农民阶级通过农民起义,也为推动中国历史的进步和发展,倾注了不懈的努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为历史的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直到中国近代历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的失败,才宣告了农民阶级作为领导阶级是行不通的。农民阶级领导的农民革命,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
中国历史证明:农民阶级虽然有强烈的革命性,但是,由于自身的缺陷和局限性,特别是是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是不可能给国家民族找到出路的,中国历史进行了重新选择,这一次选择的对象,是民族资产阶级,即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选择的逻辑关系是:近代以来,中国有可能走资本主义道路,民族资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代表,有可能给国家民族找到新的出路。因此,中国历史选择了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领导阶级。然而,中国历史再次证明: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国民党的领导同样不可能给国家和民族找到出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4)中国历史必须再次寻找新的领路人。在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无力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历史重任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逐渐登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从中共党史来看,党虽然成立了,但是,在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还是比较弱小的,直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的重庆谈判,毛泽东和中共代表团赴重庆和国民党谈判,商讨停战建国的大计。这时,中共才算是第一次和国民党平起平坐登上了商讨国家前途命运的历史大舞台。到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中国共产党的力量第一次超过了国民党,中国共产党才真正登上了主宰中国命运的历史舞台。直到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完全的胜利,中国共产党正式成为领导党、执政党。
回顾中国历史,在国家前途命运的问题上,历史最早选择的是农民阶级,然后是资产阶级,最后才是中国共产党。因此,那种认为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开始,就占领了中国历史的舞台,不让其他政党“表演”的论调是完全错误的。历史的真实是:中国历史的舞台首先是让其他阶级和其他政党“表演”的,是他们“表演”失败以后,中共才登台亮相领导中国革命。这才是历史的真实!这样的大浪淘沙,就是历史的选择,也是历史的必然。
从历史的观点看,历史的选择也会失误。但是,历史会重新选择,纠正错误。在中国历史的前进方向、领路人问题上,中国历史最终正确的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领导党和执政党,根本原因,是因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给国家和民族找到出路,带来希望和未来!
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在选择领路人问题上的根本逻辑是:谁能给国家和民族找到出路,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就选择谁。中国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引领中国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完成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题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5)“在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6)中国历史最终义无反顾的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领路人!这就是历史的选择的基本结论。
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的选择
党的领导地位的形成,不仅是历史的选择,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是人民的意愿,人民的心声。任何一个政党取得领导地位和执政党地位,其合理性合法性的标志,就是人民的选择、人民的支持、人民的认同。包括搞多党轮流执政的西方国家,其所谓的民主选举,也把得票率看作至高无上。
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党,根本的原因: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以后,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振兴,为国家谋富强当作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广大人民谋幸福的党,从成立开始,就把为人民服务写在了党的旗帜上。”(7)“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8)在庆祝建党一百年的讲话中,习近平再次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9) 回顾一百多年党史,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上,践行党的宗旨矢志不渝。这是中国共产党赢得人心的根本原因。
人民的选择从逻辑上看有两层含义:一是从精神层面上看,是“人心向着共产党”,人民从内心深处支持和拥护党的领导;二是从实践层面来看,是人民跟党走,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把人民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赢得了人心;人民选择了代表自己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党,从内心支持和拥护党的领导,这就是人民的选择的根本逻辑。
关于人民的选择这一结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真理。“中国共产党万岁”是人民的心声。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以后,经过第一次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整整28年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成为当今世界上超过一亿党员人数最大的领导党、执政党。在艰苦卓绝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过程中,中国人民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给国家和民族找到出路。因此,中国人民坚定的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党。
第二、中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国人民坚定不移的选择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党和执政党,这就是党和人民血肉关系的真实写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10)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 产党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中国人民坚定选择中国共产党作为自己的领导核心,这是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相统一的必然结果。
第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人民坚定不移的选择党的领导,支持党的领导。“四史”充分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只有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持党的领导,符合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党的领导就是选择了国家和民族光明的未来。
归纳起来,在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问题上,基本结论是:
第一、历史的选择是指历史方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是领路人的选择;历史的选择不是自然的过程,而是人为的过程;历史的选择本质上就是人民的选择,是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对于历史发展方向和领路人的选择和确认。这才是历史和人民选择的科学内涵。
第二、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是统一的。历史的选择本质上就是人民代表历史做出的选择,历史的选择不可能自然实现,而是通过人民的选择来完成的。因此,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是一致的,历史的选择就是人民的选择,二者合二为一。
在当今中国,没有任何政治势力可以与中共相提并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是其他任何政党无法比拟的。历史证明,如果离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不可能取得胜利。现实和未来也将证明,如果离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国家和人民的前途就会被葬送。坚持党的领导,才是国家和人民一切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这是中国人民从“四史”中得出的基本结论,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必然结果。
三、打江山坐江山天经地义
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谋任何私利的政党。为人民谋福利,为民族谋振兴,为国家谋富强,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地位是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取得的。并不是谁“赠与”的。打江山,坐江山,天经地义,合情合理。从古至今,莫不如此。这就好比一个果农,辛辛苦苦一年,风里来雨里去,在自己的土地上辛勤耕耘。终于迎来了瓜果飘香的收获成果,果农到自己的田地里去收获瓜果,收获自己的劳动成果,有何不妥?有什么值得说三道四的呢?收获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这是合情合理的。总不能因为他没有把瓜果送给你,就说他的劳动成果不合理不合法吧?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地位是经过艰苦卓绝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付出巨大的牺牲和代价才取得的。就如同果农收获自己的劳动成果一样,打江山,坐江山,天经地义。而且,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地位,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执政党地位不仅合理,而且合法。中共的领导党地位得到其他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全国人民的公认,得到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和政党的公认,其领导党地位的合理性合法性确认无疑!任何国家、任何政党、任何组织、任何人不能以任何“理由”和“借口”怀疑和否定党的领导。而且,应该进一步明确指出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不是为了中国共产党的私利,而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富强。心中无私天地宽,这样的执政底气才是真正令人敬佩的。
在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的历史过程中,也曾经出现过许多的挫折、困难和风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科学社会主义面临一系列新的重大课题,党面临着 “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特别是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形势前所未有。面对这些在科学社会主义历史上的新课题,中国共产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以壮士断腕的巨大政治勇气,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推进反腐败斗争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赢得了党心民心。历史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有决心,有能力取得反腐败斗争的伟大胜利,领导中国人民战胜一切风险,克服一切困难,把党和人民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政党和政治组织,能够像中国共产党一样,能够领导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转变。也没有任何一个政党,能够像中国共产党一样,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的历史征程所建立的丰功伟绩,是历史上其他任何政党无法比拟的。回顾党的一百多年风雨兼程、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下一个建国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历史和实现所昭示的颠覆不破的真理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一百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11)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深刻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这就是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创造性贡献和创新性发展,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12)百年风雨定乾坤!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是中国历史反复证明了的基本结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证明了的颠覆不破的真理!
(1)习近平《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人民日报 》2021年02月21日01版
(2)习近平《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单行本,第3页,人民出版社2021、7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18
(4)(6)习近平《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单行本,第9页、第6页,人民出版社2021、7
(5)习近平《在学习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 人民日报 》2018年07月11日
(7)《人民的信心和支持就是我们国家奋进的力量》,《 人民日报 》2021年03月03日 01 版
(8)《人民的信心和支持就是我们国家奋进的力量》《 人民日报 》2021年03月03日 01 版
(9)习近平《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单行本,第13页,《人民出版社》2021、7
(10)习近平《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人民日报 》2021年02月21日01版
(11)习近平《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单行本,第11页,《人民出版社》2021、7
(1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单行本,第16页。人民出版社,2022年10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2014年10月
2、习近平《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2024年12月
3、习近平《习近平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2023年4月
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而团结奋斗》单行本,2022年10月
5、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2021年1月
6、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本书编写组,《人民出版社》2021年2月
7、《社会主义发展简史》本书编写组,《人民出版社》2021年8月
8、《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1月
9、《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概论》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读物出版社》,2025年1月
10、《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年8月
(作者简介: 左邱宇,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昆明市党史学会理事,云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云南省党史研究智库专家;教育部全国硕士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库评审专家。来源:昆仑策网【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