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立虹:为官之问——被人民抬举的好书记张钦礼之五 - 昆仑策
-
侯立虹:为官之问——被人民抬举的好书记张钦礼之五
2025-08-13
焦裕禄是家喻户晓的县委书记榜样,张钦礼作为焦裕禄的亲密战友和搭档,人生命运也与焦裕禄紧紧联系在一起。张钦礼因为焦裕禄有了施展改变兰考面目的平台,因为继承焦裕禄遗志成为兰考人民的贴心人,因为宣传焦裕禄走红遭人嫉妒,甚至获罪身陷囹圄;但其所铸就的绝佳班子正副搭档,所留下的终身不离不弃对老班长功绩的捍卫坚守,所形成牢记并竭尽全力完成初心使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矢志不渝,堪称靓丽的政治风景,由此引发了值得所有领导干部深思和组织人事部门认真研究的为官之问。
一、张钦礼立足忠诚党和人民,
拼上身家性命捍卫“老班长”改变兰考之初心
张钦礼是焦裕禄的副手,也是焦裕禄的搭档,是焦裕禄生前所有重大决策的参与支持者、推进落实者。在焦裕禄去世后一直不遗余力推出焦裕禄,从来不说自己这个“老兰考”的成就,也从来不说自己如何配合焦裕禄、如何支持焦裕禄;张钦礼在学习宣传焦裕禄中,始终做到突出维护焦裕禄的英雄榜样地位,不错位也不喧宾夺主,不争功也不间接表功,让焦裕禄光芒四射,这就显得非常可贵,很值得干部部门研究思考。更重要的是,张钦礼一直想给为了兰考人民累死在工作岗位的老班长,争取到应有的光荣和应有的荣誉,也一直想让更多的人尤其是领导干部知道老班长为兰考人民鞠躬尽瘁,抓住一切机会、利用不同场合宣传焦裕禄事迹。所以有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样的结晶;有了兰考群众对张钦礼与焦裕禄关系的“张离不开焦,张也成就了焦”精彩总结;有了1978年“挖空心思捏造焦裕禄事迹,欺骗全党,欺骗全国人民的欺骗罪”等三大罪状再遭逮捕,判刑十三年。张钦礼这众多集幸运、幸福,光荣、辉煌和传奇、离奇的人生,都与焦裕禄密切相关,都与紧密配合焦裕禄,矢志不渝学习宣传焦裕禄密切相关,都与继承焦裕禄遗志改变兰考面貌密切相关,也都远远超出领导班子的最好搭档和正副手亲密无间精诚合作的关系,实际上已经达到为了共同理想共同目标共同信念奋斗终身的境界。
或许,现在一些人很纳闷,很不解,即使焦裕禄对张钦礼有知遇之恩,有让张钦礼大显身手为兰考人民做事的平台,也不至于为了焦裕禄一辈子不离不弃,为了焦裕禄的宏愿搭上一辈子,甚至几次被捕入狱最后搭上性命。这因为焦裕禄那届班子规划的改变兰考宏伟蓝图,既科学又符合实情,既反映了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也蕴含着一届接着一届干下去的宝贵价值;也因为张钦礼把学习宣传焦裕禄与改变兰考面貌造福兰考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把捍卫党的初心使命与捍卫根除三害为兰考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就有了维护集体智慧集体决策的高度政治自觉,有了几次三番挖掘焦裕禄先进事迹的动力源泉,有了用焦裕禄榜样鼓舞全县人民斗志的不遗余力。比如《人民日报》、《河南日报》发表焦裕禄事迹后,张钦礼迅即主持召开县直机关党员大会,要求大家学习焦裕禄,像焦裕禄那样言行一致、发扬“三老”作风,忠心耿耿为人民服务,依靠群众开展彻底改变兰考面貌的斗争;比如在《河南日报》发表《学习焦裕禄革命精神,彻底改变兰考县的自然面貌》,表示坚持自力更生精神根除风沙、内涝、盐 碱“三害”,在胜利面前找缺点、在困难面前找出路,经得起检查和考验地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再比如焦裕禄事迹报道后,全国各地纷纷来学习参观,无论是记者采访、作家采风,还是文艺单位创作,张钦礼都热情接待,不厌其烦的介绍,凡是到兰考参观学习和采访,只要想见张钦礼的,只要想听他介绍的,需要他带领参观的,张钦礼都有求必应。不管是小范围座谈,还是大场面报告,都带着深厚的感情,因此眼泡常常肿着,喉咙常常哑着,正如记者所说:“张钦礼对焦裕禄真的是有感情,只要介绍焦裕禄事迹就动情,就声泪俱下”【知乎,真假张钦礼——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下>】。焦裕禄2009年9月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联合评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9年9月焦裕禄荣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张钦礼真的为“老班长”争取到了应有的荣誉和荣光,哪怕自己最终落得身陷囹圄,至死都没有平反的境地。可见,焦裕禄与张钦礼有一样的境界,一样的崇高,都应当是最美奋斗者,都应当是感动中国人物,然而两种迥然不同的结局,特别值得深思,也特别值得研究。
二、张钦礼不顾一切宣传总结
前任的功劳成就是否值得?
正确对待前任,正确对待前任的决策,是避免急功近利短期行为的有效举措,张钦礼立足改变兰考面貌的千秋大计,不顾“新班长”对焦裕禄和学习焦裕禄的反感,坚定不移继承焦裕禄遗志,与不顾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急于求成,与不顾群众呼声和群众意愿的急于出政绩,形成了鲜明对比,更成为潜心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榜样和示范。
这突出表现在张钦礼在全省造林工作会议上把工作汇报变成了介绍焦裕禄事迹。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同志病故,第三天河南省在民权县召开豫东沙区造林工作会议,会上张钦礼流着泪介绍兰考的造林情况,介绍已故县委书记焦裕禄对兰考县除“三害”作出的突出贡献和感人事迹,特别介绍焦裕禄留下的“我活着没有治好沙丘 ,死后只有一个要求,要求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上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遗言,使得与会同志都深受感动,关键是主持会议的王维群副省长没有因张钦礼转移主题而打断和批评,反倒认真听了张钦礼的发言,还高度评价了焦裕禄同志,号召学习焦裕禄。这表明不管焦裕禄还是张钦礼,坚持改变兰考面貌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上级关心支持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焦裕禄这个先进典型也得到上级的认可。
也表现在张钦礼专门向省委报告焦裕禄事迹。1964年8月,张钦礼向河南省委呈报《关于兰考人民除“三害”斗争中焦裕禄事迹的报告》,叙述了焦裕禄带领干部、群众治理“三害”的功绩及临终遗愿。省委一位副书记读了这个报告很激动,在四清工作会议上公开表扬了焦裕禄大公无私、忘我工作的精神,号召全省党员干部向他学习。继之张钦礼又配合新华社河南分社领导和记者推出关于焦裕禄的2000多字消息,第二天《人民日报》刊发《焦裕禄同志为党为人民忠心耿耿》,《河南日报》第一版配社论给予转发。后来又全力配合穆青、冯健、周原等新华社记者,推出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 ——焦裕禄》,并配发了《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学习》的社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同时播出。从此,焦裕禄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焦裕禄也成为领导干部鞠躬尽瘁为人民的榜样,实现了张钦礼期望组织肯定焦裕禄,期盼焦裕禄成为学习榜样走向全国的愿望。
然而,张钦礼的行为却得罪了一些反感学习焦裕禄的领导。接替焦裕禄的兰考县委书记,不仅对人民日报《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冷嘲热讽“长篇通讯把兰考写得太好了,什么沙丘披上了绿装呀!什么滔滔河水归了河道呀!什么盐碱地上长出了好庄稼呀!兰考的沙丘、盐碱没改造的多着咧……反正我没看出兰考有什么变化”,而且在作家李准的《焦裕禄》电影剧本上批道“把焦来兰一年写得变化之速,这就不符合逻辑了”,甚至牵强附会指出“表现了一个焦来一年就变了样, 这就肯定了一个焦,否定了十六年党的领导”。当时的开封地委宣传部长,也对学习宣传焦裕禄表现出极大的反感,提出一连串质疑“焦裕禄到兰考才多长时间?干出了啥成绩?兰考是啥典型?宣传出去,叫人家来看您的啥呀?看您的沙荒呀!看您的盐碱呀!看你两个人合穿一条裤子呀!”,武断地认定“是张钦礼瞎胡汇报的,穆青瞎胡写的,我不同意……”。当时河南省委某重要领导到兰考考察,看到焦裕禄用品摇头否认“县委书记就盖这样的被子,穿这样的鞋袜吗?我不信,假的,假的”;他参观了焦裕禄树立的双杨树道路这面红旗,武断否定“这算啥社会主义道路?封了它”;他看到墙上的“兰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标语,大发脾气“兰考人真是抠着腚上树——自己掐自己!怎能这样呢?给我抹掉”。【资料源自知乎,真假张钦礼——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下>】。
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学习宣传焦裕禄充满着斗争,对焦裕禄的评价也不都是正面,从接替焦裕禄的县委书记对学习焦裕禄的态度,到省地两个领导对学习焦裕禄的吹毛求疵,对焦裕禄精神的不屑一顾和抹黑,不是更证明张钦礼的难能可贵吗?张钦礼作为焦裕禄搭档,焦裕禄去世后就主持工作,可上级又派了新书记,但他没有半点怨言,依旧把学习焦裕禄坚定不移改变兰考面目当作生命的全部,足见其高尚人品和做大事格局,以及像焦裕禄那样“一心装着群众唯独没有自己”的崇高思想境界。
三、张钦礼呕心沥血继承焦裕禄遗志
是不是太死心眼?
俗语“一个将军一道令,一个和尚一套经”,是几千年的传统,也比喻谁掌权谁说的话就算数。即使现代也存在着领导风格不同着力点不同的现象,也有一任领导班子一任规划蓝图的恶习,而像张钦礼这样的继任者坚持继承焦裕禄的遗志,坚守改变兰考的初心使命,真的是凤毛麟角。
重要的是,张钦礼在焦裕禄去世多年,领导班子更换多次,还一直维护焦裕禄原来的规划蓝图,还不断总结挖掘焦裕禄事迹,让焦裕禄精神放射出耀眼光芒,哪怕因学习宣传焦裕禄蒙冤,哪怕惊动敬爱的周总理两次亲自下命令搭救平反,也不愿意做所谓的“眼皮活”“会来事”,宁可继承焦裕禄遗志而被捕入狱,也不愿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变色龙”。这就让人产生很多疑问,张钦礼如此倾尽全力维护前任的蓝图规划是不是太固执?呕心沥血继承焦裕禄遗志是不是太死心眼?其实,张钦礼的可贵就在这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应该“虽九死其犹未悔”、“历尽苦难痴心不改”,也符合党的百年育英光荣传统和党百年育英工程的宏伟指向,而张钦礼的现代启迪意义也在这里。
1、续写焦裕禄改变兰考的宏愿。在周总理关怀下,张钦礼回到兰考当了主要领导,他提出一个重大议题就是全国学习焦裕禄,学习兰考,兰考怎么办? 张钦礼不仅带领县、社负责同志到林县参观红旗渠,学习红旗渠精神,还决心学习林县人民开通红旗渠,引来漳河水,重新安排林县山河的经验,利用黄河水重新安排兰考大地。1968年春,张钦礼主持召开了兰考县三级干部大会,作了“黄河欠债黄河还,重新安排兰考大地”的讲话,使这次会议成为兰考历史上继承焦裕禄遗志,续写焦裕禄没有写完的文章,誓将兰考大地重新安排,建设社会主义新兰考的誓师大会。会后专门成立了“兰考县重新安排兰考大地”办公室,组成由领导干部、技术员、群众代表参加的调查队,花费40多天时间,步行2000多里,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拟定了包括巩固发展除“三害”成果,管好用好防风固沙林,搞好排涝河道的岁清,清除次生碱;造56万亩耕地的农桐间作防护林;利用黄河自流灌淤,将26 万亩沙碱 荒地改造成肥沃良田;打机井4600 眼,建提灌站 16 个;在王善人庄建设 100个流量的提灌站,改造明故道6万亩沙荒地为良田;建设化肥厂、磷肥厂、氨水厂,实现化肥、磷肥自给并能出售;大力发展电力生产,逐步实现工农业生产电气化;大力发展机械制造工业,逐步实现农业机械化;积极发展县、社、队工业等11 条《重新安排兰考大地概要》,其中第11条最为引人注目,就是“以焦裕禄为榜样,促进干部思想革命化,保证‘重新安排兰考大地’规划胜利实现”。县委常委扩大会议通过了“重新安排兰 考大地”的规划概要,还组织起近万人的工程队实施推进这个宏伟规划。
2、学习宣传焦裕禄的离奇蒙冤。在对待焦裕禄这个榜样实际上一直存在着斗争,起初是焦裕禄能不能作为典型的斗争,继之是树立焦裕禄典型的长篇通讯是否真实的交锋,激烈的是围绕继承焦裕禄遗志改变兰考面貌的斗争。第一次是1966年秋北京一群大学生来兰考以把社会主义兰考写得凄凉黑暗理由宣布《〈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是一株修正主义的大毒草》,指责介绍焦裕禄事迹的人是“政治扒手”,利用宣传焦裕禄捞取政治资本,惊动国务院办公厅指示河南省尽快调查焦裕禄事迹的真伪,最终调查结论是:长篇通讯是一篇好文章,焦裕禄是一个好典型,张钦礼是一位好干部。第二次是当时兰考县委的一些领导动用政法机关,给张钦礼安上煽动群众斗群众的罪名,被宣布为现行反革命逮捕入狱,兰考群众一次又一次向北京写信,向毛主席、周总理反映实情,一位老农1967年7月,受兰考百姓的重托,背上焦裕禄同志画像,跪在天安门城楼毛主席像前,哭诉“亲爱的毛主席、周总理,为兰考人民做主,救救焦裕禄的好战友、兰考人民的好书记张钦礼”,周总理闻悉后,亲自命令河南省军区司令员把张钦礼同志从兰考监狱接出来,安全地护送到北京,周总理亲切拉着张钦礼的手在众人面前走了一个来回,沉痛地对大家说:“这是刚从监狱里营救出来的张钦礼同志……”,在周总理关怀下,张钦礼重新回到为人民服务的岗位。第三次是张钦礼继承焦裕禄遗志,学习林县,实施“重新安排兰考大地”,各项工程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却被将此定罪为“兰考红旗变色了”、“兰考的方向道路错了”,派一帮人到兰考召开全县干部会议揭发批判张钦礼28天,还以调到信阳为借口,把张钦礼软禁在一个叫金刚台的地方。周总理得知后又一次下命令把张钦礼同志从兰考监狱接出来,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当众给张钦礼同志平反,调任开封地委书记兼兰考县委第一书记。从此到毛主席周总理逝世,张钦礼率领全县人民把已经下马的黄河灌淤工程重新启动,把被破坏的工程恢复起来,没完成的工程接着干,很快全县上百个工程,千军万马齐上阵,轰轰烈烈又干起来了。到1976年胜利完成了这一艰巨伟大工程,把兰考26万亩风沙盐碱地全部变成麦稻两熟的良田,产量成倍增长,工业同时也获得比周围县都快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善了人民生活,改变了兰考穷困面貌。1977年当张钦礼继续带领兰考群众跨向更高台阶时却被捕了,还是在引黄灌溉的工地上被捕的,张钦礼满腔悲愤对干群大声呼喊“乡亲们再见了!” 张钦礼被判了13年徒刑,三大罪状其中一条就是“挖空心思捏造焦裕禄事迹,欺骗全党,欺骗全国人民的欺骗罪”,这让群众很不理解,也就有了群众跪在监狱门口感动狱警的场面【知乎,真假张钦礼——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下】。老百姓都说:“一端起碗里的白米饭,就想起了俺的两位好书记。焦裕禄是为俺兰考老百姓活活累死的,张钦礼是为兰考人民坐牢活活被冤死的”。所以,兰考百姓以“三个无人可比”:“一是改变兰考落后面貌所做的贡献无人可比;二是宣传焦裕禄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一面旗帜的功劳,无人可比;三是张钦礼为党为民鞠躬尽瘁曲折离奇,无人可比”,竖起了“张钦礼是活着的焦裕禄”丰碑【知乎,《张钦礼传》节选:空前绝后,老百姓自发为张钦礼树立起一片碑林】。
显然,张钦礼“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持焦裕禄规划的改变兰考蓝图,既不是固执,也不是死心眼,而是反映了他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更彰显了张钦礼为民奉献的崇高境界。
四、请看人民对张钦礼的评判和回应——
张钦礼矢志不渝捍卫初心使命值不值?张钦礼不怕丢官不怕坐牢学习宣传焦裕禄继承焦裕禄遗志最终落得人财两空痴不痴?人民的评判和回应,是最权威最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答案。
2005年张钦礼逝世一周年,一位从郑州赶来参加纪念活动的老同志慷慨陈词:“张钦礼的名字将载入清官史册!为人民世代传颂”,80多岁老者面对张钦礼墓碑感慨万端说:“群众心里有杆秤,能秤出当官几斤几两,老百姓怀念张钦礼形成的祭祀风俗,比啥都金贵”。被群众誉为载入史册的清官,为祭祀他改变老传统形成新风俗,这得需要多大的功德?又是多么的荣光!与那些生前对群众耀武扬威的权贵形成了何等鲜明的对比!
2006年张钦礼逝世两周年,人民这样评判:人们涌向他的墓地,立碑代表、焦裕禄的长女焦守凤发言:“当年我爸爸在兰考工作时,作为县委副书记的张叔叔,与我爸肝胆相照,亲密合作,患难与共,为改变兰考灾区的面貌贡献了自己全部力量”,“我爸爸病故后,张叔主动向上级党和全社会宣扬、介绍我爸爸的事迹与精神。张叔带领全县人民终于制服了沙荒、盐碱、内涝三害,实现了我爸爸的遗愿”,“现在,乡亲们自发地为他树起一座座丰碑,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对党的好干部诚挚的热爱和怀念”。焦裕禄女儿亲自发声,亲自证明张钦礼学习宣传焦裕禄继承焦裕禄遗志的感天动地,有力反击了一些别有用心的传言。
2007年张钦礼逝世3周年,人民这样评判:群众自发举行了纪念大会,全面总结了张钦礼光辉的一生、崇高的精神、非凡的功德,引起全场强烈共鸣,真正验证了张钦礼是死了仍然活着的人。
张钦礼逝世十周年后,人民这样评判:2014年张钦礼逝世十周年,参加祭祀者多达3万人,墓园立碑达到71方,形成了千古罕见的民间碑林。2016年纪念大会上碑林又添特殊命名的碑——功德碑,亲民碑,亲情碑,以及与张钦礼一起除三害的老支书们的忆当年情怀碑。此后的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和忌日,都有数以千计的人为其扫墓、烧纸、致祭、立碑,都有自发前来不喝一口水不吃一口饭的响器班子,都有锣鼓喧天、声泪俱下的悼念活动。新华社老记者参与采写《县委书记的榜样》的周原赞叹“万民有口皆是碑”。
有个多次受到中央领导接见的焦裕禄展览馆功勋讲解员李国庆,在张钦礼墓前诉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盼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张钦礼平反”;当年兰考县林业局的林业技术员已经成为高级工程师的朱礼楚,在回忆录中呼吁:“我期盼着新闻媒体,期盼着所有主持公道、坚持真理的人把实情、把兰考人民的心声反映到党中央、国务院。若能如此,我情愿向你们跪磕八个响头”;一个老农看到祭祀张钦礼的场景由衷呼喊张书记“您这一生值了,比啥都值”;有个老领导愤慨呼喊“千古奇冤,兰考一张;全心为民,忠贞于党;革命到底,万古流芳!”【资料源自《河南宣传部原副部长:沉痛悼念张钦礼同志含冤逝世十周年》红歌会网2014-05-12】,很是发人深思。
值得一提的是,张钦礼有多次改变命运的机会,都离奇的失去了。一次是当年周总理想把杨贵、张钦礼留在中央工作,当时河南省委第一书记“两个典型总得给河南留一个吧”的恳求,把张钦礼留在了河南,如果张钦礼当时去了北京,就是另一种命运了,但若非张钦礼回到兰考坐镇,兰考面貌不会有那么大变化。第二次是河南一位当权领导授意他揭发河南调入北京的领导和前省委一把手,他不愿意昧良心瞎编去“立功”,也就有了不识时务的被捕判刑,听起来是不是有些荒唐?还有一次是他自己不识“抬举”,许多媒体、个人为他申冤写报道,呼吁当局为他平反。可当他看到许多报道把他说成是受了极左路线迫害,坚决不同意这种歪曲历史真象的说法,他说,周总理三次解救我,为我平反,都是执行的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政策,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我张钦礼的一切。他告诉家属一定要照他说的做,决不能为争取平反去歪曲历史,违背真理。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是何等高风亮节。
概言之,第一个让人知道焦裕禄好书记的,是张钦礼;第一个积极介绍焦裕禄事迹的人,是张钦礼;第一个让人为焦裕禄感动的,还是张钦礼;矢志不渝继承焦裕禄遗志改变兰考面貌的,还是张钦礼。张钦礼坚持学习宣传焦裕禄,矢志不渝继承焦裕禄遗志,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对初心使命的坚守,尽管他为了坚持这个初心使命付出了被捕入狱的代价,但他始终没有后悔,这与那些为了权力金钱背叛初心使命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
“焦裕禄我们的好书记,你就像那泡桐树巍然挺立”,人们唱起焦裕禄,就想起张钦礼,焦裕禄张钦礼都像泡桐树巍然挺立,永远活在兰考人民心里!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员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