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立虹:五一节,还记得“特别能战斗”的老矿工吗? - 昆仑策
-
侯立虹:五一节,还记得“特别能战斗”的老矿工吗?
2025-05-01
【2004年四表哥终于来到向往已久的天安门】
谁还记得“特别能战斗”的老矿工?
——五一特忆新中国矿工四表哥
侯立虹
五一劳动节,让我想起了曾被伟人褒奖过的创造“特别能战斗”精神焦作煤矿工人,想起了下一辈子煤窑的焦作煤矿工人四表哥。这个焦作煤矿马村矿的一员,从1951年8月进入焦作煤矿直到2025年1月去世,把一生都献给了焦作煤矿,他的主人公精神,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的大公无私品质,所弘扬的“特别能战斗”光荣传统,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值得他的后辈接续传承,发扬光大。
伟人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以人民领袖改天换地的锐利眼光,提炼概括出焦作煤矿罢工精神的灵魂——“他们特别能战斗”这一令工人阶级骄傲自豪的论断。 从此“特别能战斗”精神便成为焦作煤矿工人书写中国工运史上灿烂篇章的标识,也写下了新中国焦作煤矿工人赓续“特别能战斗”精神血脉的辉煌,自1949年9月4日焦作矿务局成立,同年12月19日,焦作煤矿工会更名为焦作矿区工会,焦作煤矿工人在党的领导下,持续投身到建设新中国的伟大事业中,从1949年到2019年的70年间,焦作煤矿累计生产原煤3.7107亿吨,用实际行动再一次赋予“特别能战斗”精神新的历史内涵。而我的甘愿放弃让人羡慕的西北军区纺织厂、主动献身新中国煤矿事业、做了一辈子焦作煤矿工人的四表哥,就是这个“特别能战斗”队伍的其中一员,就是以工人阶级大公无私品质书写这个辉煌的先进分子,为新中国煤矿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970年在中马矿的工作证】
四表哥,郭庆玉,河南焦作博爱县人,1930年生,是名副其实的新中国第一代矿工。他从小丧母,姊妹六个靠姥姥相依为命,他5岁那年因家乡闹饥荒,弟兄几个出去逃荒,从河南一路沿讨先到山西又到陕西,途中弟兄又失散,受尽了饥饿寒冷煎熬,流落到一个纺织厂当童工,解放前夕终于加入西北军区纺织厂。四表哥岁人个不高不善言谈,但纯真善良,老实勤奋,吃苦耐劳,工作卖力,加上爱钻研,不怕吃亏,很受工友们的喜爱,领导很器重他,表示他探亲回来给他压担子(亦即重用提拔的意思)。谁知他1951年6月回乡探亲,再也没有回来,而且做出了人生重大转折,也就是辞去西北军区纺织厂工作,重新在焦作煤矿参加工作,按现在说法亏大了,因为西北军区纺织厂带有部队性质,又是建国前参加工作,他的工友们退休时很多都按离休办理。原因是四表哥回到老家时,焦作煤矿也在大量招工,那时新中国刚成立很需要煤炭,条件有限下煤窑有很大风险,所以深受旧社会苦的他,决意参加煤矿建设不再回西北去,当然也有家中只剩下姑父一人,家里也需要人的原因。据家人回忆,四表哥给西北军区纺织厂去信说明想法后,领导很是诚恳挽留,讲了留在西北军区纺织厂的种种好处和日后的发展前景,劝他好好想想,但四表哥还是执意当了矿工,到焦作煤矿王封矿下井,放弃了让好多人惋惜的西北军区纺织厂工作,也就失去了离休的待遇。然而,四表哥却从来没有后悔,也很少给人提起过这事,大部分自始至终压根就不知道他有这么个经历,可见四表哥是多么的低调,对当矿工的选择多么坚定!
四表哥自1951年6月辞去西北军区纺织厂的,同年8月进入焦作煤矿王封矿,直到2025年1月去世,73年就没有离开焦作煤矿,可以说把一生都献给了煤矿。他老实肯干,任劳任怨,1970年代比矿长的工资都高,虽然不善言谈,但确实被当作“八级老角”(其实只是七级,退休时才成为八级)的权威,大小领导对他都很尊重。四表哥完全具备了工人阶级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钻研,特别能任怨,特别能知足等“特别能战斗”的品质。
一、四表哥特别能吃苦,展示了新中国第一代矿工的荣耀
解放初期四表哥去焦作煤矿王封矿上班,离家20公里,那时候没有车,每天都是走路,来回跑八九十里,上早六点班凌晨二、三点就得出发,为了节约时间总是走小路,走石河时还不断遇到狼,真的是很辛苦。不只是来回路上走路辛苦,上班更是辛苦,新中国初期煤矿工人虽然政治地位有了根本性改变,政府也很重视煤矿工人生产安全,但生产力水平一下子改变不了,井下采煤还主要依赖于人力,开采工具也比较原始,井下的工作面掘进和采煤都是用爆破方式产煤,掘进巷道的支护全部用木材,需要二人用肩扛从大巷到工作面,四表哥和工友们不仅劳动强度非常大,还都是在低矮、潮湿的巷道中工作,环境极其艰苦。同时,井下工作还存着危险性,既需要面对水、火、瓦斯等自然灾害的威胁,还要应对可能出现的巷道塌方等安全事故。所以,新中国煤矿工人的井下工作,依然是一份极具挑战性和危险性的工作,而对四表哥来说,无论工作强度安全程度还是工作条件环境,都与他之前所在的西北军区纺织厂形成了鲜明对比,如果是意志不坚定的人,肯定后悔。可他一想到国家建设需要煤,把煤当作乌金,再想到老百姓生活需要煤,每天买煤拉煤的人排着长长的队,觉得自己的苦和累很值得,按四表哥自己的话就是毛主席那么看得起矿工,夸咱们特别能战斗,咱就要牢记毛主席的话,干啥都要想着支援国家建设,到哪里都要吃苦在先享受在后。那时节,尽管常常需要在高温和高湿度的环境中长时间作业,身体状况承受着极大的考验,尽管一到狭小的工作面上,乌烟瘴气,煤尘翻滚,有的地方还直不起腰来,放炮后的火药味、煤尘味,久聚不散,呛鼻呛眼,头灯的灯光也很难穿透烟尘看清前面,头顶上还会有煤渣和碎石跌落下来,可四表哥从未产生过畏惧畏难情绪,而是不怕苦不怕危险,既踏踏实实,又积极钻研,认真琢磨掘金采煤各个环节的窍门,学习预防各种风险的的知识和技术,很快成为煤矿的骨干。那时候煤矿工人称为“工业战线的排头兵”,四表哥他们真的是怀着建设祖国的满腔热血,肩扛手刨,即使遇到透水、塌方等危险,也毫不退缩地在漆黑的矿井里开采“乌金”,从未言苦也从不抱怨地在井下巷道里用简陋的工具,用辛苦和汗水创造出惊人的产量,他们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一心只想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后来经组织关心别人介绍与表嫂成了家,帮助料理家务照顾老人,可那时全国都在大跃进,他看人家家属都在后勤帮忙生产,也把表嫂带去王封职工食堂帮忙,服务高产,有了孩子后就在王封矿安了家。那个时代,都是一心一意为国家做贡献,提高生产,多出煤,出好煤,干劲十足,表嫂成了家属骨干。后来还被选上三营营长,抓后勤工作,夫妻俩为国家建设各尽其能。那时他们不图任何个人回报,只希望在自己的努力下祖国变得强大,那时代有首“工人阶级硬骨头”的歌,据说五音不全的四表哥经常哼哼,他是把个人朴素的愿望融入国家发展的洪流,用奉献书写着属于新中国矿工的荣光。《河南日报》1953年1月12日报道,焦作矿务局在爱国增产节约运动中创造了采煤、掘进、机电、生产管理等30多个先进经验,燃料工业部和中国煤矿工会奖给焦作矿务局毛主席镀金半身像匾一幅,全体职工每人一套工作服,四表哥接享受了这个荣光。在第一届中南燃料工业先进经验交流大会上,焦作矿务局荣获“安全生产第一名”和“作好基本建设第一名”的奖旗。1956年的1月7日,煤炭部在焦作矿务局文化宫举行授奖大会授予王封矿锦旗一面和奖金10000元,这其中也都有四表哥的荣耀。
二、四表哥特别像革命的“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四表哥在工作中不仅能吃苦,而且喜欢钻研,很快成为生产先进和骨干,当韩王矿斜井需要骨干能手,就把他调到那里,迅即又成为这个地方的好把手;后来演马矿又需要骨干,他又调到演马矿;1969年大马矿(现在的中马矿)开井,要开拓新巷道,四表哥又被点名要到大马矿领班开拓新港道。1970年代焦作煤矿的五个矿井他几乎走了一遍,走到哪里,哪里宣传拦里就能看到他的先进事迹,在他身上真的体现出“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四表哥很低调,从来都不说自己什么先进,反倒经常说毛主席要我们工人阶级特别能战斗,“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当先进更要努力干好,绝不能拉在群众后面。1960年他调到演马矿在井下工作时,工作面出现意外塌方,有工友埋在里面,他为救人几天都不上井,领导让他上井休息一下,他说我有经验,自己休息是小事救人是大事,只要早点能把工人救出来我再休息。几次领导和工友都劝他上井怕他身体吃不消,都被他拒绝,只到把工友都救出来,他才上井,那一次没有造成伤亡。演马矿大张旗鼓表彰,为四表哥披红戴花,还为此唱了三天大戏。可他由于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加上当时救人时连续几天在井下,几天不见阳光,又吃不进饭,几乎没有怎么休息,身体也慢慢出了问题,全身浮肿。当时表嫂还是王封西北地管后勤三营营长,听说四表哥病了很是着急,申请上级想调演马,领导考虑离不开,就让表嫂先去看看照顾一下,可四表哥身边一直离不开人,也没有及时转手续,时间久了弄成了自动辞职,再后来又成了没有工作家庭妇女。不少人觉得很亏,因为四表哥是为救工友的工伤,照顾四表哥也是组织同意的,便劝四表哥找矿领导说明情况,把表嫂手续转过来,他却说1960年困难时期焦作煤矿精简下放,10000名职工恋恋不舍离开工作岗位自觉为国家分忧,还有很多矿工支援西安铁路局和西北工程局,支援贵州六枝矿支援湖南、广东煤矿建设,支援西南矿建,他们都舍小家为国家,再也没有回来,做出了应有的牺牲,自己老婆这点事不算什么,不应该给组织添麻烦,自己更不应该搞特殊。四表哥真的是以工人的主人公责任感,身体力行舍小家为大家。
三、四表哥特别坦诚,表现出对组织纯粹忠诚对工友无私关爱
四表哥资格很老,业务也很棒,带的徒弟很多都当了区队长,甚至有的都当了矿长了,可他一直是个工人。不少人为他鸣不平,其实这真不能怪组织,因为组织一直很重视培养他,很多领导有很多次都想提拔他,发展他入党(当时矿上惯例提拔必须入党),由于他总在申请书上写着大哥在台湾,不管提拔入党都特别受影响,弄得多次上会多次通不过。大家也都知道他说的大哥在台湾只是道听途说,但原则问题又不能迁就,于是有个领导对他的执拗很生气,对他的死心眼(他完全可以说下落不明)哭笑不得,亲自给他谈话,问道“你真确定你大哥在台湾吗?”他说“不知道,只是听别人说过。”“听谁说的?”“不知道。”“有书信和消息吗?”“没有。”“那你怎么老是说你大哥在台湾?”四表哥说“我怕有一天我大哥真的在台湾,我不是欺骗组织了吗?”他对组织的赤诚让领导很感动,肯定地说“你做得对,一心为组织考虑,我支持你。”看看,这就是工人阶级的觉悟,也是工人阶级的实在老实,为了组织的纯洁,宁可自己不进步,也不能干有可能欺骗组织的事。或许有人认为这样的老工人脑筋太死板,实际上这正是他们的高贵品质。
还有四表哥搬到了演马工人村,离老家太远了,身体又有病,表嫂还要照顾三个孩子,实在顾不上照顾姑父,表姐义不容辞承担起这个任务,表姐家孩子多更困难,所以他们很感谢表姐,还专门给表姐做了一件衣服。在矿领导及同志们的关心下,四表哥身体渐渐地好了起来,就想着回家看望老人,由于演马矿离老家很远,回一次老家都须借同事的自行车。后来姑父又因为去四表哥家看孙子,步行半路被大雨淋病了,且此后姑父经常有病,使得四表哥咬着牙借了工会互助金和工友的钱,买了辆自行车,每逢周日就回家照顾姑父,直到姑父去世。那时他工资虽然不算低,可不能下井自然少了井下津贴,家里人口多,经济很紧张,常常捉襟见肘,领导和工友很是同情,春节年关救济总是想着他,但四表哥不仅从来不向组织伸手,而且每次被评上都主动谦让,把救济留给更困难的工友,工会和工友都很感动。
四、四表哥特别能奉献,表现出一辈子听党话跟党走,不给共产党脸上抹黑,跟工人阶级争光的高度觉悟
四表哥一辈子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虽然受大表哥在台湾影响,没有入党提干,但一直感恩共产党毛主席,他多次跟同事和孩子们说,没有共产党我早就被饿死了,我这一辈子永远都听党话跟党走,不给共产党脸上抹黑,跟工人阶级争光。他在工作中,虽然只是班组长,但很有些大领导的风范,不仅哪里艰苦去哪里,而且发现井下危险自己冲在最前面,保护过许多同事和工友,还冒着风险保护过许多下井的领导,在困难面前,在危险面前,总是先让别人退到安全地,自己凭着经验排除或逃出危险,说是这样不会给组织添麻烦。1960年代、1970年代就发生过好多次类似事件,最突出的是1972年(孩子们回忆是1973年),他在井下干活时根据自己的独有经验,发现顶棚上有声音,断定会冒顶,就赶快让工人离开,一个徒弟跑得太慢,眼看一块大岩石掉了下来,四表哥一个箭步冲上去,一把把他推开,大石却从四表哥半边头顶砸到肩膀上又滑落到脚上,他不顾自己安慰还问大家有没有受伤。大家都说安全脱离了,劝他马上上井去医院,由于当时戴有安全帽头部没有流血,可能是砸到肩膀和脚上麻木了,也不知道疼,他还要坚持工作。徒弟们硬是把他搀扶上井送到矿医院,矿医院又派车送到矿务局中央医院住院,经检查头部受伤虽没大碍,但耳朵听力受损下降,脚面也骨折了。尽管四表哥一直说小伤没关系,多次要求出院,可前来看望的矿、区队领导都命令他安心修养,过没几天他感觉恢复得可以,脚骨折还没全好就上班了。其实,那时得领导也想让他早点上班,因为那怕他坐到井下看着不干活,大家都有安全感,领导也放心。可以说每天矿上的广播里都在表扬四表哥班组生产第一名,矿大礼堂外宣传栏每一期都有四表哥的照片和事迹。以我们的通常观感,文革时期政局动荡,各种社会生产都陷于了停顿。其实焦作煤矿则不然,文革时期焦作煤矿的产量还在持续增长中。虽然有各种政治运动的影响,但是在“抓革命促生产”的口号下,我们的工人阶级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工作状态(原创 一百二十年焦作煤矿风云录,搜狐2019-05-24 )。而四表哥就是创造煤矿产量持续增长的其中一员。
【国家煤炭部颁发的献身煤矿事业的荣誉证书】
奇怪的是,四表哥工作处处当标兵、做模范,及至涨工资他却总是推让,有几次区队里已经给他报上,他还要求让给别人,说让给困难的工友,领导和大伙都拗不过他,几次都换成别人。评老模也是这样,总让给别人说自己已经得了不少荣誉,应该鼓励新人和年轻人,又一次次让出本是他的奖励荣誉,尤其是后来很多人已经把工资和奖金看的很重时,每次涨工资一些人哭闹要求给自己涨工资,一些人托人压着跟自己涨工资,他还是这样,所以有几次领导都不忍心,命令他不能再让,这是组织决定,老工人要服从组织决定。可以说,他的大公无私,他的一心为国家为工友,感动了很多人,包括不同级别的领导。新中国成立后,焦作煤矿累计生产煤炭数亿吨,有力支持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在六、七十年代,焦作煤矿连续多年创造了煤矿安全、成本、效率等多项全国第一,煤炭年产量最高时达到700万吨。向各地煤矿输送了大批管理干部,是全国有名的出经验、出人才的煤矿,并涌现出了刘九学、丁百元、吕茂盛等全国著名劳模,成为焦作煤矿的骄傲,而四表哥则是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写在人们心中的劳模。四表哥的无私奉献给自己家带来了困难的生活压力,不仅日子过得很紧巴,而且老伴也因为他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家里7个孩子要吃要喝要上学,再加上一个精神病人,可想而知多么困难?好在那个年代免费上学,单位开个家庭困难证明就可以免费。娃儿也好养,大的看小的,衣服也是过年才做身新的,大的穿过小的穿,1974年又生了老八,经济上越发捉襟见肘,弄得四表哥连上下班给他冲的鸡蛋水都不舍得喝完,总给老伴留半碗,好在那时的单位,也就是他心中至高无上的组织,一直很关心照顾,所以四表哥特别感恩共产党毛主席。尽管四表哥这样的困难,还是尽量不给组织添麻烦默默的撑着、忍着,更出乎意料的是,单位有什么困难补助,涨工资(类似奖金),他居然一直发扬风格让给别人,说是有工友比他还困难,让大伙和领导很感动“老工人觉悟越高越不能亏待”,很多次都是专门研究发给他。四表哥退休前又赶上涨了一级工资,区队领导特别交代,老老实实接受,不许再让,不许给组织出难题,四表哥笑了,领导也笑了。
【1996年三弟兄合影,右起依次是四表哥三表哥五表哥】
四表哥一辈子以厂为家,享受着国企工人的荣耀,后来他的儿女们却经历了下岗,工人开不出工资的窘况。他所在的单位,有的靠每天发给工人几块钱菜票维持生活,有的给农民打小工、收麦子,有的到搬运站卸水泥包,抗麻袋,他的大儿子厂子倒闭,媳妇没工作,生活没有着落。儿子听说矿长是他爸老部下,想让他卖卖老脸弄个饭碗,他却说一辈子不给组织找麻烦,也不为了小辈给组织找麻烦,让他们自强不息。他的“只要肯出力饿不死人”,促使8个儿女都迎着市场经济的风浪,不怕三番五次从头做起,自食其力,且小有成就,尤其是俩孙子都很优秀,都当了兵,都在部队入了党。每当四表哥看到孙子们的军功章,高兴得合不拢嘴。四表哥在工作上是称职的好工人,退休后又是好丈夫,好父亲,好爷爷,培育了良好的家风,儿女们都很孝顺,尽管他到快90岁时,大儿子却因家里液化气爆炸失去生命,他硬是挺过了老年丧子的悲哀,坚持锻炼尽量不给儿女添麻烦,最后几年子女们轮流照顾他,2025年因肺积水等病住院抢救无效去世,走的时候95岁,算得上高寿。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是中国工人阶级伟大品格的生动体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集中展示,是我们时代的宝贵财富,而四表哥一辈子与铁锹、大锤、钎子相伴,无怨无悔为国家挖煤,在艰苦岁月里为国家“挖”出希望之光,四表哥就是这宝贵财富创造者一员。
中国工人阶级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一代又一代英雄模范人物塑造的“信念坚定、立场鲜明,艰苦奋斗、勇于奉献,胸怀大局、纪律严明,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的工人阶级伟大品格,铸就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精神动力,四表哥为此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河南焦煤集团深入发掘焦作煤矿工人的红色基因,树立焦煤文化自信,将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精神进一步升华为“听党话,跟党走;能吃苦,讲奉献;敢斗争,勇创新”的企业精神,赋予了“特别能战斗”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和现实意义,将红色基因内融于魂,外化于行,这应该是作为新中国第一代矿工弘扬“特别能战斗”精神的四表哥们,引以自豪的荣光。
四表哥走了,怕给组织添麻烦,走的连一生挚爱的组织都不知道的无声无息。但包括四表哥在内的新中国矿工发扬光大的“特别能战斗”精神,为新中国煤矿事业做出的贡献,已经成为不朽的丰碑,深深融入共和国尤其是河南焦作的土壤,必将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
参考文章:
1、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2、传承红色基因 发扬光荣传统 让“特别能战斗”精神永放光芒,河南日报客户端2020-07-08;
3、传承“特别能战斗”精神 打造新时代焦作新风,焦作日报2021-12-22;
4、弘扬劳模主人翁精神 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光明网-《光明日报》2018-05-03;
5、焦作煤矿:一个百年老矿的故事,央视国际 2006年12月16日。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作者授权首发)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