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忠:从吴桂贤同志的历史定位看党史叙述的严肃性与整体性 - 昆仑策
-
周忠:从吴桂贤同志的历史定位看党史叙述的严肃性与整体性
2025-04-30
【沉痛哀悼】2025年4月25日凌晨,新中国第一位女副总理吴桂贤同志在深圳医院病逝,享年87岁。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这位杰出的领导者与卓越的奉献者。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新表现,割裂历史语境的“特殊年代”叙事
近期,个别媒体在报道原国务院副总理吴桂贤同志逝世时,使用“特殊年代的副总理”等表述,看似中性,实则暗含历史虚无主义倾向。这种将党的历史机械切割为“特殊年代”与“正常时期”的叙事方式,本质上是对党史整体性的否定,更是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变相解构。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危害——通过模糊历史分期、消解历史逻辑,动摇人民群众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二、吴桂贤同志历史贡献是劳动精神与政治品格的统一
吴桂贤同志的政治生涯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频共振。13岁进入西北国棉一厂成为“童工”,在设备简陋的纺织车间创下“万锭不断头”全国纪录;37岁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后,推动轻工业部建立“工人智囊团”,将车间管理经验转化为政策制定依据;1977年主动辞去副总理职务重返基层,继续在纺织企业发挥技术骨干作用。这一系列选择,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三三制”干部培养机制的实践成果,也彰显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政治本色和能上能下的高尚品德。吴桂贤同志在基层是劳动模范,在国家决策接地气,主动辞职返回基层工作的品质,在当代看重提拔不愿到基层的环境下尤为重要。
从党史编纂规范看,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明确提出“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全面、客观、辩证地研究党的历史”,任何脱离历史语境的标签化表述都违背了这一原则。吴桂贤同志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代表的典型,其从纺织女工成长为国务院副总理的经历,正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路线路线的生动写照。将这一历史进程简单归为“特殊年代”,不仅割裂了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连续性,更否定了劳动人民在国家治理中的主体地位。
从法律层面看,吴桂贤同志的职务任免严格遵循法定程序的。1975年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经周恩来总理提名、全国人大选举程序正式任命。这一过程既体现了宪法权威,也反映了“工农兵代表参与国家治理”的政治探索。否定这一历史事实,本质上是对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历程的歪曲,是对工农兵参政议政的歧视。
三、历史虚无主义的意识形态危害,应对路径是确立历史合法性
将特定历史时期标签化为“特殊年代”,实质是割裂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完整历史链条。吴桂贤同志从基层工人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成长轨迹,正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历史见证。否定这一进程,等于否定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实现“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相统一的政治智慧动摇价值认同基础,历史虚无主义通过解构英雄人物、模糊历史是非,试图瓦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吴桂贤同志“治国如接线头”的朴素辩证法,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品格。对其历史地位的误读,实质是对党的理论创新能力的否定。
当前历史虚无主义呈现“学术化”“网络化”新样态,如借“新清史”谬论否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或通过虚构历史细节消解主流价值。对吴桂贤同志的错误表述,正是这种思潮在人物评价领域的延伸,必须予以坚决抵制。
四、坚持唯物史观构建完整的历史叙事体系方法论
必须坚持“整体性、辩证性、发展性”相统一的原则。吴桂贤同志的经历证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探索,既为改革开放积累了物质基础,也提供了宝贵经验。正如其推动纺织行业技术革新时强调的:“每吨国产棉花要消耗20立方米水,进口设备必须考虑节水指标”,这种立足国情的务实精神,正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具体体现。
在实践层面,需要建立历史评价的“三维坐标系”:时间维度,贯通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逻辑;空间维度统筹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中央与地方的互动关系;价值维度,平衡经济发展、社会公平、文化传承的多重目标。
党的各级宣传机关作为意识形态前沿阵地,应发挥“培根铸魂”作用,联合组织部加强党史课程中的辩证思维训练,引导学员从吴桂贤等先辈事迹中把握历史规律;运用大数据技术追踪历史虚无主义传播路径,建立舆情预警机制;创新话语体系,用“工人教授”“纺织部长”等群众语言替代标签化表述。
吴桂贤同志的逝世,引发我们对于历史叙述严肃性的深刻思考。中国共产党104年的奋斗历程,是一部“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的有机整体。任何割裂历史、肢解真理的言行,都是对党的初心使命的背离。我们要以吴桂贤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镜鉴,始终坚持唯物史观,讲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中国故事,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强大的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深圳市振兴陕西促进会. 吴桂贤讣告[EB/OL]. 2025-04-28.
2.吴桂贤同志简历[EB/OL]. 2025-02-26.
3.周总理任命吴桂贤为副总理始末[EB/OL]. 2022-03-25.
4.吴桂贤主动辞职的历史启示[EB/OL]. 2024-07-02.
5.历史虚无主义新样态研究[EB/OL]. 2025-01-12.
6.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党史专题研究与编写规范[EB/OL]. 2023-06-19.
7.《中共党史研究》文献引证规范[EB/OL]. 2020-01-12.
8.丁晋清. 起底历史虚无主义[EB/OL]. 2018-08-06.
9.习近平.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EB/OL]. 2021-02-20.
10.徐秦法. 唯物史观视阈下历史虚无主义新样态解析[EB/OL]. 2022-07-24.
(作者系自由撰稿人、爱国者;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发布,作者授权首发)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