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中共抗战一般情况的介绍——1944年6月22日与中外记者参观团的谈话 - 昆仑策
-
叶剑英:中共抗战一般情况的介绍——1944年6月22日与中外记者参观团的谈话
2025-08-27
中共抗战一般情况的介绍
(1944年6月22日与中外记者参观团的談話)
叶 剑 英
中外记者参观团各位先生:
为应各位要求,并使各位便于研究目前中国共产党抗战的具体情形起见,我向各位做一个关于敌后战場軍事情况的一般介绍。
中国抗战,一开始就分为正面和敌后两大战場;而自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以后,敌后战場就在实际上成了中国的主要战場。这种情况,因为中国政府采取压制言論的政策,不但外国人不明白,就连中国人也有很多不明白。我今天要說的,就是关于敌后战場的情形。
我們八路軍、新四军在这个敌后战場上,坚持了七年之久,七年抗战的过程,是极其殘酷、紧張,并且极其复杂、曲折的。假使某些先生们要求更深入的来了解敌后抗战的实际,我可以在另外的机会再和各位作一个共同研究,現在只做一个極其簡单的介紹。我的介紹的范围是:多说現状,少説历史;多說軍情,少涉及其他方面。
我的介绍分为四項,即:
(一)敌后战場的敌情;
(二)敌后战場的伪情;
(三)敌后战場的友情;
(四)敌后战場的我情。
现在来说敌后战場的敌情。
我們关于敌情的知識,还不很令人满意;一則敌軍变动频繁,二則我们的侦察工作还不是很强的,对于敌軍的番号、编制、装备、移动的时日和方向等,不免有某些地方不能做肯定的說法,要先向各位声明一下。
我想把今年三月份的敌情材料,即敌人以一部軍队进攻豫湘以前的敌情材料,把那个时候的敌軍态势,作为基本态势,加以說明,然后说到尔后的敌情变化。
敌后战场有三个,即华北、华中、华南三大敌后战場。在华北敌后战场抗战者为八路軍,在华中敌后战場抗战者为新四軍,在华南敌后战场抗战者为中共领导的游击部队。每一个战場,又分为几个抗日根据地。这三大敌后战场的敌情是和友军担任的正面战場的敌情互相联系的,故须从整个敌情中分析我军与友军分担抗击的情形。
根据我們今年三月份的材料,日寇在华兵力共有三十四个半师团,约五六0,000人。
华北敌后战場的敌军,计有九个师团,八个独立旅团,两个独立骑兵旅团,合計为十四个师团,约二二O、OOO人。八路軍抗击了一一点七五个师团,占华北敌军兵力84%强;友军仅抗击了二点二五个师团,占16%弱。其分布区如下:計第二十六师团(师团长柴山),分布于大同、归绥、灵邱、朔县地区;第五十五师团(师团长待查),河北徐水、定县段平汉沿线及冀中地区;第五十九师团(师团长柳川悌),山东济南、新泰、泰安、寿張、邱县、平原、德州、惠民地区;第六十二师团(师团长石井,又讯清水天),山西榆次、盂县、陽泉、沁县、长治、晋城地区;第六十三师团(师团长野付晶德),北平、天津、古北口、定兴、易县地区;第一百一十师团(师团长林方太郎),河北新乐、邢台段平汉沿线及德石路西段;独立第一 旅团(旅团长 小松洪志雄),河北河南交界之沙河、洪县、大名地区;独立第二旅团(旅团长松甫丰一),察哈尔万全、阳泉、赤城、怀来及河北涞源地区;独立第三旅团(旅团长小垣),山西忻县、五台、繁峙、宁武地区;独立第七旅团(旅团长吉川),胶济路西段两侧及清河地区;独立第八旅团(旅团长吉本峯太郎),冀东地区;独立第九旅团(旅团长池上贤吉),天津、德州段津浦沿线;宫上旅团(番号待查),山东济宁、滕县、临沂、莒县地区。
以上共六个师团,七个独立旅团,全部为八路军所抗击。
此外,第三十五师团(师团长板西利八郎),开封、滑县、新乡、博爱地区,八路军与友军各抗击50%;第三十七师团(师团长长野义雄),晋南三角地段,八路軍抗击30%,友軍抗击70%;第六十九师团(师团长三蒲),山西临汾、沁源、离石、岚县地区,八路軍抗击70%,友军抗击30%;独立第五旅团(旅团长吉田银),胶东半岛,八路军抗击90%,友军抗击10%:独立骑兵第一旅团(旅团长窪田武二郎),绥远、包头、固阳地区,八路军抗击20%,友军抗击80%;独立骑兵第四旅团(旅团长小原一郎),河南山东交界永城、太康、民权、城武地区,八路军抗击40%,友军抗击60%。
如果要问:你们抗击的百分数怎样得出来的呢?这是根据敌军联队分布态势及其活动范围来計算的。例如第三十七师团共有七个联队(三个步兵联队,四个特种联队),其中有70%兵力,在風陵渡、运城、恒曲一带与友军隔河对峙;有30%的兵力在浮山翼城地区,对付我八路军。但是当着敌人对我太岳区进行季候“扫蕩”的时候,那敌人(第三十七师团)所使用的兵力就比30%的数目还要大。
以上是华北敌寇在今年三月以前的基本态势。
在华中敌军,計十六个师团二六0、0OO人,新四军抗击59.5%(九点五个师团),友軍抗击40.5%(六点五个师团)。計第六师团(师团长神田正中),在武汉地区;第六十师团(师团长小林述七),上海、武进间京沪路沿线,及浙江嘉兴、长兴地区;第六十四师团(师团长船引正三),江苏溧水、溧陽、如皋、阜宁、宝应地区。以上三个师团,全部为新四軍所抗击。
第三十四师团(师团长大贺茂),南昌、九江、瑞昌、安义地区,全部为友军所抗击。
以下十二个师团为新四军及友軍所共同抗击,计:第三师团(师团长三本三男),豫南信陽、湖北孝感、随县、礼山地区,新四軍及友軍各击50%;第十三师团(师团长内山英太郎),鄂西沙市、沙洋地区,新四军抗击30%,友軍抗击70%;第二十一师团(师团长田中之一):南京及安徽合肥、蚌埠地区,新四军抗击80%,友軍抗击20%;第二十二师团(师团长太田)浙江金华、兰谿、东阳地区,新四軍抗击10%,友军抗击90%;第三十九师团(师团长澄田沫四郎),宜昌、当陽、江陵地区,新四军抗击30%,友軍抗击70%;第四十师团(师团长未详),鄂南咸宁,通山地区,新四軍抗击60%,友軍抗击40%;第五十八师团(师团长下野一霍),鄂中钟祥、云梦、沔陽、潜江地区,新四軍抗击90%,友军抗击10%;第六十一师团(师团长不详),皖南燕湖、宣城,广德线及燕湖至湖口沿江,新四軍抗击60%,友軍抗击40%;第六十五师团(师团长川岛),徐州、东海、淮安、碣山地区,新四軍抗击80%,友軍抗击20%;第六十八师团(师团长中山崞),湘北岳陽、鄂南蒲圻及沿江地区,新四軍抗击30%,友軍抗击70%;第七十师团(师团长西脇兗吉),杭甬铁路沿綫,新四軍抗击40%,友軍抗击60%;第一百一十六师团(师团长和尔吉隆),武昌鄂城間沿江两岸,新四軍抗击90%友軍抗击10%。
华南敌軍约有三个半师团,两个独立旅团,合计四个半师团(八0、000人)。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抗击了一个师团,占22%;友軍抗击三个半师团,占78%。計第十八师团(师团长牟田口廉地)之一个旅团及第五十六师团(师团长渡边正夫),在滇西腾冲地区;独立第十九旅团(旅团长松井貫一),在粤东潮汕地区;独立第二十二旅团(旅团长宋山),在雷州半島;以上二个半师团,全部为友軍抗击。以下两个师团,为共产党領导的游击队与友軍共同抗击,計:五十七师团(师团长中野莫光)广九沿綫,共产党領导的游击队抗击70%,友軍抗击30%。第一百零四师团(师团长菰田彦一),广州、从化、三水地区,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抗击30%,友軍抗击70%。此外尚有海南岛的全部敌人,均为共产党所抗击,未計算在内,因为电讯中断,目前敌軍数目不明,估計有一个旅团。
以上是1944年3月以前国共两党軍队抗敌的具体情形。我們抗击了敌人64.5%,友軍抗击了敌人35.5%。
可是在1944年4月以来,敌人增加了一部分兵力,向中国正面战场进攻。依现有材料来看,敌寇新增侵华兵力,已知番号者有十个师团,或者一部分今天还不知番号的,总之至多不过十几个师团。同时,原来在华作战总兵力三十四个半师团中,三月后调往南洋一个师团(三十五调)。因之,目前在华总兵力为四十三个半师团(滇西一个半师团在内),或者略多一些。
此次在中国新增加的已知番号的十个师团中,有四个半师团参加正面作战,卽是:第二师团,第十四师团,第十九师团,坦克师团,坦克旅团;有五个半师团在敌后填防,即是:第四师团,第十三旅团,第十五旅团,新编第十师团,特务旅团(旅团长福冰),申板旅团,在石家庄的某师团,鈴木旅团,山本源旅团。
在这一期間,华北敌后战場的敌軍,同时有调动,如第一一O师团,第三十七师团,独立第七旅团,骑兵第四旅团共抽三个师团,移到正面战场。
但是,敌寇在华北所抽出的三个师团的兵力中,其第一—0师团原在石家庄地区,現在已为新编师团所接替;独立第七旅团原在胶济路西端,现为申板旅团所接替;第三十七旅团原在晉南三角地区,現为第六十九师团由晉中南移接替;其原第六十九师团临汾、汾阳等地防区,現由十三旅团及特务旅团所接替,此外,第三十五师团他调后(似已调南洋),新乡、开封及道清西段地区防务已由铃木旅团及第四旅团所接替。这一地带的机动兵力并未减少,而仍保有一个机动旅团(第十五旅团——驻陽泉地区)。騎兵第四旅团原在陇海钱开封、碣山地区,現为伪军张岚峯按替。
由此可見,敌寇在华北敌后战場,虽然抽走了一批兵力,但其防务同时又为新的兵团所接替。这决不是如外間某些人士所揣测的説是华北敌军抽调以后,已成一空地似的。那里担负在共产党八路軍背上的兵力,仍和原来的情况相同。
应该指出: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以前,日寇的主力是向着国民党正面战場的;但在武汉失守以后,日寇改变了政策,对国民党以政治誘降为主,以军事进攻为辅,而移其主力于敌后战場,残酷的进攻共产党。1938年10月至1944年3月,整整五年半时間,日寇对国民党只有几次战役性的进攻,并无战略性的进攻,大体都是早出晚归。在此时间内,国民党的政策则是招架与观战的政策,敌人来了,招架一下,敌入走了,袖手旁窥。这个政策,就是今天河南湖南战局所以失敗的原因。此种情况,我們希望今后能有所改变,使正面战場能够配合敌后战场的作战,而结束过去的那种完全不相配合的局面。
关于敌情的介绍,大致就是如此。
現在說一說敌后战場的伪情。
这里,我先要感到惭愧,因为中国七年抗战,一面是全国絕大多数軍民在庄严神圣的抗战与牺牲,一面又有一部分人,而且是不小的一部分人,卑鄙无恥的投降与作伪,这是我們民族的极大的恥辱,必须予以洗雪。可是今天的伪軍在敌后战場已有七十八万之多(伪警察、伪民团还不在内),成为中国抗战不可忽视的一个大敌。所以值得介绍一下。
中国伪军在1933年冬长城抗战的时候,就有所謂李守信、王英两部伪軍(李守信是国軍骑兵第九旅的团长,王英是绥西地方武装),这是抗战以前的老伪軍,現约二万人。
抗战初期,平津沦陷,齐燮元起来组织靖安自治軍,当时仅四个连,到1938年發展到五个团,直到現在,有十二个集团軍,辖三十六个步兵团,共约六万余人。
自汪精衞投降以后,华中伪军开始大發展,如李长江、楊仲华两部四万国民党军队,改变旗帜,整个投降。但是伪军的猛烈发展是从1942年春开始,也可以說是从孙良誠投敌开始的。从那个时候起,在抗战营垒中投敌将领共有将级軍官六十七人之多。
中国有这样多的伪軍,各位也許会惊訝起来,可是这完全是事实。如果有人问为什么在1942年以后会有这样多的軍队投降?原因当然是可以找到的。在找原因时,或者有人要說:1942年那时候的形势,有:
(1)日本在南洋正在得势;
(2)苏德战場的红軍还未转入进攻;
(3)日本对华采用所謂“新政策”,因为日本正有事于南洋,感觉兵力不足,乃强化汪政权代管敌后,又提倡南北合流及渝宁合流等口号。
是的,这些确是那时的情形,但是这些并不能作为大批中国军队投降的其正原因。究竟什么是真正的原因呢?
我們认为完全是因为中国国内政治不团结、不民主与赏罚颠倒,对全国军民投下一个巨大的暗影,动摇了颇大一部分軍民的胜利信心。如果不指出这一点,就不能解释为什么同在敌后,同样困难,共产党能够支持,絕无叛軍,国民党則不能支持,产生了如此众多的叛軍。
关于我們政府与我們统帅部赏罚颠倒一事,只要指出一件事就明白了:山西的决死队和华中的新四軍,自始至终是英勇抗战的,但是这两部分軍队,却曾被我們的统帅部在派遣大军袭击,并杀死与俘去成万的官兵,又下令通辑与审判其首长,以后便宣布他們为“叛軍”;但是,国民党軍队真正叛变了几十万,将领軍官达六十七名之多,其中最著名者如庞炳勳、孙殿英、孙良誠、夏楚中、公秉藩、陈孝强、吴化文、李长江、王劲哉等都是上将与中将极人物,我們的政府及統帅部却不审判,不討伐,不宣布为叛軍,反而和他們勾结,给予任务,要他們去进攻八路軍、新四軍与华南游击队。請你們看看,这是怎样一种颠倒过来的賞罰呵!抗日者有罪,叛国者无罰,请問怎能振奋士气,又怎能叫人心服呢?
1943年冬,汪逆宣布南北伪军统一指挥,将全国伪軍重新编制,并加以整练。經过此次编整以后,全国伪軍有了比较完整的系統。
总的说来,全国伪軍可分为伪正规軍及伪地方軍。伪正規軍的数量约有三十八万多,伪地方軍约有四十万,共計全国伪军约有七十八万人,其中有62%是由国民党军队投降的,有38%是敌伪强拉壮丁,收编土匪、流氓编成的。此外尚有許多伪民团、警察,沒有計算在内,如果一并計入,当达九十万以上。
这許多伪軍在敌后起了什么作用,换句話說,許多伪軍为敌人負担了什么任务呢?大概说来是:
(1)配合“扫落”;
(2)守备据点;
(3)进行清乡;
(4)补充缺額。
前三项是众所周知的。最后一项,例如敌第三十七师团自1943年春季以来,补充三批伪军:第一批三00余人;第二批由石家庄补充来一、五〇O人;第三批由介休补充三、OOO人。而所有这些任务,都是对付共产党的。
你們看,昔日的“友軍”,现在倒转枪头打自己的同胞了。
根据我們对敌伪斗争的经验,证明由国民党投降的伪軍反对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战是特别坚决的。例如孙良诚在冀魯豫,庞炳勳在豫北,吴化文在山东,都是明证。伪軍中有許多人是继续受了我們统帅部的命令,加紧进攻共产党的。例如庞炳勳、孙殿英就有国民党中央调查统计局及军委调查统計局的人員經常联络,授予反共命令。而庞炳勳在投降敌人发表叛国宣言,并被日本同盟社公布于世以后,我們的参谋总长何应钦先生,还向中央社發表談話,称赞庞为“謀国忠誠”的人物。因此敌后伪軍的大量增加,对我們坚持敌后战場及准备反攻的事业,是一个严重的威胁,所以今天特别需要把敌后伪軍情形,作一个簡单介绍,唤起大家注意。
国民党之所以让这些伪軍投敌,投敌之后不加討伐,并反而暗地和他們联络,其目的,不但为着在現时反对共产党,而且含有深远計划,而准备在日寇失败退出大城市与交通要道时,好让这些伪軍藏起敌旗,打起国旗宣布“反正”,占领这些大城市与交通要道,配合正面国民党軍队,进行全国的反共战争。几年来在伪军中流行的所謂“曲线救国論”,就是为着这种叛变民族的目的,全体人民是应該現在就起来注意这种陰謀的。
所有伪军,几乎全部都压在共产党身上,国民党是不打伪軍的。只有極少数伪軍,因为那里没有共产党的軍队,例如在南昌附近及杭州附近之伪军,不应算入中共抗击的范圍之内,但是也不能算入国民党抗击的范围之内,因为国民党是不打伪軍的。
如果把全部敌軍及全部伪軍合計起来,則在1944年3月以前,共产党担负抗击的,占敌伪軍总数一百三十四万人中之一百一十余万;即百分之八十四,或六分之五以上,国民党担負抗击的仅占百分之十六,即不足六分之一。三月以后,敌人增加了一部分軍队来华,向河南、湖南、广东的正面战場进攻,两党分担的比重起了一个变化。但增至这三省举行进攻的部队,最多不过十几个师团,这个变化,也不算很大。
至若敌后战场以及一部分正面战場的友军和我军的关系,抗战初期还能配合作战,但是在1939年以后即集中力量对中共磨擦。曾在1940年、1941年、1943年有过三次大规模的反共高潮:其中只有1943年7月间的一次(胡宗南将軍調动河防大軍,准备进攻边区),因为中外舆論干涉,未爆發战争;其余两次,均爆發了大規模的战争,使用的兵力均近十万。第一次是1939年12月至1940年4月,在山西进攻决死队(阎锡山长官所屬的部队,亦称新軍)与在太行山进攻八路军。第二次是1941年,在安徽进攻新四軍。此外,小的或中等規模的軍事磨擦,則从未間断过。即如目前山西的中条山(阎锡山长官所部),湖北的鄂东、鄂西、鄂南、安徽的皖中、皖东、皖南,浙江的东面,广东的广九沿綫(以上均国民党所部),我們的友軍无日不在剿共战争中。这种抗日战争中的国内战争,在中国已經存在了四年半(从1939年12月第一次反共高潮算起)。我們曾在自卫斗争中,获得了我們各级统帅部及国民党的成千件的反共或剿共的命令訓令。我們之所以至今还没有把这些文件公布于世,是因为我們始终抱着期待我們的友党友军自动地改变态度,停止国内战争,改善国共关系的心理。尽人皆知,不停止一切国内战争(军事的、政治的、經济的、文化的),中国要配合盟国反攻日寇,是异常困难的,或者是不可能的。
至于正面战場友军之所以大部分丧失战斗力与在敌人进攻面前表示束手无策,例如蒋鼎文将军、湯恩伯将軍与胡宗南将軍的数十万軍队,在河南不超过七万敌人的进攻面前,不战而溃,或一触即溃,其原因,完全在于政治上反对人民,反对民主,反对共产党,外交上依賴友邦作战与依赖友邦接济,而全不振奋精神,自己动手之故。我們的友党——国民党的方针,用几句話来概括,就是厉行专制,压迫民主,抗日依赖别人(国际依赖英美,国内依赖共产党),自己保存实力,准备铲除异己。假如这种方針不变,中国不但不能反攻,就连保存現状也是不可能的。
总计开到华北、华中敌后战場的国民党军队,原来不下一百万(1941年中条战役时期的统计,华北约有八十万,华中约有二十万),由于政策错誤和受不了艰苦磨炼,绝大部分被敌人消灭或投降了敌人,留在原地的及撤回后方的为数甚少。到今天还在敌后的,只有三部分地方性的军队,他们用各种方法,不擇手段地求得自己的存在:这就是山东的赵保元、張里元及山西阎锡山长官在三个月前才由晉西南派到晉东南去进攻决死队与八路军的第六十一軍,这三部分总共不过二万至三万人。
(錄自:“解放日报”1944年8月10日)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参考资料(抗日战争时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