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7月24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维护“狼牙山五壮士”名誉授权仪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信息资料室主任冯钺同志作了发言,现发表如下。

维护先辈英烈的名誉就是维护我们的信念
——在维护“狼牙山五壮士‘名誉授权仪式上的发言
今天很高兴有机会参加这个会议,维护革命先辈的英名在当今中国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先辈的英名不容玷污,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不容玷污。中国人民当初之所以能够站起来,靠的是英勇无畏、艰苦奋斗的必胜信念,这样的信念过去就连国民党人都曾赞扬,时至今日难道还要有所怀疑吗?
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到陕北,当时驻军西北的张学良奉命“进剿”这支在他看来可一举击溃的形似“叫化子”一样的军队。但令他没想到的是他以逸待劳的两个精锐之师反而被红军打败。这样的结果令他深思,做为带兵的人,在当时的中国什么是维持军队的关键因素?军饷。没有军饷,军队是不可能维持下去的。而他所面对的这支衣衫褴褛的军队既无粮饷,又无给养,但却打败了他。依靠的是什么?是信念,这令张学良大为振动,这样的军队是不可能被战胜的。
正是靠着这样的精神我们走过了长征、走过了草地,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今天这样辉煌的成就。这个信念不容动摇和污蔑。
今天社会形势变化很快,各种思想、观点层出不穷。但正能量依旧在,需要我们加以发扬。前一段时间我参加团中央主办的“重走抗战路,青春向延安”活动,很受教育,很受触动。参加这个活动的包括各行各业的青年,还有一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代表。这些大学生非常阳光,非常积极向上,对中国革命有很客观的认识,对那些造谣、污蔑先辈的行为十分痛恨。其实我们的许多青年都是一个个的正能量载体,只不过他们需要的是阳光,是雨露,是成长的空间,是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这次延安行让我们对青年的看法更积极了,更有信心了,我们的未来是大有希望的。
现在的社会不同以往,发展变化速度极快,这需要我们跟上形势,但并不是随波逐流,而是把握方向,立住潮头。传统的教育方式、传播方式对此应有所改变和适应,以青年人易于接受的形式进行。例如,这次的延安行活动就专门制作了一部卡通片,以什么是“潮”为主题词,从现在的“潮”追溯到90年代、80年代、60年代,直至抗战时期的“潮”。通过形象、可爱的卡通片的形式告诉广大青年,那个时代的“潮”,促使六万多先进青年奔向延安,其间要克服重重险阻和各种关卡的阻拦,长途跋涉最终来到延安,这就因为延安代表了一种信仰,体现了中国人的信念。
这个信念如果我们不维护,不传播,如果任由一些势力加以玷污、歪曲,那是有可能被推倒的。但同时我们应反思的是,我们应当怎么做?我们做了什么?对于那种僵化的传播、教育方式应进行改革。是不是我们自己主动放弃了一些重要的阵地,或者对这些阵地不够重视。我们不能总责怪别人,而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首先应反思自己。
信念不可丢,也不能丢。
正如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所说,失败有两次,第一次是在心里。没了信念,丢失了信念,离失败也就不远了。
从这个意义上讲,维护先辈英烈的名誉就是维护我们的信念,就是为了我们的事业和胜利而奋斗!
谢谢大家!
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
冯 钺
2015年7月24日
(来源:昆仑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