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敏|利益分配结构合理是促进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关健 - 昆仑策
-
张志敏|利益分配结构合理是促进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关健
2025-09-16
只要对世界发展态势有较为清醒的观察,便不难发现,当今世界最核心的矛盾,源于社会高速发展与人们思想观念更新滞后之间的剧烈冲突。这一矛盾,本质上是先进生产力与落后生产关系之间难以调和的张力。随着科技爆炸式前进,这一问题正日益成为全球发展的最大瓶颈。
尤其令人忧心的是,资产阶级等既得利益集团正借助技术优势巩固自身统治,甚至利用自动化、人工智能逐步替代人工,工人阶级等广大劳动者就将面临如昔日农民阶级般被边缘化的风险,人被边缘化就没多大的能量。未来,若机械、数字化与人工智能全面替代三大产业的人力劳动,能够就业的将是极少数与既得利益者关联紧密的群体,他们掌握丰厚利益,自然难有动力挑战现有秩序。
正是出于对这一趋势的深切忧虑,许多人陷入迷茫,甚至对人类的未来产生悲观情绪。
但我认为,这其实源于对文明演进逻辑的误读。人类的文明进程,其实是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如今正处在向更高级形态转型的关键阶段。只要我们认真回顾历史,便能从中窥见文明迭代的真正奥秘。
远古智人从树上走向地面,学会使用工具,逐步摆脱了完全靠天吃饭的生存状态。农业技术的掌握,更是让人类进入农业文明时期。劳动成果的增加,使得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也促使人类逐渐建立起规则与制度,走出野蛮的“丛林法则”。
以中国为代表的农业文明,不仅发展出高度成熟的农耕体系,还形成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哲学思想,深刻影响社会治理结构与文化价值观。但受制于自然条件,农业文明的整体生产力仍有天花板,其利益分配模式也无法避免地带有局限性。
随着大航海时代来临,远洋贸易刺激了技术与需求的双重爆炸,蒸汽机的发明标志着工业文明的诞生。人造动力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益、降低制造成本,更多资源与劳动力被纳入全球生产循环中。社会高度物质化、商品化的结果,是更多人参与生产与就业,消费能力提升又反哺生产,形成“生产-就业-消费”的良性闭环。这在利益分配上是对农业社会的巨大超越:农业社会“蛋糕”有限,难以支撑广泛参与;工业社会则通过将“就业-消费-做大蛋糕”模式扩展至全球,实现了更优发展。
工业文明不仅在生产力上实现跨越,更在分配制度上带来重大革新。由于经济蛋糕不断做大,越来越多的人得以参与社会生产并分享发展红利。越是能将就业与消费的良性循环扩展至全社会的国家,就越能释放出持续的发展动力。
而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第1次文明变更)也告诉我们:文明的升级,必然体现为利益分配模式的革新。科技进步带来更多可分配的资源,而大众在获得收益之后又通过消费反哺生产,形成推动社会前进的反馈循环。
然而,先发并不会主动帮助后发国家完成同样的转型。相反,它们更倾向于将农业国变为资源供应地与商品倾销市场。在西方的工业化过程中,非洲成为劳动力输出地,印度沦为棉花与鸦片种植基地,亚非拉多数国家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近代中国虽积累巨额财富,却因仍是农业国,在工业文明的西方列强面前就不堪一击,便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财富被掠夺,陷入“物质力量无法抗衡-难以突破发展鸿沟-永远被奴役”的死循环。即便蒋介石通过纵横术在名义上统一中国,也未能摆脱帝国主义控制,沦为美英在华的大买办。
是毛主席带领中国打破了这一宿命,从落后农业国跃升为世界工业大国、军事大国,成为联合国五常,与美苏平起平坐。破解物质落后困境的关键,在于伟人开创的革命性利益分配模式——它赋予中国与工业文明同等先进的内驱动力。通过土地革命、人民军队建设与根据地治理,他构建起一套革命性的利益分配机制——让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让战士成为为人民而战的子弟兵。正因为分配模式的彻底变革,人民的积极性与战斗力得到空前释放,就连曾经的国民党士兵,在加入人民军队后也脱胎换骨,成为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英雄,因为士兵们深知解放战争和“保家护国”就是保护自己的土地与新生。土地革命与忆苦思甜的实践,创造了让俘虏一夜之间转变为人民子弟兵的古今奇迹,古今中外独此一例,不这样做,战俘往往意味着需要一笔巨大的开支。这一创举深刻印证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核心因素是人”的真理——新的利益分配模式,让原本同为底层的俘虏与人民子弟兵站在了同一条战线。当他们真切感受到自身利益与革命事业的紧密相连,便会毅然与旧军队、旧政权决裂,甘愿用生命捍卫属于自己的新利益、新未来。这种由利益认同催生的精神觉醒与战斗意志,正是革命力量生生不息的根源,也让我们看清:人心向背与利益共鸣,才是战争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
更关键的是,这支队伍倡导官兵平等、干部以身作则、为人民牺牲奉献的价值理念和实践,形成了极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正因如此,我们才突破物质条件的限制,实现了“以精神补物质”的奇迹,并最终赢得国际尊重和苏联工业援助,为“两弹一星”与全面工业化奠定基础。
毛主席找到的先进利益分配模式,如同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实现蜕变,印证了落后文明向先进文明跨越的核心在于利益分配的革新。以此视角审视当今世界困境,便知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仍需从利益分配模式入手。也只有通过构建更加公平、共享的分配模式,才能实现根本性的调和。认清这一方向,我们便不会困于眼前的问题,反而能视挑战为文明升级的催化剂——问题愈严峻,变革就愈迫切,新文明的到来也就愈快。
当然,必须承认,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仍占主导的国际环境中,推广以集体利益为先的分配模式并不容易。亚非拉地区许多政党虽然奉行毛主席思想,却鲜有能成大事者,根源就在于很难再现那种为理想献身的纯粹信念,被资本主义深度污染的世界已经很难有出污泥而不染者,而追求个人利益者众。我们也应意识到,即使在同一制度下,民众的短视与历史遗忘也会影响改革推进,比如人民公社时期一些农民因无法迅速体验集体化好处而产生抵触,甚至误将“分田到户”重新当作解放,可这就是退回到解放前。
毛主席在新中国成立后推动人民公社制度,将土地集中到集体手中,旨在充分发挥集中统一的优势与集体力量,这是对土地革命的升级,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国家建设初期,我们需要通过一代人付出三代人的努力,从而实现由一穷二白的旧中国跨越到富裕发达的新中国,这种以积累为基础的发展模式,难免让一些更关注个人即时利益的人产生“几十年没涨工资、吃亏了”的感受。
加之旧中国的苦难逐渐被人们淡忘,因此后来在推行分田单干时,不少人便积极拥护。但必须明确的是,我国能取得如今的发展成就,根本上依靠的是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家的统筹规划——从工业化体系的建立到重大工程的推进,从基础设施的完善到科技创新的突破,无不源于集体力量的凝聚和全国一盘棋的布局。分田单干虽在特定阶段释放了部分生产活力,但绝非国家发展的根本支撑。
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集体力量与统筹优势,是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抵御风险挑战的根本保障。理解这一点,才能更深刻地把握中国发展的历史逻辑与制度优势。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利益分配制度是关键。因此,我们当前最核心的任务,是设计出一套不仅先进、而且可持续的利益分配机制。它应当能够广泛地团结人群,激励组织者与劳动者共同参与、共同受益,而不是仅依赖少数人的牺牲奉献。唯有让所有人都成为制度的受益者与维护者,才能真正避免重返精英统治的老路。
在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日趋成熟的今天,我们已初步具备实现这一目标的技术条件。可以借助智能系统,精准评估每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行为价值,然后让大家凭借这些来公平分享社会财富。这样一种分配模式,不仅可实现社会与个人的利益统一,减少内耗与矛盾,还能极大激发每个人的创造力和贡献意愿,形成你追我赶、共同奋进的良性生态。
而当社会进入良性循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个体的惰性与贪婪也将随之淡化。社会代谢规律将自然发生作用,持续为系统注入活力。
不必担心既得利益者的阻挠——历史周期律告诉我们,任何不能持久共享繁荣的制度终将被推翻。真正的长久之道,在于建立一套能打破周期律、使社会代谢始终健康运行的分配机制。我们也不必忌讳让推动这一模式的人成为“既得利益者”,因为他们若要在系统中持续发挥建设性作用,就必须依从于同一套规则,不可能跳出“如来手掌心”。
最后,唯有通过开放竞争,让有远见和能力的人率先构建出新文明的雏形,才能最终实现模式的普及与巩固。一旦成功,他们也将作为新文明的奠基者,被历史铭记。文明的进步,始终是由那些精神境界崇高、追求集体福祉的人推动的。我们理应相信,正如蒸汽机开创了工业时代,数字与智能技术也必将引领我们进入下一个文明阶段。
认清文明的根本,我们便不会迷失。基于合理的利益分配结构,人类终将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向前。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