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名字,能够超越时间的磨蚀,成为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精神图腾。毛泽东,就是这样一个名字。当我们今天谈论起他,总会有人,尤其是那些习惯了用西方理论框架来裁剪中国历史的人,轻易地抛出一个标签——“个人崇拜”。他们用一种居高临下的、带着所谓“现代”与“理性”优越感的口吻,将亿万人民发自内心的、深沉真挚的敬仰与爱戴,轻蔑地定义为一种非理性的狂热。
他们似乎永远无法理解,这份情感究竟从何而来。他们更无法回答一个最朴素、最直接的问题:“说人民崇拜毛主席是搞个人崇拜,那你怎么不搞个试试?你怎么不让别人崇拜你一个试试?”
这句话,问得何其好!它如同一道闪电,撕开了那些理论的迷雾,直指问题的核心。崇拜,尤其是亿万人的、跨越代际的、历久弥坚的崇拜,是能被“搞”出来的吗?是能靠宣传机器强行灌输的吗?绝无可能!它不是无根之水,无本之木。它扎根于最深厚的土壤——人民的心中。这份情感,是中国人民用百年的血与泪、苦难与新生、屈辱与荣光,共同浇灌出的花朵。它不是被强加的,而是人民自己的选择;它不是盲目的,而是基于最深刻的感恩与认同。
想要理解这份“崇拜”,就必须抛开那些廉价的标签,回到那段风雨如磐、天翻地覆的历史中去,站在最广大的中国人民的立场上,去感受他们的感受,去经历他们的经历。
一、从“一盘散沙”到“中国人站起来了”:救国救民的盖世之功
今天的我们,生于一个强大、统一、拥有完整主权的国家,很难真正体会到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接手的是一个怎样的烂摊子。那时的中国,不是一个正常的国家。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就跌入了长达一个世纪的黑暗深渊。国门被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主权沦丧,山河破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一纸纸不平等条约,像一道道枷锁,将这个古老的民族死死锁住。外国军队可以在我们的土地上横行无忌,外国商船可以在我们的内河里肆意航行,我们甚至连自己的关税都不能自主决定。从圆明园的冲天火光,到旅顺大屠杀的血流成河,再到南京城下的三十万冤魂,整个民族的尊严被反复践踏,血泪早已流干。
内部,则是更为绝望的景象。满清的腐朽统治崩溃后,中国并未迎来新生,反而陷入了更为惨烈的军阀混战。城头变幻大王旗,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他,百姓在战火中流离失所,饿殍遍野。孙中山先生痛心疾首地形容当时的中国是“一盘散沙”,四万万同胞,凝聚不起一点力量,只能任人宰割。
多少仁人志士,为了救亡图存,抛头颅,洒热血。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从辛亥革命到国民革命,无数英雄前仆后继,却都壮志未酬。历史似乎陷入了一个死循环,希望一次次燃起,又一次次被残酷的现实扑灭。彼时的中国,天空是灰色的,看不到一丝光亮。
就在这最深沉的绝望中,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思想,一种前所未有的组织力量,和一种改天换地的坚定意志。
他领导的,是一场真正的人民革命。他没有依靠任何军阀、财阀或外国势力,他所依靠的,只有最广大的、受尽压迫的工农大众。他走遍了中国的山山水水,用脚步丈量着这片苦难的土地。在井冈山,他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在长征路上,他以超凡的智慧和钢铁般的意志,率领红军走出了死亡的沼泽,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在延安的窑洞里,他写下了一篇篇光辉的著作,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他领导的这支军队,与历史上任何一支军队都截然不同。他们不抢百姓的一针一线,他们帮助百姓挑水扫地,他们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他们是人民的子弟兵。
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他领导人民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1949年10月1日,当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用他那浓重的湖南口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时候,那一声宣告,对于经历过百年屈辱的中国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它意味着,我们终于结束了任人宰割、四分五裂的悲惨历史,拥有了一个统一、强大的中央政府。它意味着,我们终于废除了一切不平等条约,将所有帝国主义势力从这片土地上赶了出去,实现了真正的民族独立。它意味着,我们的国家,再也不是那个积贫积弱、谁都可以来踩一脚的“东亚病夫”,而是一个谁也无法忽视的新生力量。
那一刻,天安门广场上“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是发自肺腑的。那是压抑了百年的情感总爆发,是久旱逢甘霖的喜悦,是绝处逢新生的感恩。对于那一代人以及他们的后代来说,毛泽东就是拯救这个民族于水火之中的大救星。这份恩情,比天高,比海深。试问,这样的功绩,这样的人物,人民怎能不敬他、爱他、“崇拜”他?
二、从“牛马不如”到“人民当家作主”: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
如果说,建立新中国是毛泽东救国的伟业,那么,他接下来所做的一切,则是真正地将这个国家还给它的人民,是解放每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
他把土地还给了农民。在中国数千年的封建历史中,“耕者有其田”一直是无数农民遥不可及的梦想。他们祖祖辈辈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辛劳一年,收获的粮食大部分都要交给地主,自己却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地主阶级凭借着对土地的垄断,掌握着农民的生杀大权。
新中国成立后,一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展开。毛泽东和共产党将地主的土地没收,无偿地分给了亿万无地、少地的农民。当农民第一次拿到属于自己的土地证,当他们第一次可以为自己耕种,那种喜悦和激动,是今天的人们难以想象的。那不仅仅是一张纸,一块地,那是他们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尊严和生存的权利。这一举措,彻底摧毁了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根基,让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真正翻身做了主人。
他把尊严还给了工人。在旧中国,工人是“臭苦力”,在工厂里受尽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工资微薄,毫无社会地位可言。毛泽东明确指出,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新中国成立后,工人拥有了组织工会的权利,他们的劳动权益得到了法律的保障,他们的优秀代表可以当选为人民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共商国是。从被压迫者到领导阶级,这种地位的飞跃,是真正的翻天覆地。
他把“人”的身份还给了妇女。“妇女能顶半边天”,这句口号在今天听来或许平常,但在当时,却是一声惊雷。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礼教束缚下,妇女是男性的附庸,她们被要求“三从四德”,裹着小脚,不能读书识字,不能自由恋爱,更不能参与社会活动。毛泽东和共产党以雷霆万钧之势,颁布了《婚姻法》,废除包办婚姻、买卖婚姻,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同时,大力扫除文盲,鼓励妇女走出家门,参加工作,参与政治。这不仅仅是解放了生产力,更是解放了占人口一半的女性,让她们从精神到肉体,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新生。
他给了全体人民一个公平的、有希望的社会环境。在那个时代,“为人民服务”不仅仅是写在墙上的标语,更是无数共产党员和干部的行动准则。党政干部没有特权,他们和群众一样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焦裕禄、雷锋、王进喜……这些闪光的名字,就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教育,不再是富家子弟的专利,普通工农的子女也有机会走进学堂,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医疗,不再是城市老爷们的奢侈品,赤脚医生走遍了山村田野,合作医疗制度让“看病难”得到了极大的缓解,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在短短二十多年里,从35岁跃升到65岁。这是一个何等伟大的人间奇迹!
毛泽东所缔造的,是一个崭新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剥削和压迫被消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平等、纯粹。虽然物质上依然贫乏,但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每个人都相信,只要跟着毛主席,跟着共产党,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那种昂扬向上的精神,那种对领袖发自内心的信赖和爱戴,是建立在无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和翻天覆地的变化之上的。人民崇拜他,是因为他真正地把人民捧在了手心,把“人民万岁”当作自己毕生的信念。
三、从“东亚病夫”到“谁敢横刀立马”:敢与天公试比高的民族气魄
一个民族的崛起,不仅需要物质的丰裕,更需要精神的挺立。毛泽东带给中华民族的,正是这种“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魄。
新中国一成立,就面临着极其险恶的国际环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我们进行了全面的封锁和围堵,妄图将这个新生的红色政权扼杀在摇篮里。当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当美国的飞机已经开始轰炸我们的东北边境,是打还是不打?
国内,刚刚结束常年战乱,百废待兴,经济凋敝;而对手,是拥有原子弹、武装到牙齿的世界头号强国。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场不可能胜利的战争。但是,毛泽东力排众议,毅然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决策。他豪迈地说:“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我相信我的手榴弹一定能战胜你的原子弹!”
于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用血肉之躯,在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上,硬是把不可一世的美军从鸭绿江边打回了“三八线”。这一战,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打出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打出了此后几十年的和平发展环境。它向全世界宣告:那个任人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是惹不得的,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面对超级大国的核讹诈,毛泽东发出“原子弹是纸老虎”的论断,领导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勒紧裤腰带,也要搞出自己的“两弹一星”。当罗布泊上空升起蘑菇云,当东方红一号的乐曲响彻太空,每一个中国人都挺起了胸膛。我们终于拥有了保卫自己的和平之盾,长国人志气的倚天长剑!
在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所有专家,企图扼住我们工业喉咙的时候,他带领人民独立自主,奋发图强,建立起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毛泽东的精神,是一种不信邪、不怕鬼,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他让我们这个百年来饱受欺凌的民族,重新找回了失落已久的自信和骄傲。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决定一个国家前途命运的,是这个国家的人民,而不是任何外部的压力。
这种精神,早已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今天,当我们面对外部的无理打压和遏制时,总会想起毛主席的教导,总能从他那里汲取到无穷的力量和勇气。人民“崇拜”他,是因为他代表了这个民族最硬的骨气!
四、为何今天,我们依然怀念他?——现实的回响与精神的灯塔
岁月流转,我们身处的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然而,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为什么怀念毛主席的浪潮,反而一浪高过一浪?
这绝非偶然。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群众在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困惑、焦虑和期盼。
当贫富差距拉大,一些人开始怀念那个相对平等的年代。毛泽东时代,虽然普遍贫穷,但社会是公平的。干部和群众同甘共苦,人与人之间没有巨大的财富鸿沟。而今天,当一些人利用资本和权力迅速暴富,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而另一些普通劳动者却在为生计、住房、医疗、教育而奔波劳碌时,人们自然会怀念那个“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虽然清贫但风清气正的年代。
当腐败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人开始怀念那个纪律严明的年代。毛泽东对腐败的痛恨是深入骨髓的。从枪毙刘青山、张子善,到要求干部“过好五关”,他对干部的要求是极其严格的。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则,一生节俭,衣着朴素,稿费全部交公,没有给子女留下任何财产。他的廉洁奉公,是所有共产党人的楷模。当人民群众对某些腐败现象深恶痛绝时,自然会怀念那位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领袖。
当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泛滥,一些人开始怀念那个充满理想和奉献精神的年代。毛泽东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人们的信仰是坚定的,精神是昂扬的。为了国家的建设,可以不计报酬,无私奉献。而今天,当“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大行其道,当一切都向“钱”看,当社会上出现信仰缺失和道德滑坡的迹象时,人们自然会怀念那个有着崇高理想和集体主义精神的火红年代。
怀念毛泽东,并不仅仅是怀念过去,更是借历史的光芒,来烛照今天的现实。人民群众通过这种方式,表达着对公平正义的渴望,对清明政治的期盼,对崇高理想的呼唤。
结语: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
回到最初的问题。人民为什么“崇拜”毛泽东?
因为,在他之前,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却没有说话的权利;在他之后,中国人的声音,全世界都必须倾听。
因为,在他之前,中国人被骂作“东亚病夫”;在他之后,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的人”。
因为,在他之前,中国的文盲率高达80%;在他之后,一个普及了基础教育的新中国屹立在东方。
因为,在他之前,中国的人均寿命只有35岁;在他之后,这个数字翻了一番。
因为,他缔造了一个全新的国家,塑造了一种全新的精神,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他的功绩,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刻在人民的心坎里。人民对他的感情,是一种经历了血与火考验的、最质朴、最纯粹、最深刻的感恩。将这种伟大的情感,轻飘飘地污蔑为“个人崇拜”,不仅是对毛泽东本人的不公,更是对选择了他的中国人民的极大侮辱,是对中国革命历史的彻底背叛。
你可以不理解,但你必须尊重。这份“崇拜”,是历史的铸就,是人民的选择。它如同一座丰碑,矗立在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心中。只要这个国家还在追求公平与正义,只要这个民族还在砥砺前行,毛泽东思想的光辉,就永远不会熄灭。
红太阳的光辉,历经岁月,依然温暖着这片他深爱着的土地和他深爱着的人民。
来源:星语秘境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