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黑龙江省一场招聘会的数据令人叹为观止:9000个岗位,竟吸引了11万人参与,其中硕博学历者不在少数。这一现象犹如一记重锤,敲醒了那些对就业形势还抱有幻想的人,也引发了当下毕业大学生就业现状的深刻思考。
曾几何时,高学历是通往成功的金钥匙,硕博学历更是意味着光明的职业前景。但如今,在这场招聘会中,高学历人才却陷入了激烈的竞争泥沼。许多名校毕业的硕士、博士,怀揣着多年苦读积累的学识,却在求职道路上举步维艰。
从教育层面来看,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张,研究生招生数量持续增加。这固然提升了总体国民素质,但也导致人才市场上高学历人才数量过剩。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部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轨。一些理论性较强的专业,毕业生数量远超市场吸纳能力,而市场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却供应不足。以生物专业为例,大量生物专业的硕博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却发现对口岗位寥寥无几,只能无奈竞争其他不限专业的岗位,与本科生甚至专科生同场竞技。
再看就业市场,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的步伐缓慢,无法为高学历人才提供足够的高端岗位。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困境,对人才的需求以维持现有生产为主,缺乏对高学历、高技能人才的吸引力。新兴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规模有限,短期内难以消化大量高学历人才。黑龙江作为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偏重传统工业,对硕博人才的需求集中在少数科研领域,无法满足众多高学历求职者的就业期望。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们又该如何应对?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摒弃“高学历就必须有高起点”的陈旧观念,放下身段,从基层岗位做起,积累工作经验。其次,在大学期间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参加实习、实训等活动,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职场竞争力。还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提前规划职业方向,通过选修课程、参加培训等方式,弥补自身专业知识的不足。
这场招聘会是一个缩影,它反映出的是整个大学生就业群体面临的困境。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教育部门、高校、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让高学历人才真正发挥其价值,让大学生们在就业市场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实现人生的理想与价值。
(作者:臧家震,吴桥县铁城镇人民政府;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