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这是10年前的文章,有人在河南新乡一本老干部内部刊物上发现,对台上领导很有启发,建议我公开发表,于是应约不作任何修改予以发表。
一些曾在台上工于算计权利的领导,退休后自我反思惭愧不已。一些同在一个单位互不服气搞内斗的领导,退休后冷静查找自身原因互相道歉。一些在位时争强好胜不能吃亏的领导,退休后静心思考大悔当初。退休后明白,不是雨后送伞的无用,也不是事后诸葛的迟到之举,实乃“亡羊补牢犹未晚”的善举,可谓难得的“明白”,宝贵的“明白”,给我们以诸多的启示和教育,令人称道叫好。
“退休后明白”是一种自我教育
老干部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没有感到失去权力的失落,不给组织提条件、找麻烦,而是从另一个视角看“庐山”,避免以前身在其中不识真面目的弊端,真正看清当时所处位置应有的态度和行为,认真反思,客观总结,查找做得不到、不好之处,诚心地向所得罪过的人、有过磕磕绊绊的人自我批评,本身就是一种战胜自我的觉悟,一种勇于解剖自己的精神。
其好处至少有三:
一是具有亡羊补牢的作用。退休后悟彻了一些事理,读透了人生幸福的真谛,虽迟而不是无益,虽晚而不是多余,比那些退休后的不明白,依然留恋昔日的一呼百应、八面威风,依旧要求人们像从前那样对待自己的人要好得多;也比那些临终才明白,退休后依然利用余威指手画脚,依旧像在“一线”那样吆三喝四的人强得多;更比那些进了监狱才明白、才反思的人,胜过多少倍。《世说新语》中有一个周处自新的故事,讲述周处年少时横行乡里,有人便借他这个害去除虎蛟之害,当他与虎蛟搏斗死而复生后,看到人们误以自己死去而庆贺,始知悔改,又忧虑“年已蹉跎”没有实际意义,听了陆云“朝闻夕死”的劝导,终于改过自新。借用这个故事绝没有任何意思,只在说明“朝闻夕死”远胜过一意孤行,“退休后明白”并不晚,值得褒奖和弘扬。
二是有利于支持后人的工作。老领导,老干部,老同志退休后心态平和,迅速转换角色,由对年轻领导扶上马送一程的教练员,改为场外助威呐喊的观众,要定准位置,用退休老领导话讲就是做到“五多五少”:多发挥余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少争待遇,不要总希望现任领导大事小事征求自己意见;多补台,发现一线同志工作漏洞缺陷之处善意地补救,少拆台,不要指责和议论台上的同志;多建言,积极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少干预,不要插手班子上的事;多荐贤才,多推荐有利于开创工作新局面的能人和贤人,少荐亲朋故旧,不应要挟提拔自己的子女、亲属和部属;多关心经济社会发展,主动反映群众的意愿要求,促进科学发展,少摆老资格,不要总以“老”者自居,争礼挑刺。若能通过退休后明白,建立一线和退休离休人员的和谐关系,其善莫大焉。
三是能够促进老同志身心健康,颐养天年。老同志退下来后清闲了,看开了,心胸坦荡,怡然自得,就不会与其他老同志攀比退下后的余威,子女的安排,而是注意锻炼身体,养生保健;就不会打听搀和台上人疙疙瘩瘩的矛盾是非,而是关心教育下一代,替子女分忧解难;就不会聚到一起议东长论西短,发看不惯、气不顺之牢骚,而是倾心经营家庭和睦和谐,关心老伴生活起居,同奏夕阳红。总之,“退休后明白”,核心的意义就是对老同志身心大有好处,百益而无一害,如若所有老同志皆能为之,方能体现组织上对老干部尊重关怀之良好初衷。
“退休后明白”是一种启迪
虽然退休后明白,是老干部离开领导岗位后的行为,但对于在一线的特别是年富力强的干部同样有积极的意义,能够从中得到诸多的启示。
启示一,善用手中之权,留下日后愉快的回忆。台上与台下的根本区别在于权,台上的威风与台下的寂寞也在于权,台上干部要善待权力,用好权力,把自己手中的权力变成为人民办事的工具,将来回首台上所作所为能够问心无愧。坚持做到“三不三多”:不用权谋自己的事,多用权谋群众的事;不用权做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意义不大的工作,多用权做一些实实在在的群众长期念好的工作;不用权讨好奉迎上级领导,多用权改善民生、造福百姓。记得一位名人说过,当你回首往事,不为碌碌无为虚度光阴而后悔。用在领导干部身上,就是自己不再掌权回顾当权时情景,为科学用权而骄傲,不为滥用权力而悔恨,这才是老干部退休后的明白,带给台上干部的真正实惠。
启示二,台上明白比退休明白好,在职领导要时常保持“明白”的清醒头脑。一线干部也有退休那天,应当正确看待名利,很好把握有利的工作机遇和工作时间,抓紧建功立业,多做些便民利民的好事,创造经得起实践、时间和人民检验的政绩,由历史和社会赋予应得的“名”,让国家和人民给予应得的利,不为名利得到的名利,是真正的有价值的名利。只要为党为人民勤奋工作,不管自己是否要名利,人民都会给自己一个永远让人称道的名和与奉献所匹配的利,而有意树碑立传,刻意为名利工作的人,即使得到了所谓的名利,也会转瞬即逝,日后回首会发出没意思、不值得、犯不上之类的感慨。在台上,不要为了升迁提拔,搞些表面上有名实际上无利的事,明争暗抢那些没有多大意义的“先进”、“优秀”之类的名,得之不踏实、不安稳的利;也不要为了自己的名利,抢走别人的名,强占别人的利,为了一时的风光、快活,埋下群众记恨的种子;更不要为了一己私利铤而走险,以身试法,造成一失足而悔恨终生。早“明白”比晚“明白”好,在台上“明白”还是比退休“明白”的好。
启示三,台上严格要求胜过退休后反思,在职安稳日后更安心。领导干部要廉洁从政,甘于清贫和寂寞,不要赶不好的“风”,随不健康的“流”,要警惕社会上一些人别有用心的“关心”,不怀好意的奢侈消费诱惑,特别是要警惕那些盯着自己手中权力人的请送,巴结和讨好。增强忧患意识,时刻想到我们虽然发展了,但许多群众只是解决了温饱问题,自我加压,增强让人民群众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主动性、自觉性,抓住在台上的有限时间多干些利在当今功在长远的大事,将来退休后功德圆满;增强公仆意识,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职责是为人民服务,用人民的权为人民办事,不要因自己不应有的一句话、一个纸条、一个批示伤害群众和当事人,用人民的钱为人民造福,不要拿着人民的血汗钱去干人民不喜欢的事,要牢记温总理的话,你不叫人民好过,人民就不会让你安稳地坐在台上,即使下台了也会经常愧疚,只有心甘情愿地做人民大众的牛,吃的是草,挤的是奶,人民才会永远记住你;增强节约意识,时刻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要比工作比干劲,不要比出行派头;要比业绩比政绩,不要比车子房子票子;要比用小钱办大事,不要比财大气粗;要比勤俭节约,不要比大手大脚。尽管社会上有些人看人下菜、看车接待,但轻车简从并不掉身价。古诗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勤政,廉政,不仅在台上安稳踏实,下台后更会心静自然。
归结“退休后明白”对台上干部的启示就是:在台上听到的赞扬难免是真的,退休后得到的褒奖才是难得的,在台上的朋友看重的是权,退休后的朋友为的是人品,台上干部也能从中悟透明白,才是“退休后明白”的更大意义。
“退休后明白”是一种贡献
老干部退休后反思从前的行为,自我纠正某些不足,不仅对台上台下干部有益,而且对社会也是一种贡献,给年轻人和后人以教育。
——教育人们从长远计议,不要为一时一地的得失与好友反目成仇。自古道黄金有价情无价,或因一面之交成为终身朋友,或因一起共事成为忘年之交,或因一块患难生活成为挚友,等等。但在人们交往中也会出现这么一种情况,至亲的父子、兄弟、姐妹成了势不两立的敌人,多年老友成了互相诋毁的仇人,工作中好友成了形同陌路的对头……。何以如此?从老干部退休后的反思,我们终于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越是亲人,越是好友,越是好同事,越会为一些小事反目成仇,因为双方都觉得在对方那里拿得起、放得下,依仗交情深厚不怕对方接受不了,于是便会发生令人扼腕的事情。在农村,亲兄热弟为尺寸之地同室操戈,在酒桌上,亲朋好友为一句话大打出手,在交往中,多年至交为不足挂齿的小利断绝往来,这就是过于放得下惹出的祸根。一些好友之所以能够友谊长存,就在于双方既接受了对方于己的好处,同时也容纳了对不起自己的地方,只有这样方能建立牢不可破的友谊。因此,人们在与别人共事时,要多看对方的优点,多想对方给过自己的好处,不要为某件小事耿耿于怀,一旦产生思想上的疙瘩,心就不那么近,久而久之就会失去这个朋友。老干部能有勇气纠正以前的过失,其他人也应该从中学会宽容人、包容人,先实现自己与周围人的小和谐,从而促进社会的大和谐。
——教育人们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对得起良心,免得日后后悔。人虽然有自私的天性,但良心与良知又告诫人们不要把自己的获利建立在损害别人的利益之上。“老干部退休后明白”就告诉我们,不管一个人的地位高低,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执法者不要为了自己的私利故意找别人的茬,做生意的不要为了赚钱去坑蒙拐骗,机关同志不要为了提拔诋毁别人等等,古人说,做坏事的人胆子一天大似一天,做好事的人胆子一天小似一天,根本区别就在于做坏事人的不怕对不起别人,做好事的人总怕伤害了别人。然而,做好事的人由于对得起天地良心,因而永远踏实地生活,做坏事的却永远处在心中有鬼怕敲门的惊恐中,并且总有一天会良心发现,要么是恶贯满盈进了监狱而忏悔,要么是躺在病床上而悔恨。虽然我们不相信佛教中所说的因果报应,但种啥得啥是永远不变的道理。干了对不起别人的事,做了缺德的“小人”,即使受不到法律的审判,也会受到道德的谴责,即使自己看不到别人的鄙视和蔑视,子孙也会为前辈的缺德感到羞辱,不是有一位姓秦的官员感叹姓秦么?就是因为他的先人秦桧作恶多端。所以,我们要从老干部退休后明白,牢记做事永远对得起良心的明训,走好自己的路,回首往事只有幸福快乐的回忆,不会后悔遗憾。
——教育人们要荣辱不惊,成不骄败不馁,不要因志得而意满。可以断定地说,老干部都是当年的成功者,也可以说是功满而退。他们能够反思过去,查找自己的过错,不管其本意如何,但却起到了教育人们正确对待成功的效果,老干部用自己成功时所经历的得失,启示人们善待自己的成功,客观对待别人的成功。因为人的地位不同,所创造成功的价值不同,不能认为自己成功的价值大,而漠视那些在不同岗位上成功的人,更不能歧视那些正在向成功道路上迈进的人。大凡从政的人,多把走上领导岗位作为成功的重要标志,但当上了领导,并非自己的水平就一定高于部属,高于群众,不可看不起没有提拔的人,轻视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若因此失去群众,日后定然后悔。另一个方面,与成功相对应的是失败,或者说是不顺利,也不要因此而沮丧,几年甚至几十年后不是都一样么?到了年龄再大的官不照样退休离岗?只要在岗位上干了几件哪怕一件让群众称道的事,退休后都会引以为荣。推而广之,不管是当年的“40”、“50”人员,还是下岗失业人员,不管是“80后”、“90后”的年轻一代,还是正在求学的学生,不管是新生阶层,还是工农阶层,只要抱定成不骄败不馁的信念,都会走出一条自己的路,这条路会让你无悔乃至骄傲。
——教育人们要反思自己,不要一意孤行。老干部都是各个单位原来的头头脑脑,有的甚至是一呼百应的一把手,但他们退休后明白,带给我们的是什么呢?那就是要时刻反省自己,检查自己,不要等到老了才去检查、反思。当然,我们丝毫没有否认老干部在位时的自我反省矫正,而是说正在工作的人,年轻有为的人,既要埋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更要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不使自己走弯路,甚至误入走不通的路。孔子曾劝诫一日三省自身,人之所以能够进步,就在善于总结得失,一事无成的人病根就在于一意孤行。西汉开国皇帝刘邦总结自己打败项羽的经验是会用人,得到“三杰”萧何、张良、韩信的辅佐,项羽之所以失败,是因为连一个范增都用不好,而项羽却从未认真反思胜败的原因,只是一味地东打西杀,反而把失败归咎于时运不好和上天不公。若论个人才干,大概几个刘邦也抵不上项羽,这就是反思的作用。因此,我们说反思是前进的起跳板,是成功的里程碑,每个人都要学会反思,勇于反思,善于反思,这就是老干部“退休后明白”给我们所做的贡献。
尽管我们总结了老干部“退休后明白”对自己的益处,对在任干部的启示,对社会的贡献,但并非所有退休干部都做到了想开和明白,仍有一些留恋在位时的风光,怀念掌权时的前呼后拥,依然期盼现任班子时常“尊重”一下,经常汇报一下,依然想过问一下人事安排,干预一下某些工作。这不仅对在任班子工作不利,对自己身心也没有好处。找准退休后的位置,像其他老干部一样尽快地“明白”,这不敢说是对老干部的建议,只能说是对老干部的另一种方式的尊重,也算是对老干部的关心吧。
2015年9月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