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关系事关重大,进一步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使之步步向上攀登,为保障两国的发展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需要明晰以下若干问题。
一、中俄“背靠背”的关系发挥了巨大的战略保障作用
当前阶段中俄战略关系的突出特点是“背靠背”,这也是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主要功能,在此之外的其它功能如“肩并肩”、“手拉手”等大都虚多实少,远没有“背靠背”这项功能突出实在。
中俄战略上“背靠背”的关系发挥巨大的保障作用,对中俄两国而言都是这样。在俄罗斯方面,如果没有中国,俄罗斯在美西方的全面制裁下将难乎为继、难以支撑,中国事实上成了俄罗斯安全可靠的战略大后方;在中国方面,如果没有俄罗斯在乌克兰强有力的牵制,霸权帝国战略重点转移的步伐就将车轮滚滚,美西方集团将全力以赴压向中国,中国就因此要面临更大的困难。
当然,在这种功能之下,俄罗斯所接受的战略庇护明显多于中国,为此中国政府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既有来自美西方集团要求中国不得支持俄罗斯的压力,也有来自中国国内强大亲美西方势力要求中国同俄罗斯切割的压力,在内外双重压力下,中国政府保持良好的战略定力,坚持发展中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动摇,在复杂激荡的战略风云中有效地改善和加强了中国的战略地位,维护了中国的切身利益。
二、既有框架不能满足中俄两国各自迫切的战略需要
但是,当前阶段中俄关系的结构框架并未最大限度地发挥中俄关系全部战略潜力,事实上也只是部分地满足了中俄两国各自的亟需,具有应急救火的性质。
就俄罗斯方面而言,俄罗斯对中俄关系有更大的期盼与希冀,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他们都需要中国更大力度的经济技术支援,直接干脆的军事装备与弹药支援,直至双方的联合军事行动。对中国而言,关键是立足当下怎样设计与安排中俄两国的联合军事行动,如果给世人展示这样的前景,即未来在台海战争中,俄罗斯也如同今天俄乌战争中中国所采取的姿态,则无疑对中国的武装统一行动不利,反之,如果敌对势力现如今就不得不把俄罗斯的力量计算或者添加到中国方面,成为大陆解放台湾直接行动打击力量的有机组成部分,无疑将获取巨大的威慑效果,但目前显然还做不到这一点。
因此,即便当前的中俄关系成就巨大、功效显著,但实际上依然是既不能满足俄罗斯的需要,也不能满足中国的需要。面向未来,中俄仍需要统一进行相应的军事战略行动,而目前的关系框架对此无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或保障。
三、中俄关系停留在既有水平上,给美西方离间中俄关系留下缝隙
对于进一步发展升级中俄关系,有些中国人顾虑重重,他们相当害怕由此带来的风险,那就是美西方将对中国不留余地。在这些人的思维中,中美关系仍然还寄托着诸多美好的期冀,未来前景非但并不悲观,相反还十分旖旎。将中俄关系停留在目前的水平上,就不会阻绝或者破坏这样的未来前景,就会令美西方在战略遏制与打压中国的时候适可而止、不为已甚。
这样的思维与想法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的幻想。实际情况恰恰相反,中俄关系如果不能继续升级升华,则中国面向美西方的战略主导权与主动权就不会得到加强,美西方集团恰恰可以据此放开手脚、无所顾忌。如果中俄关系果然升级升华到军事战略联盟的水平,则将极大地增强中国的战略威慑力,将明显地加强中国的战略主动权。面对这样的情形,美西方集团在遏制、打击中国的时候就将顾虑重重、畏首畏尾,可以预计,届时,在强大的中俄联合战略威慑下,美西方势必将从目前咄咄逼人的立场上后退,进而做深度的战略调整,他们将不得不东西兼顾、两线作战和多点应付。因此可以说,现如今美西方对中国最害怕的事情不是中国在台海动手收复台湾,而是中俄结成战略同盟,这一举措对霸权秩序的冲击性与颠覆性更大、更强烈。因此,中俄关系的升级进步并不会恶化中西方关系,恰恰相反,还将有效地平衡中西方的关系。
现实的情况是,维持既有框架并不会削减或降低中美对抗的烈度与强度,反而给美国以可乘之机,使之妄图在中俄两国之间打进楔子、插进钉子,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手段就是挑拨离间中俄关系,他们一方面利用中俄两国国内的代理工具制造各种破坏干扰中俄关系的杂音,一方面极力拉拢中俄两国,对俄罗斯的拉拢诱惑紧锣密鼓,日益加大力度,对中国的蛊惑与欺骗也不遗余力,譬如拜登当局的所谓“四不一无意”,特朗普其人的“爱中国”等等。
所以,从理性逻辑出发,当代中国有必要树立这样的思维,中俄结成更紧密的军事战略联盟非但不会破坏中西方关系,相反将有效地缓和霸权打压中国的烈度与强度;现如今中西方的主导权在美西方手里。中俄升级升华后将在相当程度上转移到中国手里。
四、迎接未来的挑战,中俄应该早为之计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深度演变,霸权集团发动的对华“战略竞争”正在向新冷战转变,在这种情况下,中俄两国都需要面向未来安排中俄关系。对俄罗斯而言,俄乌战争结束后如何实现俄罗斯新的振兴发展,面向外部世界的答案只能以瞄准中国为主,今后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俄罗斯同西方的关系将十分严酷,对此俄罗斯的政治领导人及战略学者有着清醒的认识。
面向未来,中国则需要做好两个应对或者面对两大挑战:一是美西方对中国搞全球封锁的挑战,其中包括封锁中国的远洋海上运输线,关闭全球市场等。二是中西方战略力量失衡的挑战,美西方集中所有能集中的军事战略力量全力以赴地扑向中国,从而导致中西方战略力量严重失衡。
应对上述这样两个挑战,十足可靠的把握并不存在,只能寻求集合各方面的力量,但仅仅只靠中国自己不行,还要尽量争取外部的助力与支援,而俄罗斯则是首要对象,因在这个问题上,除了进一步升级中俄关系以外,确实也没有其它更好的办法。
五、中俄关系应注意取大要而不谋小利
发展中俄关系应立足大局、着眼长远,而不能以谋取眼前的实惠为导向。把两国战略关系演变成商业行为或市场交易,这等急功近利的行为无助于培育发展中俄关系,相反只能给中俄关系制造种种纠纷或不和谐的因素。
为此,一要避免经济主导论。中俄两国的经贸关系只是中俄关系的一部分,发展这一关系目的是为了助力各自的战略实力,助力中俄战略上的“背靠背”,着眼于推动彼此关系的深入发展与品质的升华,而不是商人之间的交易,更不能奉行金钱主义,以此来榨取中俄关系的油水;二要互相扶持而不是互相利用,投机性地把中俄战略关系当作消耗品来加以利用。为此应选择一些可靠的地方政府与国有企业与俄罗斯方面打交道,不能让那些急于提高GDP的投机者钻中俄关系的空子;三要立足大局,针对中俄关系以外涉及第三方事务不可小题大做,譬如俄罗斯在蒙古、中亚等地的举措动作,俄罗斯同朝鲜的关系,对越南、印度的武器出口等,对这些问题过度解读有害无益,俄罗斯维护自身利益的敏感性始终很高,相关举措不该视为针对中国。
六、应推动中俄关系向上攀登、向下扎根
发展中俄实质意义上的战略联合应该务实而不图虚名,中俄关系冠以什么政治名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实际的深度与广度,需要切实地解决“上热中温下凉”的问题,为此需要向上攀登、向下扎根。所谓向下扎根,就是在经济社会关系上深耕。在经济上,可以联合设立开发区、经济特区,搞联合企业、联合金融机构等,尽最大努力规避美西方的阻扰破坏,毫不动摇地坚持去美元化、去西方化。在社会生活领域,加大两国社会交往的力度,大量派遣公费留学人员,深化教育科技合作;所谓向上攀登,就是大力度强化军事战略联合,仅仅联合军演与情报共享也还不够,双方应该探讨更具有同盟意义的军事合作事项,譬如在军事上,中国可以在俄罗斯设立海外军事基地,设立航天雷达站,情报监测设施等,而不必舍近求远去找那些摇摆不定的国家或不可靠的地区。
七、警惕几种负面行径
唱衰中俄关系,针对中俄关系进行负面鼓噪的情形由来已久,时至今日仍然活跃在中国的网络新媒体平台上,且不时掀起浪潮,对此应予以高度重视。尤其应注意破解如下几种歪理邪说:
一是老大老二论。一些人在中俄关系中抛出了一个谁当老大、谁当老二的问题,并心怀叵测地借历史上苏联“老大哥”问题来说事,说什么俄罗斯惯于当老大控制别人,如果中国同俄罗斯结成联盟的话,中国就要再次遭遇俄罗斯的支配与控制。
这种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历史上苏联以老子党自居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现如今根本没有这种可能,现实条件下完全没有可能重演历史上曾经的中苏国家关系和中苏两党关系。事实上,中俄关系的主导权与主动权已经历史性地转移到中国手里,中国当然不会利用这种战略权力去驾驭俄罗斯,但完全可以据此塑造中俄关系的战略二元结构,在这种二元结构下,既不会损害中俄各自的战略自主权,也不会形成战略绑架,损害各自的战略自由。
二是所谓俄罗斯崩溃论。一些人刻意渲染,战争拖累之下,俄罗斯有即将崩溃的巨大危险,所以中国不可同俄罗斯靠得过近过紧,以免因为俄罗斯分崩离析而受到冲击与伤害。
俄罗斯是不是真的有进一步倒塌崩溃的可能,这个问题当然可以讨论,但难下定论,笔者认为可能性微乎其微。退一步说,即便果真如此,那么中国想在更应该抓住一切机会深耕俄罗斯,不然的话,崩溃后的俄罗斯就将被美西方所分食,而让中国连杯羹都没有。为着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保证中国不被俄罗斯崩溃所冲击,同时从中获取赢得的必须利益及应有的安全保障,中国更要加紧在各方面深入俄罗斯社会,在俄罗斯内部找到强有力的立足点以及相关平台。也就是说,对中国而言,应对俄罗斯崩溃论的逻辑结论并不是远离俄罗斯,恰恰是与此相反。
三是炒作历史问题。炒作中俄历史关系,尤其是拿历史上沙俄强占中国的领土说事,这是一些人长期以来惯用的伎俩。最近一个时期更是在网络平台兴起一股“中国理想版图“之风,把俄罗斯西伯利亚及远东的大片国土划入一些人所描述的未来中国之中,炒作得相当厉害,更属于居心叵测之举。对于中俄之间历史的恩怨,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角度当然可以讨论研究,但两国之间目前已经妥善解决领土归属问题,为此已经签署了相关的协议条约,重翻这个旧账并将其当作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无疑是对中俄关系既有法律文件的颠覆,也是对中俄关系的严重破坏。不能不说的是,中俄国内都有强大的亲美西方势力,两国都需要高度警惕来自这股势力的破坏。
八、为普京后的俄罗斯做好相应的准备
目前阶段发展深化中俄关系具有良好的政治条件,相关保障十分得力。但这种状态能持续多久依然是个问号,坦率地说,在普京总统以后可能就没有这么良好的政治条件了,对此中国方面不可掉以轻心,而应在各方面都预做准备,下好先手棋。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升华与升级中俄之间的战略联合关系,争取在普京期间将其固化下来,这样的话,即便俄罗斯出现一个普京后时代,中俄战略联盟也至少可以在此后保持一定的惯性与连续性。就全球战略形势下,时间站在中国这一边,只要能拉着俄罗斯一起走上一段时间,对中国就是极大的战略利好。
展望未来,中俄关系当然不会一帆风顺,在波诡云谲的战略形势下,目前的中俄关系只不过是一种过渡性的安排,未来还应该向着更加紧密联合的方向发展。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