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睛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与时代价值 - 昆仑策
-
蒋睛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与时代价值
2025-10-07
【导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重要论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理论学说为思想根基,继承和发扬了党领导工运事业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致力于高质量推进新时代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创新发展。这一重要论述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出在坚持“三统一”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在增强“三性”中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弘扬“三个精神”中形塑时代新风的创新要求,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关于工人阶级和工运学说中国化时代化发展提供了理论典范,为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加强党对工会组织的全面领导提供了实践遵循,为国际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
理论逻辑:根植于马克思主义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理论学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理论学说所蕴含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不仅是世界范围内无产阶级政党团结工人阶级,开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基石,而且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重要论述的根本理论来源。
一是在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层面,继承马克思主义工人阶级历史使命观并赋予新内涵。马克思主义认为,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最具革命性、最有前途的阶级,肩负着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人类解放的伟大历史使命。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工人阶级历史使命的观点,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赋予工人阶级历史使命新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工人阶级要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立足本职、胸怀全局,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是在工会工作的性质地位层面,传承马克思主义工会理论并拓展新境界。马克思主义认为,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工人阶级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会是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重要力量。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工会理论,对工会工作的性质地位作出了新的重要论断,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工会理论的新境界。他强调:“工会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
三是在人类劳动的重要作用层面,遵循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并展现新实践。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揭示了资本主义劳动的剥削本质,同时也强调了在未来社会中,劳动将成为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成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实践,对劳动的价值意义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展现了新的实践特色。他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初,便将领导工人运动视为重要使命。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在革命根据地积极开展工人运动,建立起工会组织,发动广大工人阶级参与土地革命,为革命根据地的建设贡献力量;在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工人阶级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工人阶级不仅在生产领域努力工作,还组织武装力量,直接参与战斗,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在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工人阶级开展了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斗争,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战争,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奠定了群众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党领导的工会工作也随之迈入新的历史阶段。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工会组织广大职工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发生深刻变革,工会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党领导工会组织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响应邓小平提出的“工人阶级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作出优异贡献”的号召,不断推进工会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进入新时代,党领导的工会组织始终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斗争形势,适应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现实需求,各级工会组织积极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通过开展技能培训、搭建职业发展平台等方式,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为实现制造强国战略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价值逻辑:立足于推进新时代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创新发展
一是顺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情况。时代以来,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会治理,推动政府和企业重视职工需求,通过推动完善劳动法律法规、加强劳动执法监督等方式,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努力实现职工与企业的双赢,客观上缓解了社会主要矛盾在劳动领域的蔓延。
二是服务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产业体系变革的新需要。新时代以来的工会工作,积极适应产业体系变革,有序扩大工会组织的覆盖面,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工会组织,并针对不同产业、不同类型劳动者的特点,提供差异化的培训、服务和保障,为产业升级提供人才支持。
三是凝聚新时代广大工人阶级团结奋斗的新力量。新时代以来,工会始终将思想政治引领放在首位,引导职工深刻认识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
重要论述的创新要求
道路选择:在坚持“三统一”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一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必须坚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这是中国工会的根本政治原则,也是区别于西方工会的显著标志。二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团结服务所联系的群众,并将其作为工会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这是工会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保障。
改革方向:在增强“三性”中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要把政治性作为立身之本,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性是群团组织的灵魂,是第一位的。”二要团结带领广大职工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主力军作用,不断增强先进性。各级工会应当积极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技能比武、技术创新等活动,有效激发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培养和造就更多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三要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满足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群众性。
新时代新征程,持续弘扬“三个精神”是工会在精神引领方面的重要任务,对于形塑时代新风、激发广大职工的奋斗精神和创造活力具有深远影响。一是大力弘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二是大力弘扬“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三是大力弘扬“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
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
深刻把握守正和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关于工人阶级和工运学说中国化时代化发展提供理论典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一方面,守正是创新的基础,只有坚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工运事业的根本方向,创新才不会迷失方向。另一方面,创新是守正的动力,只有不断结合时代发展和实践需求进行创新,马克思主义工运理论才能保持生机与活力。
深刻把握政党和工会之间的辩证关系,为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加强党对工会组织的全面领导提供实践遵循
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便将领导工人运动作为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工会组织也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工会作为党紧密联系职工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必须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坚决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深刻把握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辩证关系,为国际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不仅对于中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为国际工运事业的进步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有益的借鉴。这一重要论述强调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保障工人阶级的合法权益,积极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这与国际社会所倡导的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的价值理念高度契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理念,也为国际工运事业的长远发展指明了清晰的方向。
(作者系华东理工大学工会助理研究员;来源:“政治经济学研究与海派经济学杂志”微信公众号,原载“《海派经济学》2025年第2期”;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