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在开始以至今后一个时期,霸权及其战略团伙将对中国发起全面的战略进攻!
有人说,中美斗争已经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对于这样的观点或判断,笔者完全不予承认,理由根据是,战略相持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对手已经无力发动进行全面进攻,最多只能遂行重点进攻,但现实中的中美战略关系并不是这样,事实上是美国还在全面进攻,并且还在进一步发展这种进攻,因此,有关中美斗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的说法失之于偏颇,无非就是吹牛给自己脸上贴金而已。
考诸既往全球性战略斗争的实际,特别是当年美苏冷战的经验教训,我们认为,中美斗争目前还只是处于开局阶段,来自霸权更大、更猛烈和更全面的战略进攻浪潮还在后面,还将汹涌而来、接踵而至。
那么,怎样才能迎来中美战略斗争的相持阶段呢?笔者以为,这需要达成如下几个必要的条件:
其一,打退敌人的全面进攻
敌人从四面八方发起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全面的战略攻势,黑云压城、气势嚣张。在这样的形势下,我方的核心任务是如何不被敌人所压倒、所击垮,这就要打退敌人的全面攻势,使其在相当多的企图和相当多的要点上归于失败。当然,达成这一目标需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战争中最直观的代价,就是国土大面积沦丧与兵力大批量损失;而不见硝烟的战争中则意味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惊人的金钱代价。想要不支出成本或不付出代价就能打退敌人的战略进攻,完全没有任何可能。目前看,迄今为止中国总体上并未支付这样的代价出来,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打退敌人的全面进攻了。
只有让敌人的全面进攻遭遇惨重的损失,在此之后,才能造成敌人无力再搞这等把戏的局面。但敌人注定又死不甘心,于是他们就只能转为重点进攻,寄希望于瞄准我方要害,妄想攫取一击必杀的效果。我们进一步打退了敌人的重点进攻,战略相持的可能性由此才能变为现实。
其二,战略动员达到较高的水平
战略斗争不可搞片面的军事路线或外交路线,在以弱胜强的斗争中,单纯军事主义注定要吃大亏;同样,以为凭借三寸不烂之舌的外交勾兑就能消解敌人的战略进攻,则更是痴心妄想、白日做梦。要真正有效地抗击霸权,就必须正视国家民族主要矛盾的现实,并在这样的现实下做好适应与转换,进行全民族的深度动员,不但要进行军事动员,而且还要做好经济与政治动员。思想政治上的动员极为重要,尤其不能继续沉醉在和平年代的梦幻里,导致精神意志上充满“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那种浓浓的颓废,而应该再现“雄赳赳、气昂昂”的景象,实现国内外政治上的大联合,达成经济与社会层面的深度动员,把国家与民族的潜力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从而形成全面抗战的大好形势。
其三、主战与求和的关系发生明显的变化
大敌当前之际,总要有“主战”与“求和”两种主张,两种主张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与表演。在敌人发动全面进攻的战略阶段,“妥协”的意见与“求和”主张将大行其道,其声浪之高之烈,甚至要压过“主战”意见,古今中外都有这方面很丰富的案例经验,而到了战略相持阶段,妥协求和势力就将发生裂变与分化,他们要么转向主战抗战方面,要么直接投降沦为汉奸,所谓的“中间立场”或“中间路线”已经失去了相应的空间和余地,基本上已不复存在。因此,在抗击敌人全面进攻阶段,反对妥协绥靖主义,教育转化求和派,就成了国内动员领域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不能不承认的是,在中美关系的目前阶段,中国社会上下仍然存在浓重的求和幻想,主战与求和两种主张还各有千秋,彼此关系还没有发生转折性变化。这样一种态势,意味着中国的反霸斗争才刚刚开始,还处于霸权全面战略进攻的初始时期。
上述三点之中,核心与关键是打退敌人的全面进攻。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第一,要达成广泛的战略联合
美国正在实施对华“战略竞争”,这是霸权当局发动全面战略进攻的主要抓手。但美国从来并没有把这个“战略竞争”仅仅当成自己的事情,相反,他们正极力把“战略竞争”演变升级成为整个西方世界或自由世界的集体事业,正努力把“战略竞争”推向全世界。只要眼睛不瞎,人们都明显地看到了这一事实。
但在中国,却有人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一些人在“关键是办好自己事情”的名目下,连浩大的对华“战略竞争”都认为事不关己,更遑论什么联合其它国家共同反对霸权了。正因为这样,所以人们经常看到,当今中国在同其它国家打交道的时候,经常要在外交辞令上通告一句“不针对第三国”,其实就是想表白不针对霸权美国。不想公开举起反霸旗帜,不愿明确宣示反霸战略,不准备同霸权真刀真枪地对着干,这是当今中国不能不承认的客观现实。
但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反对共同的敌人,这是战略斗争的基本法则,不懂得这个道理就等于不懂战略,不会或不敢联合就等于不会博弈或不敢斗争。所以,不能践行联合法则,不管做怎样的包装,也难以称得上是正确的战略,现如今中国亟须在这方面实现历史性的突破。
因此,打退敌人的全面进攻要迈出最坚定的一步,那就是要在内外两个方面都达成最广泛的战略联合:在中国国内,联合国内各阶层,团结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公开宣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大障碍和最危险的挑战就来自于霸权,就是霸权的遏制与围剿,因此当前及今后一个历史时期中国最主要、最核心的矛盾就是民族矛盾,要全民族万众一心地冒着敌人的炮火而前进,把中国空前巨大的战略潜力激发出来;在国际上,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和平反霸统一战线,以这样的和平反霸统一战线来对抗霸权所打造的新冷战集团,对抗他们“脱钩断链”、“小院高墙”与制裁打压等种种倒行逆施的行为,打破霸权集团孤立、封锁中国的战略企图,打破西方集团对中俄朝伊等国各个击破的战略企图,以此构建和塑造中国的全球战略,并因地制宜地推进中国新时期全球战略的新发展、新面貌,在内外两个方面争取到应有的战略优势和战略主动。
第二,努力清除内部投降势力
当代中国的反霸斗争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主要不是物质实力,当今中国物质技术在静态意义上的战略实力总体上比之建国初期不知翻了多少倍,中美实力对比已经改善到对中国相当友好的程度,远非当年抗美援朝与抗美援越时那样的窘迫与艰难,现如今之所以还难以打出当年那样精气神,难以打出当年那样的精彩局面,主要原因在于存有两大顽瘴痼疾:一是幻想重重,总以为美国霸权能够以和平竞赛的方式人道、公平地同中国展开公平的竞争,从而使中美之争成为温文尔雅的君子之争,呈现良性的态势,一些人就此置霸权对中国的遏制、打压、围剿于不顾,秉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君子情怀,拼命地要搞好同美国的关系;二是投降绥靖势力大行其道,这股多重力量共同组合起来的势力在中国大造投降舆论,鼓噪中国应该向霸权低头屈服,臣服在霸权的领导之下。这个势力十分强大,已经渗透到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尤其在政治上层占有相当的地位,拥有可观的发言权。第二种痼疾同第一种顽瘴结合起来,严重干扰破坏中国复兴崛起的正常进程与正确道路,严重干扰破坏中国夺取反霸斗争主动权和主导权的努力。
因此,要想打退霸权集团的全面进攻,要想在反霸斗争中夺取相应的主动权与主导权,中国必须首先在国内开展全面深入的反霸斗争。关于这个问题,笔者已经强调多次,那就是中国的反霸斗争必须在内外两条战线同时进行(参看笔者文章张志坤:在今天的中国,究竟谁同霸权是一伙)。在国内战线上,要搞好教育动员,尽最大的努力丢掉对霸权集团所有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妄想,在思想上理论上拨乱反正,把中国人民的认知与认识建立在正确的思想基础上,让亲美公知成为过街老鼠;要坚决清除精神汉奸与投降势力,铲除霸权集团打入我内部的黑手与钉子,全面消除埋伏在内部的隐患与炸弹。
第三,敌进我进,积极反击
面对霸权集团日益凌厉的全面进攻,躲与藏的办法已经不再管用,到这个时候再说什么“韬光养晦”,无异于扯蛋,这是常识。一般来说,不会有人再去讲这等违反常识的话、再干这等违反常识的事,需要注意的则是另外一种说法,即所谓中国“不惹事”论。众所周知,现在,为了加强自己的凌厉攻势,霸权美国不断对中国发动各种挑衅,制造各种事端,以至于中美之间危机不断。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宣示要“不惹事、不怕事”。对于这个“不惹事”论,我们认为要做辩证全面的理解。所谓“不惹事”应该是指中国不会发动无理挑衅,不会侵犯别人的主权与利益,但并不等于中国只能消极防守而不能主动出击,不能只在挨打之后才可还手。实际恰恰相反,要抗击别人的猛烈进攻,仅仅挨打不还或者挨打之后才还手,那是不行的,譬如拳击比赛,从没见到哪个拳击手一味防守而能击退对手,要想打退敌手的攻击,在防守的同时还必须抓住时机主动出击。拳击是这样,战略斗争也是这样,中国必须发起对霸权的猛烈反击,找到并抓住敌人的薄弱之处主动出击,并且要痛下杀手、毫不留情,要敢于向敌后挺进,敢于向敌占区挺进,经济上,军事上,政治上和地缘战略上一概都是这样。前不久召开的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以及随后举行的胜利日大阅兵,都是这方面很好的案例。
实施战略防御阶段的反击也应分成两个不同的部分,即敌人贯彻全面战略进攻时期的反击部分和敌人贯彻战略重点进攻时期的反击部分,这样前后两个部分各有不同,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而且都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综合设计,使攻与防有机结合,使经济、军事、政治和地缘安全各领域有机结合,如同一场大型交响乐一般,不同演奏与不同音响层出不穷、交相辉映,综合发挥作用。在战略斗争这个问题上,任何单项与孤立的办法举措都不可取,也都无济于事;任何以为能够一招制敌、一击必杀的想法都是十足的妄想。只有通过强有力的反击连续打退敌人多轮战略攻势,才能赢得战略主动,才能塑造战略相持可能性。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能否粉碎霸权的全面进攻构成严峻的考验,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才能早日迎来中美战略斗争的相持阶段。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