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数字时代,新风潮、新玩法总是一个接一个。最近,苹果iPhone 17系列的发布,更是把eSIM的概念带火了,说是要取代实体手机卡,办业务更方便。听起来很美好,但我们得冷静想想:这阵风,跟不跟?
技术本身是进步的,这是必须肯定的。一张虚拟卡,就能切换运营商,具有提升一体性、节省空间等优势,特别是出国旅行确实方便。但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安全是头等大事。eSIM就是电子化的SIM卡,是一个数据文件,靠网络下载,数据在空中穿梭。这就像打开一扇新窗,新鲜空气进来了,蚊子苍蝇也可能跟着飞进来。
数据传的时候可能被偷,这就给了骗子可乘之机。他们最擅长在虚拟空间里设陷阱。现在的电话卡严格实名,像一把坚实的锁。而eSIM的灵活性,会不会变成一道虚掩的门?
有人说是苹果公司在带节奏,想制定新规则。我们不是排斥新技术、新产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不能被别人的节奏带着走。盲目跟风,没把漏洞堵死就往前冲。适合别人的,未必适合我们。咱们得琢磨琢磨:现在电诈还没断根,守住老百姓的钱袋子,比追求酷炫科技更重要。
这些年,我们建立的“一人一卡”实名体系,就像一座坚固的堡垒,保护着亿万用户。这是经过实践检验的、行之有效的中国方案。不能为了追赶潮流,就轻易动摇这个根基。
当然,这不是说我们要固步自封。科技是为了让日子更稳,技术发展势不可挡,但关键在于如何用好它。别盲目适配他人,堵严漏洞再迈步。技术有隐私,我们需要的是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技术路径,而不是盲目追随。
在安全防线没有完全筑牢之前,缓一缓不是保守,而是负责任。让技术等一等安全,让速度让位于稳妥,这才是对人民最大的负责。急等尝鲜的,更要冷静耐心,别哭天抢地无厘头抱怨那迟来的“妥善等待”
归根结底,任何新技术都应该是服务生活的工具,而不是制造风险的源头。在eSIM这件事上,我们不妨多一份审慎,少一点冲动。等它真正成熟了,等我们的防护网织密了,再拥抱也不迟。
毕竟,在安全的堤坝没有加固之前,不必急着迎接每一朵浪花。
作者:顾士刚;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