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卡中国造船脖子?中方反制还有两招让美国人痛不欲生。
10月14日,美国对中国船舶征收高额港口服务费的单边措施正式落地,妄图以此抬高中国造船业与航运业成本,实现产业绞杀的目的。同日,中国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对美国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实施办法》同步生效,一场以精准反制回应霸权施压的博弈正式展开。中方的还击并非简单的对等加码,而是一套直击美国利益要害的组合策略,其深度与广度远超外界预期。
第一,精准打击,除了对等收取美国公司特别港口服务费,还锁定25%持股红线,直戳美国金融软肋。
美国制造业的空心化早已是共识,但其强大的金融业通过资本渗透,深度绑定全球航运与造船产业链,这正是中方反制的首个突破口。此次中方明确将“美国企业或个人持股≥25%的企业所拥有或运营的船舶”纳入特别港务费征收范围,覆盖货轮、油轮、豪华邮轮等全船型,收费标准从每净吨400元逐步提升至1120元。
这一规则精准穿透了美国的资本布局,无论是美资主导的航运公司,还是美日韩合资的远洋船队,只要美方持股达标,就必须为进入中国港口支付成本。一艘10万吨级的美资关联货轮,单次靠港费用可能突破千万元人民币,直接侵蚀资本收益。英国克拉克森研究公司早已预判,中国这一措施的实际影响将超过美国发起的制裁本身。毕竟美国航运业的核心价值在于金融资本收益,而非船舶运营或者造船本身,而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港口吸引力无可替代。目前美国金融市场已对此高度警惕,相关航运板块估值波动明显。甚至有美国董事辞去航运公司董事。
第二,敲山震虎,制裁韩华美国子公司,斩断“帮凶”链条,杀鸡儆猴。
在直接反制美国的同时,中方还果断出手清理“外围助力”。针对韩国韩华海洋株式会社5家美国子公司协助美国开展301调查、打压中国海事产业的行为,中方依据《反外国制裁法》将其列入反制清单,禁止境内组织与个人与其进行交易合作。
这一举措释放出清晰信号,任何第三方企业若充当美国单边制裁的“马前卒”,都将付出代价。韩华集团在全球造船与海事设备领域布局广泛,其美国子公司的业务停摆不仅会影响自身运营,更会对其他试图依附美国制裁体系的企业形成震慑,从源头上削弱美国的“制裁同盟”基础。
如果韩国人不知好歹,韩华集团就是下一个进入黑名单的。
第三,产业反制,我们还可以瞄准波音痛点,激活替代选项,换棋盘下。这是美国难以忍受的。
中美产业格局中,“中国造船强、美国商用飞机强”的特征显著,这也为中方提供了关键反制筹码。以波音为代表的美国航空业,根本无法承受失去中国市场的代价。
中国是波音在美国本土外最大的市场,目前运营着1855架波音飞机,占国内机队的45%,据外媒说正与波音洽谈一笔价值超500亿美元的500架飞机订单。若中国按美国制造飞机方式收取靠港费反制,对正处亏损泥潭的波音而言无异于致命一击,其2024年净亏损达118亿美元,2025其经营还是弱势,如果被航空公司抛弃,那还有继续亏损。
第四,终极底牌,我们可以搞1%结算税、动摇美元贸易根基。
若美国执意升级对抗,中方还储备着足以影响全球货币格局的“大杀器”,就是对部分外贸收取美元结算税。尽管这一措施暂未启用,但其威慑力已不言而喻的,中国外贸规模占全球12%以上,若对美元结算交易征收1%的税费,企业出于成本考量将加速转向人民币、欧元等替代货币,必然让美元脱离中国市场。这是美国不可承受之重,而且还引起欧元日元英镑等和美元的内讧。
美元霸权的核心支撑之一,正是其在全球贸易结算中的主导地位。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商品出口国,140多个国家最大贸易伙伴,若推动结算货币多元化,将直接削弱美元的流通性与储备价值。这一“非对称武器”的威力,从美国财长“事态正变得严重”的表态中可见一斑——毕竟美国经济难以承受美元地位松动带来的连锁反应。
从港口收费的精准反击看,其实不是中国没有牌、比如打波音和打美元让美国人痛不欲生的招数还没有出,而是我们有理、有利、有节而已。美国若想以单边制裁绞杀中国产业,必将在自己的优势领域付出更沉重的代价。正如商务部所言,中方措施是维护自身权益的“必要被动防御”,若美国不收手,等待它的将是更多超出预期的反制回应。
作者:前HR本人;来源:前HR随笔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