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济战是由特朗普在第一个任期内发起的,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以及双方实力对比的变化速度,有很大的可能性将在特朗普的第二个任期内决出最终的结果。
这个结果主要是中美实力经过三大经济战实现基本的逆转,让美国失去了继续推动经济战的能力。因为东大实力提升的速度与美国实力衰减的速度都是超预期的,这一场景的出现,甚至不用等到特朗普的任期结束。
美国已经是西方近代文明的天花板,也代表了西方文明最后的荣光。现在的西方阵营,基本也就美国能打了。不但在军事领域,而且在关系人类未来的新技术与新经济方面,尤其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导权,都是中美之间的竞争。
这场由美国挑起,但是正在让美国感觉失去主导权的经济战,是人类历史上最高水平的国家与文明之间的博弈,用空前绝后来形容也不为过,因为自此之后,西方的衰落就是一个结果,而不只是一个趋势。除非我们自己出现颠覆性错误,否则很难再次被逆转,西方在近代二三百年的领先,也很难再次出现。
本人并非现在才这么乐观。我很早就认为在这场关系中美国运以及东方西文明在未来世界秩序中地位的经济战,东大是那个赢家。
经济战虽然不见硝烟,但对于参与者各自命运的影响,远在传统的军事大战之上。即便规模与一战与二战,战败的一方,也有可能很快再次崛起。但中美经济战失败的一方,很难再有这样的机会。
所以,当特朗普因为中国在国庆节后推出的一系列对美反制措施,突然之间就情绪失控,并不值得奇怪。这不但是因为他本来就是一个情绪化较严重的非传统政客,更重要的是他自己也应该再次确认了一个事实:中美博弈的主动权已经不在美国的手上。
特朗普应该不是从这一天才有这种感觉。今年四月份,就在他对世界以“对等关税”之名发动关税战,在东大这边踢到了铁板之后,应该就有了,但或许是这种感觉对他来说还有点朦胧,或者说他还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事实:这个世界上已经有了可以不看美国脸色的真正对手。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经历过中国的这次反制行动,特朗普已经无法继续在精神上麻醉自己。
即便特朗普比一般的美国政客都擅长赢学操作,但在实力变化的冰冷事实面前,赢学也只能是一时发挥作用的精神安慰剂。
阅读特朗普在10月10日那篇长文,字里行间充满了意外与不甘。塔朗普不相信中国能够以这种力度对美国的经济战实施反击。于是他一怒之下就怒了一下,宣布要对东大的商品再现有基础上再追加100%的关税,特朗普的这些表现更像是在一时气怒攻心的应激反应。因为很快,特朗普本人和他的团队就集体释放缓和的气氛。
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告诉福克斯新闻,美国在中国宣布出口管制后曾寻求与中国通话。
副总统万斯也出面了:“我们珍视两国领导人之间的友谊,特朗普总统希望美国不需要对中国使用‘杠杆’,特朗普总统愿意与中国进行理性谈判”。
特朗普本人也改了口风,“不要担心中国,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这似乎又是一个完整的“TACO”闭环操作。
四月份那场极限施压东大失败之后,美国主动要求谈判沟通的一幕又出现了,以至于,美国的媒体记者都产生这个强烈感觉,追着特朗普问,“关于中国,你们是否考虑收回之前的言论?”
这一问还把特朗普惹火了,明显属于哪壶不开提哪壶,于是,换来了特朗普的一顿输出:
特朗普:你是哪家媒体的?
记者:我是《政客》的达莎·伯恩斯,先生。
特朗普:达莎,《政客》,唉。《政客》变坏了,他们什么都错了。《政客》的,不是政治性的,一切都是错误的,我们找个人来问几个问题吧。你介意吗?因为《政客》是假新闻。
虽然不能从美国政客的这些言论,就得出美国已经放弃继续升级经济战对抗的最终结论,但美国更想通过沟通缓和局势的内心想法,还是暴露无遗的,否则,作为自认实力还是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人,难道突然不在乎面子了吗?
当然不是,特朗普把他个人的面子经常看得比美国的利益更为重要。
特朗普为什么态度迅速转为寻求缓和,合理的解释自然是他回去找团队翻了一下工具箱,发现对付中国的牌真是不多了。所以,特朗普再那么生气的情况下,说出来的报复手段,除了再次追加关税,就是不让中国使用美国的软件,再有,就是限制波音飞机零部件对华出口。
特朗普说这些的时候,最心惊胆寒的还是美国相关领域内的企业。如果这些办法好用,美国早就用了。以前的办法如果起到了伤害对手一千自损八百的效果,后者就就可能是自损一万了。
特朗普最讲面子,但是也最认实力。只要他认为实力占优,就会不择手段而且没有任何心理压力尽情发挥。比如,他在关税战中,对美国的那些传统盟友,包括欧盟、日韩在内,挥舞关税制裁大棒,进行敲诈,打赢给这些经济体系15%的关税,但是要求他们对美国进行大幅投资,其中,对日本的要求是在特朗普任期结束前(2029年1月)对美投资5500亿美元,对韩国的投资要求是3500亿美元,对更肥的欧盟手段自然要更狠一点,除了要对美投资6000亿美元之外,还要购买7500亿美元美国能源产品。
对这些国家,特朗普没有犹疑,除了施压就是威。因为特朗普认为这些国家在美国的手段面前,没有足够的反抗之力。
唯独对中国是不同的态度,一次又一次在所谓的极限施压之后,又主动要求谈判,迄今为止,分别在伦敦、日内瓦、斯德哥尔摩和马德里,已经进行了四轮。谈着谈着,美国又小动作不断,因为实在不甘心啊。现在的美国和抗美援朝停战协议中的美国,不说是一模一样,只能说是毫无区别。
所以,美国就又一次面对东大的密集反击。不管是特朗普如何表演委屈受伤害,但是非曲直,是改变不了的。
中美之间实力的变化虽然是特朗普他们不愿意承认的,但他们不能真的无动于衷,这次反击对美国造成的痛苦,他们也自然最清楚。
高手之间的比试,实力自然是最主要的决定因素。特朗普的极限施压,虽然也有心理战的成分,但如果面对真正强有力的对手,极限施压就会变成一次次“TACO”的操作。
即便特朗普到现在也不愿意承认,但并不影响中美的实力对比已经到了历史的拐点。虽然我们还保持着一定的克制,从实力的角度,中美的经济战,已经到了攻守易位的阶段了。如果中国愿意,让美国感觉到痛的远不只是一个稀土管制。
美国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看看美国人是怎么说的。美国国防采购分析公司戈维尼(Govini)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尽管在努力与中国“脱钩”,但美国国防工业基础仍然依赖于中国供应商。2024年,美国九大关键领域主要国防项目的一级供应商中,有9.3%是中国企业。该公司研究人员发现,美国有8万个武器部件是用锑、镓、锗、钨或碲制造,由于这5种关键矿产的全球供应由中国主导,这意味着美国近78%的武器系统都可能受到中国出口管制影响。
这份报告还提醒美国决策者,“数据很明确:如果中国说‘今天就是那一天’,美国可能就要打一场还没准备好的仗。”
这一天来了,不用说特朗普没有心理准备,我们大多数中国人也没有想到,这样的反击措施和力度就这样水灵灵地突然就出现了。
美国还是停留在老大帝国的昔日辉煌中,神经难免有些迟钝,这也是历史上所有霸权衰落过程中的共同现象,对实力衰落的主观感觉往往滞后于实力衰落的客观速度。
从我们的两款六代机率先试飞,就已经正式宣告了美西方空中优势垄断的终结,到“五七”印巴空战,确认了东大空中作战体系的巨大优势。“九三”阅兵大批量新式武器的正式亮相,让傲娇习惯了的美国军人,都开始强调“战士精神”和“战斗意志”了。美军陆军部长那段话“中国目前相当擅长一些技术领域技术能力,而中方可能在作战中过度依赖这些技术。当战局回归到地面作战,仅凭指挥官意图和士兵素质决胜负,他相信美军士兵每次都能打赢这样的战争。”注定会成为历史的经典。然后就是福建舰电磁弹射视频的正式公布,终结了美国企图依靠航母吨位和数量的存量优势继续维持世界军事霸权的想法。
当空中优势和海上优势都开始易手,美国以空军和海军为基础构建的军事霸权,即便还没有正式画上句号,也已经接近了尾声。
军事霸权是美国统治世界的最重要基石,失去了,美国的霸权和超级大国地位就不是特朗普这个裱糊匠能够用持续不断的赢学催眠术所能维持的。
现代军事实力,就建立在工业与科技之上。军事实力不是一个孤立的单项指标,通常标志着工业优势的丧失和科技霸权的结束。对英国是这样,对美国来说,也不会例外。
对美国的霸权实力进行拆解,最重要的无非就是军事霸权、工业霸权、科技霸权、金融霸权和话语霸权。当军事霸权失去之时,也就意味着工业和科技霸权也已经成为过去时了。这三者都是一国硬实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而今,美国的霸权不但成为了坡脚鸭,而且瘸的还是硬实力那只腿。
硬实力的衰落对霸权的影响是致命的,对于烈度特别高的那种博弈模式。尤其如此。
一战和二战打完了,最大的输家既不是德国也不是日本,而是战胜国之一的英国。英国失去的可是大英帝国的世界霸权,而且是彻底而永久。失去霸权也不是衰落的终点,面对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的独立倾向,现在的大不列颠,会不会变成小不列颠,已经是个问题。
一战前的英国大体上就相当于2010年后的美国,虽然已经失去了世界工厂的地位,但世界霸权的架子还在,对世界格局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美国在英国面前还是小弟,英镑对美元的优势也还在。二战爆发前的英国则与现在的美国比较接近,英国的去工业化已经很严重,军事工业不再领先,而要取英国霸权而代之的美国,工业产值已经超过世界的30%。
战争就是烈度最高的硬实力比拼,失去了硬实力的优势,英国残余的那些优势,就像无本之木一样,经受不住一战和二战的考验。
历史不会是简单的重复,但经常押着相似的韵脚。美国作为现任的世界霸权,与英国这个前任霸权相比,确实有颇多相似之处,就连他们的衰落轨迹都有着很高的相似度,同样是从工业实力的衰退开始,然后科技实力的优势也随之丧失,军事实力的衰落成为必然的结果,经过两场世界大战就凋零了。
当美国的军方都开始强调“战士精神”、“战斗意志”这些软实力,等于他们已经对自己的硬实力缺乏信心了。
(未完待续)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明人明察”微信公众号,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