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压枣杆”,这是枣乡老辈人传下的常识。品种好的枣树,当年就挂果,只要肥料足,果实能把枝干压断。为了不使枣树长得过高或“疯长”,有经验的枣农每年春天都会“压枣杆”:用斧头在枣树树干下部砍几刀,使树干的营养不能过快地输送到上部。
速生树种大多木质疏松,红木之类优质木材往往出自生长缓慢的树种。“压枣杆”对人生同样多有启示。
有人说,“少年得志”乃人生一大不幸。缺少丰富人生经验历练的少年过早得志,“营养”太快上头,很容易飘飘然不接地气,最终往往栽跟头。一些“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帝王,最后感慨“来世不生帝王家”,究其悲剧缘起,也颇有“少年得志”的因素。
孔子七世祖正考父在家庙的鼎上刻铸铭训,意思是,每逢有任命、职位提升时,都要越来越谨慎、越来越恭敬,始而低头,再而曲背,三而弯腰,连走路都要靠着墙边走;生活中,只要用这只鼎煮粥糊口,就可以了。但他的儿子孔父嘉却没有记取这个铭训,而是做事张扬、处事高调,且热衷权谋,并身陷其中,最后和宋殇公一起被华父督所杀。
有意识地“在其树干下部砍几刀”,使其在基层一线经受摔打磨练,多些脚底功夫,练就过硬本领,如此“墩墩苗”,才能真正枝繁叶茂硕果满枝。
1946年春,毛岸英大学毕业后从莫斯科回到延安,毛主席语重心长地说:你在苏联的大学毕业了,但学的是书本上的知识,可以说这只是知识的一半。你还需要上一个大学,就是“劳动大学”。在这个大学里,你可以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现在惊蛰刚过,农民又要开始辛勤耕耘了,正是你学习的好机会。什么时候有了你自己劳动的果实,老师和乡亲们满意了,你就可以毕业回来了。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彭德怀的侄子彭启超被授予中尉军衔,比照与自己履历相似的同志,自己的军衔被伯伯故意压低了一级。启超满腹怨气,彭德怀对他说:“想想那些为革命牺牲的人,你还会为肩上多一颗豆豆、少一颗豆豆烦恼吗?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可从我这,得改改这个规矩,那就是近水楼台‘不’得月。你也许一时想不通,但时间久了,你会明白伯伯的一番苦心,严是爱,松是害……”
“墩墩苗”不是走走过场的履历“镀金”,还包含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的心灵净化。
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流行“要吃梨,刮树皮”的说法。随着树龄增长,古梨树翘起厚厚的树皮,虫子也将乘虚而入,藏身其中产卵,给树带来灭顶之灾。“刮树皮”正是古梨树高产的一大秘诀,既可消灭越冬有害生物,又可更新树皮促进生长,就等于人洗了个澡一样,起到“不施农药胜施农药”的防治效果。
赵括母亲曾在赵王面前历数丈夫赵奢廉洁奉公和儿子赵括自私贪婪的种种表现,力阻赵王任用赵括为将。后来赵括领兵出征,代替廉颇才三十多天,赵军即大败,赵括战死,赵军倾覆。赵括不仅没经“压枣杆”式基层历练,也没受过“刮树皮”式刮骨疗毒,赵王升其为将,从一开始就是带病提拔。
“干部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只有认真学习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自觉经常“压枣杆”“刮树皮”,才能不负重托成就事业。
(作者:陶余来;来源:昆仑策网【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