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中国新闻周刊发文《许家印家族信托“防火墙”,被彻底击穿》,披露恒大许家印案件有关司法细节。9月16日,香港高等法院就恒大许家印家族信托案作出判决,不仅授权清盘人接管许家印名下资产,还将其通过离岸家族信托持有的财产一并纳入接管范围。
文章详细分析了此案判决的法理支柱。简要说,一是实质重于形式。许家印作为委托人仍实质控制信托财产;二是欺诈性资产转移。许家印明知恒大债务“黑洞”,仍将巨额资产注入海外信托,属欺诈性转移。三是信托独立性缺失。受托人无法独立管理信托资金。四是债权人保护优先,债权人应当免受不诚实债务人侵害。
说白了,许家印转移到海外的离岸信托,不是资产,是银行债务,需要国内银行为他的两个儿子在国外的富贵生活买单;是老百姓的购房款,如果楼盘烂尾不能交付,需要这些老百姓为他子孙后代衣食无忧买单。
欠债的人,如不是债务爆雷,可以一直锦衣玉食当“大爷”,债务越大越不能倒。恒大倒了,许家印被抓了,债权人血本无归,各个城市恒大烂尾盘的购房者受影响,却让地方政府和纳税人为他兜底。世界上没有这样的道理,可是这样的事情竟然真实上演。
这次香港高级法院判决,如能得到海外执行,将断了国内高净值人群的后路。卢麒元先生说,中国有10万高净值被转移到了海外,走资导致中国资本积累率下降。具体走资数字,可能没有官方统计。但将资产转移到海外,恐怕是富豪的普遍选择,包括宗庆后这样的企业家。这些资本,是中国的劳动者创造的财富,是土地等生产资料换来的资本,甚至是银行借款,本应该留在中国,用产业投资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而高净值人群好像对中国的发展没有信心,庞大的财富没有安全感,通过各种渠道“出海”,办理了海外信托,好像就能高枕无忧。这部分高净值人群的执念,其实是一种错觉。
看看许家印。自己身败名裂,费尽心思为子孙安排好的巨量财富,也因为法理不容正面临被债务人追偿。他和妻子丁玉梅离婚,而丁玉梅也早已被香港和伦敦法院冻结了全球资产,包括在伦敦的33套豪宅,连日常开销都要向法院申请豁免。更惨的是,丁玉梅将自己与许家印的小儿子许滕鹤告上法院,追讨一笔超过10亿港元的款项。夫妻离散、巨额财富被冻结、家庭关系撕裂、母子对簿公堂,曾经风光一时的许家印,恐怕不会想到有这样悲惨的结局。
即便许家印不出事,存在境外的资产也很难说安全。守财奴葛朗台,把钱存在海盗那里,最终还想拿回来,简直是异想天开。
自由和法治不可偏废,而法理不能违背天理。有法治保护的自由,才是真的自由。违背法理,甚至违背天理,所谓的财富自由也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空欢喜一场。
阻击离岸信托只是补救措施,是补窟窿。更应该为高净值立规矩,实施精准有效的国家资管,资本数据要清晰,资本离境要交税。如果我是人大代表,我会呼吁直接税立法,离境税、遗产税、赠与税,总之,要对高净值人群的资产征税。信息化时代,这是不是多数群众的意愿表达,征税的具体数据和社会效果,完全可以进行核实验证。
直接税立法,需要顶层设计。这符合天理,符合国家的长远利益,符合共同富裕的愿景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期盼。其实,也符合高净值人群的自身利益。未来,只有在中国,富豪资产才会有可信的法治保障。完税后,高净值会被官方认可,有了合法身份,就不需要信托,更不用担心风险。
高净值人群不是超人。他们成功,是站在了时代风口,有政策扶持,有劳动群众的价值创造,有牺牲资源环境的代价,甚至还有改革初期资本积累的“原罪”。这些高净值资产,应当留在境内,转化成产业资本,创造就业岗位,改善劳动者福利,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推动共同富裕。他们要离境,为境外国家和人民服务,就应该有所补偿,而且是比较高税率的补偿。这种税率计算,应当把前面那些“隐性”的社会成本计算进去。这样,对国家和人民才是公平的。
那些呼吁彻底市场化、资本全球化,呼吁取消资本管制的经济“砖家”,代表不了人民的声音。相反,新自由主义的信徒们,已经被证明是金融殖民的马前卒。高净值听这些专家忽悠,无疑是让自己“羊入虎口”。
为高净值立规矩,事关社会集体审美。作为上层建筑的价值观,一定源于经济基础。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会让这个社会多一些踏实,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内卷。从税政开始,从国家资管开始,让高净值人群在制度约束下工作,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高净值尊重劳动者,人人平等,社会才能和谐,基于现实的价值判断才能形成社会整体价值观。
为高净值立规矩,才能让共同富裕提速。
作者:毛粒子 来源:毛粒子Maons微信号